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p>
老子以“不爭”的方式“取水”——這是道家與自然合為一體、順應(yīng)自然的方式。而我,在中阮的世界中上下求索,觸及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不一樣的風(fēng)景中,我也漸漸成為一個取水人。
初入中學(xué),我便在學(xué)校民樂團(tuán)的一眾樂器中,一眼便相中了中阮。猶記彼時,教授中阮課程的諸老師為我們播放他參加演出的視頻片段:他手中的撥片像被施了魔法般,讓中阮有了生命,漾出令人著迷的音樂。那一刻,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中阮的隊伍。
可想要在這個世界自如遨游哪有那么簡單:缺乏樂感的我總是彈得斷斷續(xù)續(xù),好不容易彈撥出的音卻未能準(zhǔn)確地落在調(diào)上,那錯亂的節(jié)奏敲擊在我的心坎上,似是想讓我知難而退。于是,焦躁不安的我準(zhǔn)備再次拿起撥片,試圖強(qiáng)行擠入中阮的世界?!澳阋呀?jīng)很努力了,只是缺少一些方法,學(xué)習(xí)中阮可不能強(qiáng)攻??!”諸老師面帶笑意走入我的視線。“可我已經(jīng)堅持練習(xí)各種技法了啊……”我耷拉著腦袋,悶悶不樂道?!袄献佑芯湓?,叫‘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你現(xiàn)在啊,一心想要速成和別人比個高下,卻忘了每一段樂曲都要用心去品?!?/p>
聞言,我抬起頭,耳畔又傳來諸老師的聲音:“試著去了解每一段樂曲的故事,試著與樂曲的喜悲同頻。彈中阮,可不僅僅是在用手撥片啊……”是啊,不僅要用手,我迎上諸老師真摯的目光,接過了他未說出口的答案:“更要用心?!?/p>
于我而言,中阮的世界便是魔力無邊的水世界,唯有存“不爭”之心,用心體會,才能在這一方天地中來去自如。此刻,撥片置于我手中,隨著音符緩緩流出,我感受著《陽春白雪》中的曼妙禪意,感動于《高山流水》中的知會之音,望到了《月夜聽琴》中的皎潔月光。曲罷,那幾抹詩意還停留在指尖,我沉浸在中阮世界里久久不能回神。“好!”諸老師的夸贊聲闖入了我耳中,我們相視一笑,無須多言。
時間來到了演出前,諸老師為我打氣:“當(dāng)你撥下第一個音符時,你就要全情投入這場中阮的盛宴, 演奏者自身的愉悅與滿足最能打動觀眾。”
站在舞臺的中央,燈光打上了我的臉龐,我用心撥下一個個音符。感受著琴音緩緩流淌,恰似一條條溪流匯向大海,在這一片中阮的汪洋中,我有了歸屬。最后一個音符落下的瞬間,我起身鞠躬,此刻,我似悟到了中阮世界的奧義——以“不爭”之姿用心品味樂曲,方能動人。
中阮帶我走進(jìn)了一個有魔力的水世界,我就像是一個游客在不熟悉的水域取水。很幸運(yùn),我終于成為那名“取水人”。
(指導(dǎo)教師:金可澄)
【點(diǎn)評】
作者緊扣作文題目。中阮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是未知的旅程,作者用了“魔法”這個詞語是貼切的?!澳Хā绷钊酥?,但實(shí)施“魔法”的過程是艱難的。如何度過艱難?作者用了兩種邏輯:第一種是事理邏輯,未知事物的探尋可以借助已知世界的人或物,如文中提及的諸老師對于“我”的教導(dǎo),使“我”可以按圖索驥,突破困難點(diǎn),從而,突出“我也是個取水人”中的“也”字。第二種是文化邏輯,作者從自身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借助文化中的“水”,即“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作者用自然之“道”來悟“人生之道”,盡管其中的銜接略顯生硬,但這個嘗試是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