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解決傳統(tǒng)鉆孔施工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成本、質量控制問題,旋挖鉆機成孔工藝在橋梁樁基礎施工中廣泛應用,該工藝可有效降低鉆孔樁摩阻力,彌補環(huán)境、質量缺陷。因此,文章圍繞曼洪大橋工程,對橋梁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機成孔工藝展開研究,以明確旋挖鉆孔施工技術優(yōu)勢,總結橋梁樁基施工工藝要點,為橋梁工程建設積累施工經驗,促進我國公路橋梁建設事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 橋梁工程;樁基礎;旋挖鉆孔;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 U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1-0097-03
0 引言
近年來,為滿足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需求,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公路橋梁數(shù)量增多。為確保橋梁基礎結構穩(wěn)定性,橋梁樁基礎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該結構具有承載力強、結構簡單等優(yōu)勢。但在建設鋼筋混凝土樁時,傳統(tǒng)沖擊鉆孔、循環(huán)鉆孔施工難度大。旋挖機成孔工藝是利用旋挖機快速成孔,可滿足橋梁樁基礎施工的根本要求。因此,文章就橋梁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機成孔工藝的應用展開分析。
1 項目概況
K76+421橋(左幅橋梁起點:K76+282.960,左幅橋梁止點:K76+559.040)位于孟連至勐海高速公路2標段。橋梁為跨越山谷及地方道路而設,孔跨布置及結構形式為左幅9×30 m預制預應力小箱梁。橋梁上部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橋梁跨徑30 m。橋墩設計為雙柱墩,墩身為圓柱形,雙柱墩柱徑分別為1.4 m、1.7 m。橋梁樁基結構為鉆孔灌注樁,樁徑分別為1.6 m、1.9 m。橋梁兩側橋臺設計為樁柱式橋臺,橋臺基礎結構同樣為鉆孔灌注單樁,樁徑為1.6 m,樁基均按摩擦樁設計。
K76+421.0曼洪大橋左幅:橋長276.08 m(按單幅計),樁基20棵,墩柱20棵(其中薄壁空心墩0棵),蓋梁10個,箱梁36片。樁基原地面下0~2.5 m為填筑土、2.5~5 m為漂石、5~33 m為強風化花崗巖、33~35.4 m為中風化花崗巖。為保障樁基礎施工質量,采用旋挖鉆孔成樁工藝。
2 橋梁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機成孔方案
項目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機成孔的基本順序是左幅2-1#樁基→左幅2-2#樁基。旋挖鉆機采用JVR360Z鉆旋挖機,鉆機樁徑范圍1.5~2.2 m,樁身混凝土設計為C35混凝土,鋼護筒高度為2 m,厚度6 mm,其內徑應大于樁徑至少200 mm,壁厚應能使護筒保持圓筒狀且不變形;鋼筋結構分別為HRB400(32、16)、HPB300(12)鋼筋。
3 橋梁樁基礎施工中旋挖鉆機成孔工藝的應用
3.1 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橋梁樁基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驗室試配確定?;炷敛牧铣凉M足強度要求外,還需符合下列要求:
