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tài),智慧教育正推動著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讀寫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滬教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10 Wind 中的Draw and write板塊為例,教師使用暢言備課精靈和鴻合交互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智慧學習環(huán)境,提煉出課前、課中、課后運用多模態(tài)語篇進行讀寫教學的策略。課前研讀教材,圍繞主題合理開發(fā)多模態(tài)語篇助力讀寫教學;課中圍繞主題,合理運用多模態(tài)語篇實踐讀寫學習活動;課后生成個性化多模態(tài)語篇作品,分層鞏固課堂讀寫技巧。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huán)境;英語讀寫教學;高年級;多模態(tài)語篇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33-0040-05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語課程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逐步由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學習環(huán)境向智慧學習環(huán)境過渡。智慧學習環(huán)境支持學生個性化與差異化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意識和互動意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學習力。英語新課標還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之上新增了“看”的技能。一、二級語言技能要求推斷或理解多模態(tài)語篇(如動畫、海報、圖書及其他印刷品的封面和封底等)中的畫面、圖像、聲音、色彩等傳達的意義,提取關鍵信息。基于此,本文探討在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開發(fā)、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建構新型的師生交互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助力小學高年級英語讀寫教學提質增效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概念
1.智慧學習環(huán)境
目前,智慧學習環(huán)境已經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但是學術界對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概念還沒有達成共識,對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定義也各不相同。本文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是依托智慧課堂系統(tǒng)(包括無線網絡、交互式電子白板、錄播系統(tǒng)、學生用平板電腦、教師專用智慧課堂電子備課系統(tǒng)等軟硬件資源工具),以恰當的信息技術協助、分析、診斷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行為的具有整體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多感性的學習環(huán)境。
2.多模態(tài)語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全球步入了“讀圖時代”,人們不再把文字當作唯一的意義表達手段,語篇呈現出符號、照片、圖畫、音頻、視頻等精美布局的多模態(tài)特征。學生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他們喜歡多重感官體驗式學習,照“本”宣科式的單模態(tài)語篇教學已不合時宜。因此,教師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在讀寫活動中實現多模建構,優(yōu)化讀寫學習體驗,提升寫作實效。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讀寫現狀分析
我市現行教材中Think/Draw and write這一學習板塊是訓練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載體。英語新課標在語言技能二級要求中對“寫”這一表達性技能的表述要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更明晰(見表1)。
但目前,部分教師對學生“寫”這一技能的培養(yǎng)始終處在機械操練層面,缺少過程引領和學法指導,導致學生的英語寫作存在一些問題:語篇意識薄弱,結構缺失;思維跳躍,邏輯混亂;語言平淡,內容空洞。
綜上所述,如何在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充分開發(fā)、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以提升小學高年級英語讀寫教學的實效性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基于多模態(tài)語篇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讀寫教學策略
本文以滬教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10 Wind中的Draw and write這一板塊為例,探討課前、課中和課后使用暢言備課精靈和鴻合交互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智慧學習環(huán)境,引入并開發(fā)多模態(tài)語篇進行英語讀寫教學的策略。
1.課前研讀教材,圍繞主題合理開發(fā)多模態(tài)語篇助力讀寫教學
(1)圍繞單元主題,整合學習內容,制訂學習目標
本單元內容圍繞“Wind”這一主題展開,共六個學習板塊。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建構了三個子主題語篇,即“The sound of the wind”“Make a poem of the wind”“In the wind”。以下為本單元整合后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見表2)。
