[摘 要]越南文學作為立德樹人的載體,應發(fā)揮好課程思政的陣地作用,在文化互鑒觀的指引下,明確主體意識,結合課程優(yōu)勢,豐富育人內涵,通過挖掘越南文學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中國本土話語,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流程,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切實提升課程育人成效,實現(xiàn)雙向文化教學,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文學互鑒;越南文學;課程思政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一次發(fā)表了關于文明交流互鑒的文明觀,他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盵1]越南文學課程等外國文學課程正是高校構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如何在此課程教學中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實現(xiàn)雙方文化事業(yè)的共同繁榮是越南文學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一、文化互鑒視域下越南文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越南文學課程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載體
隨著國家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國家對熟練運用東南亞語言,并深入了解東南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情況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周杉(重慶市巴蜀中學,中學教師)在調查研究當前國家對“小語種+漢語言”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中指出,隨著我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加深,我國對“小語種+漢語言”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增大,需要加快培養(yǎng)掌握小語種知識的漢語言文化素養(yǎng)的人才。中國西南邊陲高校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相應滿足國家對多元文化、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中設置了東南亞文學課程、越南文學課程等在培養(yǎng)“小語種+漢語言”復合型人才方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目前我國學界、教育界總體上對東南亞文學的學術研究與教學研究仍遠遠不夠,這對文化交流、區(qū)域教育的共同發(fā)展與多元化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因而,應加強對東南亞文學的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研究。
越南文學作為東南亞文學的一部分,展現(xiàn)出了其獨具特色的一面,在文化互鑒視域下進行越南文學課程思政的革新以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進行課程思政的體系化建設是一個良好的策略,助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育人格局。
(二)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需要與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
首先,越南文學是東南亞文學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新的文明觀對越南文學課程思政教學進行研究,展示了中華文化積極促進交流互鑒,構建多元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有效推動世界文明的和合共生。
隨著多元文化的格局逐步形成,面對新的態(tài)勢,如何在新的發(fā)展中尋求各民族、各國之間文化的共同理解、共同繁榮與進步,“互學互鑒”是其中的要義。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會上,習總書記說,“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fā)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藝”[2]。因而,中國文學與越南文學之間的互學互鑒有助于加強文化交流與對話,打破“西方中心主義”,促進雙方的共同發(fā)展與繁榮。
其次,越南文學課程思政建設順應了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充分落實了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2020年6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進度,將課程思政體系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務必要做到“校校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局面,因而,越南文學作為東南亞文學獨具特色的一部分,體現(xiàn)了“以文育人”“互學互鑒”等功能。
二、越南文學課程思政實施推進路徑
(一)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引入中國話語,豐富育人內涵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課程作為立德樹人的基本載體,具有不同的教學內容、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價值理念,承擔著“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等使命,這也使得文學類的每門課程具有不同的育人內涵與育人優(yōu)勢。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十一大、中國作協(xié)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提到:“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chuàng)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盵3]要落實教育的根本任務,需要回歸至每一門課程、每一個知識體系。越南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個部分,同樣具有以文培元、以文聚智、以文美心等優(yōu)勢。且越南文學自古以來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而,此課程提供了多元文化對話的新契機。在此基礎上引入中國本土話語,明確中華文化主體和課程育人目標,豐富育人內涵,能幫助學生掌握比較文學方法論、培養(yǎng)科學辯證的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文學課程的育人價值。
1.以文培元,強化中華文化認同,厚植家國情懷
越南文學課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課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立德樹人的一個載體,同樣具有鮮明的思政元素,應結合課程所具有的文化互學互鑒優(yōu)勢,不斷挖掘育人元素,強化中華文化認同與德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所謂“文化認同”是指“個體確立自身‘民族國家’歸屬感、民族身份與主導價值觀念的過程”[4],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不免會面臨文化差異所產(chǎn)生的價值觀沖突等挑戰(zhàn)。因而,越南文學課程思政的建設必須在中國本土文化之根的基礎上以文培元,增強師生的“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提升師生的文化自覺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家國情懷,提供價值引領,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
2.以文聚智,借文化之帆,揚中國之音
越南文學課程思政建設對學生智育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掌握系統(tǒng)的越南文學史,既能夠豐富漢語言文學學生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處理異質文化碰撞過程中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提升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越南文學史分為越南漢文學、喃字文學和拉丁化國語文學三個主要發(fā)展階段,在這三個發(fā)展階段中,中國與越南都在持續(xù)進行文化上的交流,由此產(chǎn)生了文化上的同質性與差異性。在越南漢文學的發(fā)展階段,中越文化交流非常頻繁,越南文學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古代文人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使用中國漢字寫作。除此之外,越南漢文學的文學體裁、風格、主題等方面與中國古代文學相似。在這相似性之下還有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存在,在進行越南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主體性,在強調理解與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學思結合,運用科學的思維與方法論,發(fā)揮中國智慧,探討文化與文化之間如何更好地互學互鑒。
3.以文美心,拓審美教育之渠道,共享人類美之成果
