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流
- 澳門東側水域夏季余流及通量的時空變化特征
響[2-5]. 余流是去除潮周期往復潮流后的剩余部分, 包括風海流、密度流、徑流和潮余流等[6], 與過濾掉周期性潮汐之后形成的余水位相對應[7], 是反映河口潮流物質凈輸運強度的重要動力因子[8-10]. 趙煥庭[11]較早就系統(tǒng)總結了伶仃洋水域的水文動力及地質地貌特征, 指出: 伶仃洋水域常年表層余流的流向大多數(shù)為偏南, 下泄徑流是主要因素. 韓保新等[12]首次對整個珠江口河口海區(qū)洪季潮汐和潮流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 指出: 珠澳近岸附近余流較弱, 僅為1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浙江省南田島附近潮流特征分析
分別為兩個方向的余流;Dui、Dvi和dui、dvi分別為準調和分析的振幅訂正和遲角訂正,是時間的函數(shù);v0i和σi為各分潮的天文初相角和角速率。由公式(1)可知,每個分潮潮流都有北分量和東分量兩組調和常數(shù),對不同水層而言,各層均有獨立的北分量和東分量。因此,在利用程序計算時,應該加以區(qū)分。準調和分析的方法簡單來講就是:將實測潮流數(shù)據(jù)按照(1)式分解為北分量和東分量,一般采用線性化的方程分析求解,以北分量為例,u可以寫成:(2)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對公式(2)
海洋湖沼通報 2022年5期2022-11-04
- 基于高頻地波雷達的多時間尺度海流研究
大流速方向等)。余流是指海流去除潮流等周期性信號后剩下的部分,直接標示著水體的凈輸運趨勢,對海水中懸浮物和可溶性物質的稀釋、擴散及輸運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指示意義。本文采用PL64 濾波器的33 h 半振幅周期低通濾波對逐小時平均的高頻地波雷達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25],從而濾掉半日及全日潮潮流,得到余流。4 結果分析4.1 潮周期變化根據(jù)潮流調和分析得到各分潮潮流橢圓,見圖4。4 個主要分潮中,M2分潮所占比重最大,S2分潮次之,M2與S2分潮橢圓方向分布較一致(
海洋學報 2022年6期2022-07-20
- 榮成外海海流特征及影響因素
該觀測點的潮流和余流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探討了該海域余流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 1) 榮成外海浮標觀測點流速東西分量總體大于南北分量, 實測流速均值為0.20 m/s, 最大值為0.87 m/s, 實測流速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差異, 秋季流速最大, 夏季次之, 冬春季較小且冬春季節(jié)差異小。實測流存在漲落潮不對稱現(xiàn)象。2) M2分潮絕對占優(yōu), 觀測海域潮流性質為規(guī)則半日潮流, 潮流以往復流形式運動, 各層潮流均為順時針旋轉。淺水分潮十分顯著, 該點觀測得到的最大
海洋科學 2022年4期2022-04-29
- 現(xiàn)行黃河口區(qū)的水沙動力與汊道演變
項數(shù)據(jù),進而通過余流、床面剪切應力、潮流界、潮區(qū)界和口門進出水量計算,揭示現(xiàn)行黃河口區(qū)水沙動力變化和口門汊道演變態(tài)勢。3 結果與討論3.1 海域動力環(huán)境現(xiàn)行河口海域的整體潮波運動受神仙溝外的M2分潮無潮點制約,經(jīng)潮型判別,屬日潮區(qū),在半個月中有一半左右的天數(shù)為一個太陰日內(nèi)出現(xiàn)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日潮,其余天數(shù)為出現(xiàn)兩次高潮和低潮的半日潮。現(xiàn)行河口區(qū)的日潮區(qū)不僅有日潮亦有半日潮。實測期間潮差接近,可將連續(xù)3 次同步觀測視作準同步,進行潮情和水沙分析。 近岸海域水
人民黃河 2022年4期2022-04-07
- 防城港外海海域夏冬季周日潮流的準調和分析*
潮流。防城港灣內(nèi)余流受潮致余流、風生流和密度流的影響,但潮致余流較弱[8]。當臺風登陸時,余流流速可能超過正常值的3倍以上[9]。防城港灣的潮能主要來源于四大主要天文分潮,外海的潮波傳至近岸時,在地形的作用下衰減變形,在底摩擦的作用下,形成淺水分潮。防城港灣中淺水分潮的作用不可忽略[6,10]。除了實測海流資料的研究外,諸多學者還應用數(shù)值模型的方法對防城港近海海域的海洋動力特征進行深入研究。李樹華等[11]利用二維潮波基本方程,計算了防城港附近海域的潮汐和
廣西科學 2022年6期2022-02-09
- 防城港灣以西海域水體輸運及其機制研究*
