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對課堂進行改革,教師要秉承符合新課標教育理念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完整的課程體系,提高課程的吸引力。教師也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部分不足之處進行詳細分析,基于新課標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下,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40-0032-04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追求提高教學的效率,要借助相關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創(chuàng)設教學體系、開設教育活動時,也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水平。教師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來提升課堂的活力,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關注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反饋,從而調整教學方向,真正滿足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則,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水平。
一、 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意義
(一)有利于保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長期以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活動師生角色有著二元對立的傾向。而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高效教學,則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節(jié)奏,去傳輸知識,調整教學方法。同時也可根據(jù)不同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確保教學形式能夠具備多樣性。在新課程課改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師能夠將單一教學手段轉化成多元化課堂,靈活使用多種教學形式來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主動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構建完整的語文學科知識結構體系,促進個人的長遠發(fā)展。
(二)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初中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轉變個人的教育思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進行授課。新課程標準下的三大課程目標為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教師的關注重點不再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使學生能夠快樂主動地去吸收知識,深度探索知識。在體驗和享受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文學鑒賞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與人交往溝通能力,這也是學生今后長遠發(fā)展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新課程背景下,借助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調整教學模式,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有利于實施合作探究型的學習方式
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有限,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非常鮮明。在新課程標準之下改革教學手段,可以借助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了解他人的想法,改進個人的學習方法,能夠個性化地成長。借助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能夠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可以開創(chuàng)合作型的課堂,就某一個話題和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度分析,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表達個人的觀點。學生也能夠真正具備主人翁意識,感受自身作為課堂主角的重要性。
二、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
新課標實施以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不再適用,教育工作者應了解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特點,把握教學特點,從而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揮多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育人性
教育的本質即為育人,初中語文學科教學具備極強的育人性。因而,教育教學應以學生為根本,關注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發(fā)展,從而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迎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語文學科中的相關篇章往往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借助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達到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二)發(fā)展性
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手段,都取決于教學內容、學生、教師以及教育目的。當前在新課程標準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具備發(fā)展性的特征,隨著課程內容的變化、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教師自身綜合能力的變化以及教學目標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在不同歷史條件之下,課程資源的篩查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信息化時代,人們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充分證明教育教學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初中語文學科具備發(fā)展性的特征,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之下,應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思政性
全球信息化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在語文學科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搜尋更多的教育資源,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科與愛國主義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進行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水平。語文學科中的相關篇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十分貼合,學生可以通過吸收相關知識內容,來提高個人的愛國情懷,端正個人的品行,真正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接班人。
三、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對初中語文課堂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學不足之處,調整教學方法,使得教育改革工作能夠更具方向性。教師對教學現(xiàn)狀的階段性分析,能夠提高個人的教育反思意識與能力。在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的前提之下,也可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觀念落后
課堂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也會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在新課標背景之下,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仍舊相對落后。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未能與時俱進,在語文課堂中引入新型教學理念,認真分析新課程標準的實質性,因而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佳,學習興趣相對不足。
(二)教學目的并不明晰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育目標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為主。但當前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并不明晰,或者教師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因而在授課時很難真正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教師想要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還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晰,這樣才能夠合理地開展教學過程。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授課時存在隨意性,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師生間缺乏溝通
當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學科教育時,由于未能與學生進行高效的互動溝通,使得課堂失去吸引力。部分學生在課堂中很少有機會主動發(fā)言,也未能及時向教師傳遞個人的內心想法。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很難在每堂課都開設自由討論和交流互動,但往往又因為交流溝通的次數(shù)較少,師生之間很難及時溝通想法、交流經驗。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對學習技巧的精進。
(四)教學語言缺乏靈動性
受到新課標課改的影響,許多課程內容增多,課時卻相對較少,所以教師很難按時完成教學計劃。在課堂中,教師不得不刪減一些內容,盡快追趕進度。這也導致課堂中的教學語言缺乏靈活性,原本優(yōu)美生動的文章,在加快進度、快餐式的閱讀和賞析中也會失去吸引力。因而,課堂的魅力變低,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程度也相對較差。