新時代的美育工作也是高校重點進行課程思政的一個領域,美育素質的培養(yǎng)包含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與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越南文學研究人類的信仰、情感、道德,也研究人類之美,因而越南文學的教學也承擔著美育教育的功能。越南文學作為一種異域文化,提供了別樣的審美途徑,在塑造人的感性生命、提升人精神境界上,在使人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上具有獨特的作用。他者文化的學習提供了不同的審美視域,應盡量從中對照他文化之美,拓寬審美教育的渠道,提高文化品位,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對人生價值的叩問和體驗、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以及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5],培育更加健全的人格與完整的心靈,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較強的審美能力,為中越審美文化的互鑒共進繪制新篇。
(二)多維協(xié)作,提升育人實效
堅定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立了育人的目標要求,從文化互鑒交流的視角要如何提升越南文學課程的育人實效是下一步需要考慮與解決的問題。
1.課程思政育人元素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
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要“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中外優(yōu)秀文化、當前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合,更新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使課程切實提升育人成效。
以于在照(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編寫的《越南文學史》、尹湘玲(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教授)編寫的《東南亞文學史概論》為例,兩本教材將越南文學部分的知識主要分為:越南中古時期的口頭文學、越南漢文學、喃字文學、拉丁化國語文學、越南華文文學五個部分的內容,每個部分的教學內容從文化互通互促的角度可以整理出不同的思政元素與之交融。如在“越南中古時期的口頭文學”的教學內容中,越南瑤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與中國瑤族神話相類似,出現(xiàn)此文學現(xiàn)象的成因與古代中華民族的遷徙有關,在激勵學生探尋相似神話的形成成因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在“越南漢文學”的教學內容中,當學習到越南山水詩成就最高的詩人阮飛卿時,可將其山水詩與中國的山水詩進行聯(lián)系與比較,讓學生體悟中越山水美學意蘊的同與異,錘煉自身的品格修養(yǎng),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在“喃字文學”的教學內容中,可通過學習越南著名的喃字文學作品——阮攸的《金云翹傳》,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分析時自發(fā)地對思政元素進行提煉,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進行科學辨析,學習人物身上樂于奉獻、勇敢追求、堅貞不屈等良好品質,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研究中越文化互動情況,感受中越文化對美好品質的共同追求,進一步探究中國故事與中國精神如何得到更好地傳揚。
2.知行合一,推動育人方式的創(chuàng)新
為達到越南文學課堂的育人實效,實現(xiàn)外國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思政元素的融匯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質量,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仍需要不斷地對育人方式與育人渠道進行創(chuàng)新性變革。
首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利用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在前期的教學準備中,教師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翻轉校園”“雨課堂”等軟件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對“中越文學與文化的聯(lián)系與比較”中感興趣的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方式等信息,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采取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越南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利用“翻轉校園”“雨課堂”等平臺發(fā)布教學PPT、影視片段、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從各方面調整教學流程。課后,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發(fā)布相關的練習題、討論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比較視域的拓展、科學方法論的運用、育人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檢驗課堂育人成果,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推動育人方式。
其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跨文化視野與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根據(jù)課前調查問卷的分析,從中提煉出相應的文學專題實踐活動,如中越民族神話比較研究專題、中越文學愛情主題比較研究專題、越南華文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專題等。學生與同組人員開展協(xié)同合作,進行共學、共讀、共研、共享的實踐活動。在開展專題實踐4g2p4p1KptK7ENiMClsx50tZMfTVLZ7oqVKt7kVKHps=活動時,學生學習越南文學,接觸到他國文化必然涉及到比較的問題,其跨文化的視野可以得到逐步強化、比較文學等相關的方法論可以進一步得到掌握與實踐,學生亦在教師指導下不斷強化“五個認同”。
(三)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隨著當前課程思政改革的深化、細化,大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越南文學課程需要將考核評價方式全方位、多樣化。如采取自評與教師評的方式,學生自評可通過“翻轉校園”“雨課堂”等軟件完成自我學習評估的調查問卷;進行學習階段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學習的階段性評價是根據(jù)學習平臺的課堂測試與越南文學專題實踐活動結果而進行綜合評估,結果性評估則根據(jù)學生論文、期末測試等結果進行評估。教師的評估既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方法論的運用、學生德智美等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進行考核。課程考核評價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適時調整,力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當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頻繁展開促使越南文學課程思政教學的革新要發(fā)揮好構建跨文化交流互鑒橋梁的作用。越南文學及其他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應結合新的文明發(fā)展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將中外優(yōu)秀文化與思政元素不斷進行有機融合、創(chuàng)新,制定更加符合中國本土話語的教學內容與有效的育人方式,力求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育人成效,促進多元人才的培養(yǎng),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共同發(fā)展與繁榮。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6):7-9.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0.
[3]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一大、中國作協(xié)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J].中國文藝評論,2022(1):4-11.
[4]徐麗曼.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中華文化認同初探[J].廣西民族研究,2019(4):25-31.
[5]張玉田.新文科背景下文學審美價值及育人功能再認識[J].傳媒與藝術研究,2023(3):164-175.
作者簡介:盧華梅(1991— ),女,壯族,廣西平果人,廣西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越南文學、比較文學。
基金項目:202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外國文學”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2024JGA405)階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廣西外國語學院校級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東南亞文學教學實踐探究——以越南文學教學實踐為例,2023XJ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