(2)充分利用和有效開發(fā)多模態(tài)語篇,優(yōu)化讀寫主題情境
本課時是第三課時,教材原語篇只有圖片和文字,模態(tài)單一。教師可利用繪本The Magic School Bus Rides the Wind,有效開發(fā)多模態(tài)語篇,如繪本故事二維碼、繪本圖片、放大鏡聚焦動畫、音頻、視頻、范文(文字)等,優(yōu)化讀寫主題情境。
(3)教師發(fā)布課前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使用智慧課堂電子備課系統(tǒng),把繪本故事放入鴻合交互教學軟件的教師個人空間,發(fā)布繪本閱讀任務。
風是神奇的自然現象,你知道風有哪些作用嗎?先思考一下,再讀一讀The Magic School Bus Rides the Wind繪本故事,最后作答。
What can the wind bl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版繪本中簡單的語言和有趣的插圖有效補充了教材內容。文本、圖片和音頻等資源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鴻合交互教學軟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的資源,使學生能不受時空限制,自主進行課前預習。
2.課中圍繞主題,合理運用多模態(tài)語篇實踐讀寫學習活動
課中,教師應圍繞主題,合理運用多模態(tài)語篇整體設計讀寫學習活動。從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到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再到超越語篇的遷移創(chuàng)新,三個層次逐步展開,讓學生在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讀寫活動中將零散的知識內容有意義地聯系起來,通過體驗參與建構主題意義,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能力。
(1)基于多模態(tài)語篇,做細學習理解類讀寫活動
①感知與注意
首先,教師呈現不同風力下人物和景物的動圖,讓學生借助語言框架“The wind is blowing”“It is blowing gently/strongly”自創(chuàng)詩歌內容,復習前一課內容。這一過程既激活了學生的已知,又為學生完成讀寫任務做好了語言儲備。
接著,教師播放自編歌謠“Ms. Scale is a teacher. She can skate. She can skip. Now she is in the school. Oh! The wind is blowing. She is scanning the sky for her scarf”,配以scarf 隨風飄走的動畫,通過問題“What can Ms. Scale do? Where is she? What is she doing?”引導學生理解歌謠內容,學習含有字母組合sc和sk的單詞,提煉語音規(guī)律,嘗試拼讀含有該發(fā)音的新詞。此環(huán)節(jié)使用鴻合交互教學軟件中的“單選題”這種互動題型,答題方式選擇軟件中的“搶答”功能,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讓學生看圖聽音回答“What are Ms. Scale’s students writing about?”,并明確寫作任務“They are writing about things and people in the wind”,引導學生關注非文字資源(風聲、歌謠、色彩、動畫等)傳達的意義,提取關鍵信息。這樣既完成了主題情境創(chuàng)設,又使學生形成了閱讀期待。
②獲取與梳理
首先,教師出示Ms. Scale的學生Ben和Alice的范文(范文略),并提問:“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wo writings? Which one is better?”此環(huán)節(jié)使用鴻合交互教學軟件中的“投票”功能,引導學生初讀語篇,通過觀察比較選出結構更清晰的語篇,以增強學生合理設計語篇結構的意識。
然后,教師引入“漢堡包寫作法”(見圖1)幫助學生提煉出寫作方法一:文章結構要清晰。漢堡包圖示能形象地展示語篇的組成部分,強化語篇知識,有利于學生梳理寫作思路。
接著,教師呈現語篇中各段落主題句“Beginning——It’s a windy day. Middle——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in the wind. Ending——How ...”并運用暢言備課精靈中的“連線活動”功能,讓學生分組討論“How to write each part?”,初步感知語篇中各段落主題句與段落內容之間的關系。
Middle部分是讀寫教學的重點,需要鞏固和拓展本單元核心語言知識。教師設計Look and say活動,把文字語段替換成場景圖片,提出問題:“How does Alice write in the middle part?”通過虛擬場景動態(tài)圖和“放大鏡”聚焦的效果,引導學生談論“The wind is blowing gently/strongly”狀態(tài)下,環(huán)境的變化和人物的活動;通過視頻強化“The dandelions are dancing happily in the wind”,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
繼而,教師運用暢言備課精靈設計“選詞填空”活動,讓學生用副詞happily、 softly、 slowly、 quickly來描述動作,引導學生提煉出寫作方法二:使用現在進行時和副詞讓細節(jié)更加生動。這樣的互動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參與互動的靈活性和學習理解Middle部分的實效性。
最后,探討Ending部分的寫法。教師使用鴻合交互教學軟件中的“討論”功能,引導學生開展話題討論:“How does Alice feel about wind? Why?”學生觀察配圖,預測主人公的情感和態(tài)度。各小組內成員可以輸入文字進行討論。探究結束后有三種答題方式,即“拍照上傳”“手寫作答”和“圖片批注”。每個小組選擇適合的方式提交。這樣的推送和討論方式,促使每個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互通學習信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探究學習。以下是部分組內討論的摘錄。
S1: It’s great. Because Alice can fly a kite happily in the wind.