1)旋挖鉆孔樁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強度等級為42.5,其質量符合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2023)。
2)粗骨料粒徑范圍應控制在4.57~32 mm以內,且骨料級配為連續(xù)級配。
3)混凝土材料初凝時間不小于6 h。
4)材料拌和時,適當添加外加劑、粉煤灰,使混凝土漿液的流動性、和易性符合澆筑要求。
(2)場地處理。平整橋梁樁基區(qū)域的場地,清理表面雜物,如草皮、淤泥、垃圾等。采集項目建設區(qū)域的水文、地質材料,以及地下管線、周圍建筑的基本資料。樁基礎周圍應開挖沉漿池,池邊設置臨時圍欄、警示標識,避免車輛、行人闖入。
(3)鉆孔樁位測量放樣。首先,分級設置施工測量控制導線網,一級控制網是在建設單位提供基礎導線的前提下加密控制點,確保控制網覆蓋整個施工區(qū)域。二級控制點是依據橋梁樁基施工精度要求,以四等水準點測量標準為核心,建立高程首級控制網,包含施工所需的各類水準點[1]。其次,點位處需埋設鋼筋、澆筑混凝土,以控制施工高程。最后,基于控制網內水準點,確定樁位平面位置,定位各樁位坐標。后使用全站儀精確定位,樁位放樣偏差控制在1 cm以內,樁前后左右2.8 m處埋設Ф20 mm螺紋鋼筋樁,按“十字法”設置護樁。
(4)鉆機就位。檢查鉆機性能狀態(tài)、運行參數(shù)。鉆機底座土體應平穩(wěn)、牢固,預防鉆孔時鉆機存在位移、沉陷問題。鉆機就位后需調整鉆塔水平、垂直度。旋挖鉆桿垂直度應<1%,且≤500 mm,鉆機頂部超吊天輪中心、轉盤中心、樁孔中心應處于同一鉛垂線上,偏差<2 cm。
3.2 埋設護筒
旋挖鉆孔時,鋼護筒具有定位、導向作用。護筒外徑應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3650—2020),根據項目樁基樁徑,宜采用大直徑護筒,護筒直徑應>1.54 m。
為預防塌孔,應控制好護筒內水位和泥漿比重,確??變人畨盒∮谕獠克畨?。項目采用鋼護筒內徑為樁徑+200 mm,埋設護筒時,其高度需超出地面約0.3 m,埋設深度控制在2~6 m。埋設后,應分層夯實護筒底部和四周土層。注意控制鋼護筒的垂直度,護筒中心堅直線與樁中心線的相交區(qū)域,重合允許誤差應控制在5 cm以內,垂直線傾斜度小于1%。護筒頂端需焊接加強鋼筋,預制出水口,鉆進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預防護筒偏移。
3.3 鉆孔
(1)項目所用的旋挖鉆機為筒式鉆斗。鉆機就位后,第一時間調整鉆桿垂直度、鉆孔。鉆頭下降到預定深度后,旋轉鉆斗施加壓力,將土擠入鉆斗內,儀表自動顯示筒滿后關閉鉆斗底部并提升鉆斗,卸土[2]。旋轉鉆斗、挖土、提升鉆斗、及時卸土清土,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成孔。
(2)鉆孔時應控制好鉆進速度、鉆入深度,預防埋鉆事故。提升鉆斗時,其升降速度應控制在0.75~0.80 m/s。鉆入粉砂層、亞砂土層時,調慢鉆斗升降速度。砂層內鉆進時,進尺深度不宜過大,每次進尺需控制在0.5~0.8 m左右。升降鉆桿時需保持平穩(wěn),且不得碰撞、鉤掛護筒。
鉆進過程中,對于孔隙大、黏結力差、透水率強的砂卵石層,其孔壁不穩(wěn)定性較強,需提前制備泥漿護壁。但需控制好泥漿配比,項目所用護壁泥漿配比為水∶膨潤土∶堿∶CMC∶PHP=1000∶96∶5.18∶2.05∶0.3。
(3)鉆到設計標高時,檢查成孔深度、孔徑、孔壁垂直度等質量參數(shù),記錄相關數(shù)據,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后方可終孔,具體質量要求如表1所示。終孔后清孔,孔底沉淀厚度應小于設計規(guī)定。比如,樁徑≤1.5 m時,摩擦樁孔底沉淀厚度應<200 mm。樁徑>1.5 m或樁長>40 m時,摩擦樁孔底沉淀厚度應<300 mm[3]。
