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課改背景下,在教學備課設計期間,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課時計劃將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的培育融入課堂教學中。由此,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正確理解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并且不斷改進措施,將其合理運用到教學中,期望滿足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育訴求。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深度教學為主,教師則應建立整體教學思想,準確把握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規(guī)劃單元教學內容,明確單元知識目標,全面分析掌握學情,提高單元教學效果,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水平,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環(huán)境。
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單元整體教學法,漸漸被數學教師認定為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路徑之一。結合小學數學教學訴求,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與單元整體教學法融合起來,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關注并探究的重點問題。為確保數學教學的科學性,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及模式,全面整合單元知識,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本文基于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聚焦核心素養(yǎng),形成單元整體觀念
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具有基礎作用,是學生數學思維和計算技能提升的關鍵所在,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紤]到小學數學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生對具體數學概念的理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以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圓柱與圓錐”單元為例,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聚焦核心素養(yǎng),并幫助學生探討具體概念,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在小學六年級下冊的“圓柱與圓錐”單元中,教師可以聚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模型建構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觀察并感知不同形狀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呈現真實生活中與實物相關的照片或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圓柱與圓錐”形狀的物體。例如,請學生觀察和區(qū)分冰激凌蛋筒和啤酒罐的形狀特征,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圓錐和圓柱在形狀上的異同之處。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模型建構能力時,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如問題解決、探究式學習等,給學生提供連續(xù)不斷的圓柱和圓錐的實物,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大小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并向學生提出以下挑戰(zhàn)性問題:如何確定兩個不同大小圓柱的相對高度?通過分析問題并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關系。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圓柱與圓錐等圖形概念的理解,并通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遷移能力,使他們在解決相關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問題,要求他們在真實生活中找到并說明至少三個應用圓柱或圓錐的實際案例,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和實踐,深入理解這些圖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給學生提供合適的練習項目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或個人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合作與競爭意識,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或互動教具展示不同大小和不同角度的圓柱和圓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
在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圓柱與圓錐”的單元學習中,教師聚焦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理解具體的數學概念十分重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模型建構能力,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可以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圓柱與圓錐等圖形的具體概念,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差異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深化學生對單元整體的理解。
二、結合教材單元內容編排,確定單元核心概念
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教學內容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方案,以確定單元核心概念,必要時教師可以從單元安排的結構化知識中,明確教學的重點知識,以明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從而提高單元教學的有效性。
以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負數”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設計單元教學方案并明確核心概念。負數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概念,在數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學,學生可以理解負數的概念、特性以及應用。為此,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方案。首先,引入負數的概念。根據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前置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開場方式,例如引入謎語、趣味故事等。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思考發(fā)現負數的特點,形成對負數的初步認識。其次,學習負數的基本表示法。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負號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過示例讓學生掌握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法,如在數軸上表示正數和負數的位置關系。隨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完成一些練習,加深他們對負數表示法的理解和運用。再次,深入探討負數的加減法運算。教師可以先復習正數的加減法,然后引入負數的加減法概念,再通過具體的實例和數軸的繪制,引導學生練習正數與正數、負數與負數、正數與負數的加減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正數和負數之間的運算規(guī)則以及運算時的符號問題。最后,引入負數的實際場景。為了鞏固學生對負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運用負數概念解決問題。例如,溫度升高與降低、海拔上升和下降等都會涉及負數。通過討論和分析這些實際問題,學生能夠將負數的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相結合,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
為此,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學習負數的概念、表示法、運算規(guī)則以及實際應用等,并確定“負數”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當然,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教材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為目標,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提高運用能力。這樣,教師能夠使學生在該單元的學習中真正掌握負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未來學習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三、厘清單元中不同知識點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本質
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主要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主,由教師采取固定模式,分析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忽視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邏輯,以及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借助對同類知識的結構化思考,數學教師可以結構化教學對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教學順序、教學連貫、數學邏輯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教學中突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幫助學生架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并促使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因此,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方式,借助結構化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圓”的單元中,包含了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和扇形這幾個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lián)性,抓住這些關聯(lián)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知識的本質,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圓的認識開始。圓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幾何圖形,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形狀。通過觀察、測量、描繪圓的性質,學生可以加深對圓的認知,并了解圓的直徑、半徑和弧長等重要概念。其次,教師可以引導討論圓的周長。對于圓來說,就是它一周邊界的長度。學生需要掌握計算圓周長的公式,涉及圓的半徑、直徑和π幾個常數。最后,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后,可以借助比94e4a721d34aa2f5e42474f85ca09caa較其他圖形的周長深入理解圓周長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由此可見,第五單元“圓”中的不同知識點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通過厘清這些關聯(liá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并在具體問題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而鞏固和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四、借助單元核心概念,設計單元關鍵問題
數學概念抽象而又復雜。在小學階段,對于這些簡單問題,學生尚不能很好地掌握,仍需教師引導和啟發(fā),才能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當學生進入小學六年級下冊的學習后,他們會接觸新的概念,如負數等,而這些概念對他們來說依然是抽象、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單元學習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該圍繞核心概念展開,并引導學生思考關鍵問題。
例如,在引入負數概念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溫故知新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正數的概念和運算規(guī)則。教師通過數軸和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正數的含義和與之相關的正整數、正分數等。然后,教師可以逐漸引入負數的概念,讓學生觀察數軸上的位置,發(fā)現負數與正數的區(qū)別,并思考負數代表什么。而在教授負數的運算時,教師可以利用具體的例子和趣味的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負數運算法則和本質。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溫度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冷與熱的相對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將負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讓學生理解負數運算的意義和規(guī)則。在單元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加深理解“負數是什么?如何理解負數的定義和含義?為什么負數有特殊的運算法則?負數與正數之間的運算規(guī)則是什么?負數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結合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單元核心概念可以發(fā)揮引導效能,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方案,往往可以使單元整體學習朝著更加系統(tǒng)的方向進展。據此設定的單元整體學習計劃,往往也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五、秉持單元教學整體性原則,創(chuàng)新單元教學評價機制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單元教學具有整體性特征,這意味著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式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可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了更好地突出這一特征,并且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教師需要結合整體性原則建立一套新的單元教學評價機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教學評價多元化,而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是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之際,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自主評價或合作評價,由此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對于單元學習目標的評價,應關注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的提高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等考試內容,評價學生的各項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互評、自評等方式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其次,教師需要注重思維能力的評價。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課堂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通過項目作業(yè)、課堂演講等方式評價他們的表現。再次,教師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數學是一門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需要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際案例和情境,評價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評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為了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建立一套量化評價體系,并合理設計評分標準。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權重,并制定評分細則進行評價。可以說,單元教學的評價機制應該能夠全面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情況以及應用能力的提高情況。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更好地推動教學改革,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其中,形成單元整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尤為關鍵。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探究如何聚焦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形狀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如問題解決、探究式學習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模型建構能力;重視學生對圓柱與圓錐等圖形具體概念的形成,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遷移能力。在本文的探討中,旨在通過分析教學案例,使學生體會數學課程本身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領域,而不僅僅是滿足于課本上給出簡單結論,從而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所以,在小學數學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