S2: I think she loves wind. Because sh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in a windy day.
S3: She thinks it is useful. Because the windmills are moving quickly.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積極的一面,促進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為后續(xù)寫作素材的選擇和情緒表達做好鋪墊。
③概括與整合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文章結構要清晰;使用現在進行時和副詞讓細節(jié)更加生動。
(2)深入多模態(tài)語篇,做實應用實踐類讀寫活動
①描述與闡釋
學生小組合作,借助板書(見圖2)從風的狀態(tài)、風中的人物和事物、對風的感受等方面有條理地進行復述,進一步鞏固結構化認知,強化寫作技巧。
②內化與應用
閱讀與寫作互為支撐、相輔相成。教師在學生充分理解范文的基礎上,結合板書,通過問題鏈“How is the wind blowing? What can Alice and her classmates hear/see/do in the wind? How do they feel about wind?”幫助學生整理寫作思路。
通過以上應用實踐類活動,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借助板書厘清寫作框架,而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進一步豐富話題內容,拓寬表達思路。
(3)超越多模態(tài)語篇,做精遷移創(chuàng)新類讀寫活動
①批判與評價
為加強學生個人經驗和主題之間的關聯,教師播放自制視頻,使用鴻合交互教學軟件中的“反饋墻”功能,通過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wind? Why?”讓學生沉浸于落葉隨風飄落、紅旗迎風飄揚、聽風鈴聲、放風箏等趣事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以下為部分學生的“反饋墻”摘錄。
S1:It’s interesting. Because we can fly kites in the wind.
S2:I think it’s useful. Because wind can blow seeds everywhere. It can make the park beautiful!
S3:It’s nice. Because it can cool the air in summer. I love it!
②想象與創(chuàng)造
學生個體對于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能打動他們的具體場景和事物也是千差萬別的。為引導他們選取感觸最深的事物或活動作為習作素材,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利用鴻合交互教學軟件中的“分組探究”功能,把含有風中景物和人物活動的圖片和語言支架(見表3)的資源包點擊分發(fā)給每個小組,要求學生選擇熟悉、喜歡的生活場景,模仿范文的結構完成習作任務。
各小組完成后,通過軟件“分組探究”中的“拍照上傳”功能交流展示。教師在屏幕上隨機勾選并在線批注,實現即時反饋。兩輪點評后,教師開啟學生端討論功能,組織學生閱讀組內其他成員的作品,并以互寫評語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閱讀他人作品,講述自己的感受,欣賞他人的評價,從不同維度提升了寫作興趣和能力。
圍繞主題,在上述讀寫結合的學習活動中合理運用多模態(tài)語篇組合,有效實現了英語新課標中“圍繞圖片內容,寫出幾句意思連貫的描述;模仿范文的結構和內容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并嘗試使用描述性詞語添加細節(jié),使內容豐富、生動”的要求。
3.課后生成個性化多模態(tài)語篇作品,分層鞏固課堂讀寫技巧
不同于傳統(tǒng)作業(yè),教師利用智慧平臺讓學生選擇提交圖片、視頻、語音、文件和數碼類作業(yè)。
(1)請完成In the wind的小作文;
(2)有感情地朗讀并上傳作品的音頻;
(3)制作In the wind連環(huán)畫。
本節(jié)課作業(yè)把聽、說、讀、看、寫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自主選做后發(fā)送到鴻合交互教學軟件的個人空間進行展示。多種作業(yè)形式的展示,使得寫話有了讀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動機,促進了他們對生活的積極體驗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基于多模態(tài)語篇的小學高年級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選擇合適的智慧學習工具,創(chuàng)設智慧學習環(huán)境,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全教學場景,基于主題充分挖掘和利用多模態(tài)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篇類型,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有層次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范文閱讀中建構結構化認知,在寫作實踐中內化語言、關聯實際生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陳力.多模態(tài)語篇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意義[J].小學教學設計,2022(33):1.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