四、 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新課標教育理念融入初中語文課堂,可以給教育改革工作提出明確的方向和指導建議。教師需要徹底轉變個人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貼合學生實際進行高效的授課,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教育標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作為課堂的重要教育引導者,若觀念落后,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狀態(tài)。所以初中學校應當給予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定期培訓和考核,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yè)能力。教師要關注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緊跟時代的步伐,了解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教師要大量研究新課程標準,在教育教學中借助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也應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借助數(shù)字化工具,引入更多優(yōu)質資源,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也能夠更具主動性。學生也可以深度領悟文章的內涵,健全個人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比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沁園春·雪》時,教師需要在互聯(lián)網中搜尋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制作成趣味性課件。在課件中詳細規(guī)劃教學流程,融入優(yōu)質化資源,為學生講述作者的生平經歷、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使學生能夠在朗讀、重點語句分析等過程中深刻領悟作者傳遞的情感。教師應轉變個人的教育觀念,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從而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優(yōu)質資源,提升課程吸引力,也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可以在語文課堂中提高個人的文學鑒賞能力,產生極強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教育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制訂詳細教學計劃的前提條件,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前明晰人才培育的方向,才能夠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流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成長情況以及課程特點來設定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主題式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主題引導下,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應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提升為目的,從而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學生也能夠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比如,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岳陽樓記》該篇文言文題材的閱讀文本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再合理地規(guī)劃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由于文言文題材的知識內容在探究和理解方面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在設定目標時要先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指導方向,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教師可以設定以下三個目標:第一,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言文題材的語言美;第二,介紹文章中的重點詞匯,使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第三,讓學生重點分析文章中的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等修辭手法,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程度。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也可合理地規(guī)劃教育流程,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提高學生對該篇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探究深度。
(三)加強師生溝通
師生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也是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接受教師引導,去深度學習知識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當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盡可能地開設交流溝通式的話題和課程,從而在師生溝通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獲悉學生當前在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提升學習水平。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溝通之前,需要先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教師要根據(jù)相關課程內容設計能夠很好開展交流溝通的教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諸如情景創(chuàng)設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方式開展教育過程,使學生能夠主動發(fā)言,表達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彼此之間也能夠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營造濃郁的課上知識探究氛圍。教師在了解學生不同階段學習需求后,也可以調整教學方式,使相關教學手段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滿足學生的真實訴求,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比如,在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海燕》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知識內容之后主動聊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談談原因,教師也可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朗誦,以個人的理解去朗讀文章,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借助這種互動式的課堂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能夠很好地進行師生互動過程,教師可以使學生以分小組的方式就《海燕》該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交流,教師在該過程中需要加以引導,獲知學生對文章的看法。在課后,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作業(yè)內容,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反饋,了解學生在對該篇文章進行理解和探究時的問題,從而尋找合適的契機,幫助學生加以解決。這種收集學生反饋、關注學生學習不足并加以有效引導的教學手段,更加符合新課程教育要求,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中的諸多教育指標??梢栽趲熒咏涣骱陀行贤ǖ那疤嶂拢嵘逃?。
(四)提升教學語言的靈活性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構建完整的語文學科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必須強調教學語言的靈動性。由于課時緊張,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借助諸如大單元教學手段等形式,對多篇文本內容進行統(tǒng)一的探究,從而就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深度分析,引導學生提升學習水平。但教師不能一味地追趕教育進度,而學生快餐式地學習知識,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靈活多樣的語言和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育資源,豐富課程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效果。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慕課等教育工具,及時上傳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知識,從而緩解課時緊張所帶來的教育壓力。在課上,教師也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增強教學語言的靈活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力。比如,在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孔乙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整合魯迅先生的相關作品進行單元授課。單元教學的模式意在突破教材編寫的順序和限制,引導學生高效探究知識,了解同一主題下的相關知識內容,或某一作者的多篇作品,以此達到提高教育效率和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水平、構建完整知識結構體系的目的。教師可以將《孔乙己》《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和山海經》等文章進行整合,共同完成大單元授課過程,就作者的生平經歷、語言風格等進行分析。教師也可以將相關教育資源以微課、慕課等教育工具的形式,上傳至學習平臺中,讓學生利用個人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深度探究,以此來達到提高課程吸引力和學生知識探究水平的目的。教師在課上也應注重對個人教育狀態(tài)的把控,要以靈活的語言、多變的肢體動作、鮮明的教育風格去吸引學生投入知識的探究中,從而真正達到新課程課標的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效果。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效率。教師可以借助相關信息技術的幫助,在課堂中融入數(shù)字化資源,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時也能夠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明確教育目標,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和溝通過程。要提升自身教學語言的靈活性,從而增強語文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壽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22,26(26):112-114.
[2]李亞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28):40-43.
[3]徐秀亮.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構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10):34-36.
[4]唐思遠.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22):51-54.
[5]高嵩,陳曉端.論當代主題式教學中的課程知識整合[J].課程·教材·教法,2020(5):79-86.
[6]趙懷琥.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對策[J].新課程,2021(2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