(4)橋梁樁基礎采用旋挖鉆孔成樁后,應對灌注樁進行質量檢測,成樁應符合表2要求。
3.4 下設鋼筋骨架
(1)制作鋼筋骨架。應用滾焊工藝制作鋼筋骨架。制作前應嚴格按照鋼筋骨架設計圖紙確定鋼筋原料的規(guī)格型號、焊接位置。比如,每2 m應焊接1根加強筋、4根定位筋。加強筋型號為N7,定位筋位N9鋼筋。
(2)連接鋼筋套筒。結合鋼筋螺紋、外徑、間距匹配與之對應的套筒。連接前檢查絲扣是否完整、潔凈,可基于準軸線擰入套筒,接頭對準后,頂進套筒,利用絲扣固定鋼筋結構。
(3)安裝鋼筋骨架。分節(jié)安裝鋼筋骨架,各節(jié)長度<9 m。可利用裝有長托架的平板車運送鋼筋骨架,將其轉移到待澆孔位。鋼筋骨架就位后,檢查吊裝鋼筋骨架。
為預防鋼筋骨架變形,應沿著鋼筋骨架安裝方向使用型鋼或將其綁扎固定。吊起后緩慢放入鉆孔內,拆除加固內撐后,鋼管固定。重復起吊、下放過程,吊裝下一節(jié)鋼筋籠。安裝過程中主筋應對準前一節(jié)鋼筋骨架的主筋,對準后可用直螺紋套筒連接。分節(jié)吊裝鋼筋骨架后,調整鋼筋骨架標高至設計標高,偏差<5 cm。
3.5 旋挖樁澆筑
3.5.1 出水量較小的鉆孔樁
(1)鉆孔樁樁身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輸至現(xiàn)場,自卸灌注。
(2)混凝土經溜槽送至孔口后,由串筒送入孔底,串筒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制作,安裝時呈“S”形布置,增加混凝土的下行阻力,降低混凝土下行速度,以減輕對已澆筑的混凝土的沖擊振蕩,防止造成離析現(xiàn)象,澆筑期間串筒出口離孔內混凝土面高差不得大于2.0 m,串筒出口應垂直向下。孔內混凝土上升后,勤提勤拔串筒并及時將其逐節(jié)拆除。拆下串筒后立即沖洗,堆放整齊。
(3)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測量、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樁孔直徑<1.5 m時,控制在180~220 mm;樁孔直徑≥1.5 m時,控制在160~200 mm。樁體混凝土應從樁底到樁頂標高一次澆筑完成,不得間斷[4]。灌注樁身混凝土時,還應控制好混凝土表面、串筒、料斗溜槽的距離,最大間距不得超過2 m。為避免混凝土離析,禁止施工人員直接在樁口拋鏟、卸料。另外,灌注過程中,注意預防地下水滲出、涌起,積水層厚度應<50 mm厚,積水層厚度較大時,應用導管抽干表面積水,后灌注混凝土。澆筑后應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提升混凝土密實度。
3.5.2 出水量較大的鉆孔樁
(1)出水量較大的鉆孔樁,應按水下樁進行混凝土澆筑。第一罐混凝土到達現(xiàn)場,應迅速拆除循環(huán),將首灌料斗連接導管。然后調整導管頂面高度,使其懸空30~50 cm。安裝首灌料斗前,應清理料斗內壁,并用水浸潤。安裝后吊掛鐵板封住料斗底口。下放混凝土前人工按住鐵板,控制混凝土下放時的沖擊力,避免鐵板錯位,保證封底效果。
(2)混凝土進場后檢查其坍落度、含氣量、溫度,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后,灌注混凝土。由于K76+421.0曼洪大橋左幅最大樁基樁徑為1.9 m,每澆筑1 m需要2.83 m3水下C35混凝土。因此,所配備混凝土料斗應>2.5 m3,罐車容量應>13 m3。首灌料斗裝滿混凝土后,拉出料斗隔水鐵板,加速放料,快速灌注混凝土。
(3)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控制好水面或泥漿面以下孔深和所灌注混凝土面高度,減少旋挖鉆孔樁沉淀層、埋管深度和樁頂高度偏差,避免因沉淀過厚、導管提漏、埋管過深引起夾層斷樁問題[5]。
(4)灌注過程中可用鉆機吊掛系統(tǒng)提升導管,確保導管升降高度準確。導管埋管深度應控制在2~6 m,拆完導管后埋管深度大于3 m。埋深太大時會產生堵塞感,影響導管順利提升,繼而導致導管阻力較大,拉力較大時會拉斷導管,引起斷樁風險。因此,需控制好導管埋深,正式開始灌注作業(yè)后,中途不得隨意停頓,盡量一次性澆筑完畢。灌注過程中,導管要上、下來回串動,確?;炷撩軐嵍?。
(5)灌注過程中持續(xù)監(jiān)測、記錄鉆孔內的埋管深度,及時提升、拆卸導管。為避免混凝土拌和物溢出,提升過程中需關注混凝土方量的變化,以及孔內混凝土表面高度,同時應根據灌注的混凝土的數(shù)量,計算校核導管埋置深度與實測是否相符,防止誤測超拔導管而出現(xiàn)斷樁現(xiàn)象。
3.6 質量控制措施
3.6.1 預防斷樁風險
橋梁樁基礎施工時會伴有“斷樁”風險,為預防斷樁,應認真檢查樁基施工中的作業(yè)流程,加強各崗位的施工監(jiān)測,提前制定“斷樁”預防方案,嚴格督促施工人員按要求施工,連續(xù)、緊湊地灌注混凝土,各環(huán)節(jié)操作符合技術規(guī)范中的要求。比如,提前驗算樁截面抗拉強度,保證材料質量及用量和截面設計強度。每立方米混凝土用量應大于350 kg。配比實際標號應超出設計標號10%~15%。為保證混凝土流動性,其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20 mm,骨料選用適宜粒徑的卵石,粒徑要求為4.75~31.5 mm,最大粒徑<37.5 mm。
3.6.2 明確施工要求
(1)埋設護筒時,可應用十字交叉法明確護筒中心點,根據護筒內徑上下兩端的中心點,使其垂直度符合要求。施工人員下放鋼護筒后,可用鉆頭中心懸垂線定位護筒上下兩中心點,以此確??孜粶蚀_。遇較大塊石導致偏孔時,及時測定孔斜,保證孔斜率小于1%。
(2)施工中應持續(xù)監(jiān)測、記錄護筒中高程與設計高程,正確換算,避免鉆孔、澆筑時護筒位移。
(3)土層鉆進,鉆孔深度達到設計高程后,應對孔徑、孔深和孔傾斜度進行檢驗,符合要求后進入下一道工序。下放鋼筋籠后,灌注混凝土前,再次測量孔底沉渣厚度,不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時,清理沉渣,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后方灌注混凝土。
4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旋挖鉆孔機在曼洪大橋左幅路段的應用可知,旋挖鉆孔成孔工藝的技術優(yōu)勢非常明顯,可縮短成孔時間,保證成孔質量。但在具體實施旋挖鉆孔成孔工藝時,還應結合橋梁工程的地質條件、樁基礎結構設計方案,靈活使用旋挖鉆孔機。鉆孔過程中,加強橋梁樁基礎施工的質量控制,規(guī)范旋挖鉆孔成孔工藝流程,保障該工藝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效果,為旋挖鉆機成孔工藝的推廣應用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國.公路橋梁樁基礎施工工藝控制概述[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4(8):79-82.
[2]吳慧山.基于樁土相互作用的橋梁樁基礎豎向荷載作用數(shù)值分析[J].交通世界,2023(34):142-144.
[3]馬輝.公路橋梁樁基礎鉆孔灌注樁施工的關鍵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17):174-177.
[4]楊萬理,吳文博,張育智,等.旋挖鉆孔施工對鄰近地鐵隧道結構影響的研究[J].公路,2023(3):117-125.
[5]李慧玲.橋梁樁基礎旋挖鉆孔灌注樁技術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1(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