水動力因素之一,余流則控制著水體的運移和交換,對水體中的物質稀釋、擴散和輸運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岸及港灣。所以,研究近岸水流運動形態(tài)對于近岸物質輸運及變化趨勢更有意義[1-4]。防城港灣位于廣西沿海的西段,地理環(huán)境復雜,灣東部為企沙半島,西部為珍珠灣、北侖河口,灣口南部為開闊海域;白龍半島向西南插入北部灣,將防城港灣分割成東、西兩部分;以白龍半島為界,東有攔門沙,西有淺灘;防城港灣及其鄰近海域的水體輸運受地形、風、外海水、河流沖淡水等影響,呈現(xiàn)復雜的態(tài)勢。
廣西科學 2022年6期2022-02-09
- 珠江磨刀門河口環(huán)流結構動力特征分析
2.3.3 河口余流河口余流的物理機制除了受徑潮作用的影響,還受風和縱向密度梯度的影響[17]。由于河口余流的周期遠大于潮流,本文基于分–匯汊道洪枯季大小潮同步水流觀測資料,使用低通濾波器定量計算河口余流。8 階Butterworth 濾波器是定量汁算河口余流的有效方法,公式如下:式中,H為濾波增益,半增益周期設置為48 h 以去除半日/全日周期的潮流信號;f為頻率,而fc為半增益對應的頻率;?t為時間間隔;n為濾波的階數(shù)。值得注意的是,驅動潮汐應變環(huán)流的
海洋學報 2022年12期2022-02-04
- 余流對核電廠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的影響分析
流出,受納水域的余流影響濃度場和邊界流出量的分布。目前關于液態(tài)流出物計算的相關標準和工程應用中尚未考慮余流的影響。本文以某核電廠為例,通過改變水邊界的潮位基面達到改變計算域的余流的目的,分析余流變化對濃度場分布的影響機制。1 數(shù)學模型1.1 基本方程對于濱海等寬淺水域,通常采用深度平均的二維水流運動方程來描述其水流流場,忽略各物理量沿水深方向的變化。即從不可壓縮流體的運動方程——N-S方程出發(fā),將各物理量其沿水深方向積分,從而求得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維水流運動
輻射防護通訊 2021年3期2022-01-26
- 福寧灣海域夏季大潮期懸浮泥沙輸運特征及控制因素
,河口區(qū)域以歐拉余流輸運項為主,但順著由海向陸,斯托克斯漂移輸運項和潮泵輸沙項的作用逐漸增大,同時,潮周期內(nèi)水體底部泥沙的再懸浮作用對泥沙輸運量的貢獻也不可忽視[19]。東海屬于大陸架邊緣海,長江和黃河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沉積物源[20],其泥沙輸運活動相對活躍,懸浮泥沙含量具有典型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21]。冬季受陸架環(huán)流的作用,懸浮泥沙濃度較高;夏季受溫躍層和鹽躍層的影響,底層懸浮泥沙濃度較高,但整體懸浮泥沙濃度要低于冬季[22-23]。福寧灣海域水深地形多變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1年6期2021-12-30
- 中國東部海域潮汐余流特征及其動力分析
361102)余流指從海流中去掉周期性潮流后水體的剩余部分,形成余流的機制主要有海面上的風力驅動、海水的溫鹽變化、外界輸入和潮汐(Robinson,1983)。其中,潮汐引起的余流即為潮汐余流,潮汐余流的主要機制是非線性底摩擦效應、連續(xù)方程中的非線性項和動量方程中的非線性平流項(Tee,1976)。與其他形式余流相比,它的產(chǎn)生機制在長時間尺度下基本不變,始終對余流有所貢獻,因此,即使潮汐余流的量級要小于風生余流,但是其對水體長期輸運的貢獻相比于間歇性且方
海洋通報 2021年4期2021-10-20
- 閩江河口三維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運動軌跡的數(shù)值模擬
著決定性的作用.余流則體現(xiàn)了水體的輸運和交換過程,與河口內(nèi)物質的長期輸運、擴散、沉積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3].利用Lagrangian粒子示蹤法模擬水體中污染物的運動過程,通過計算水體中示蹤粒子的運動軌跡能夠直觀地模擬污染物在水體中的三維運移軌跡、滯留時間及歸宿等[4].目前,已有一些針對閩江河口潮流及污染物運移規(guī)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季杜鑫等[5]通過實測閩江河口的水文、泥沙資料等,指出閩江河口的潮汐特征為漲潮歷時短、退潮歷時長,且以往復流為主;劉梅冰[6]建立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7-30
- 防城港灣潮余流及潮汐不對稱特征
于0.5m/s,余流小于0.2 m/s,余流場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在臺風期間余流可超出正常值3 倍。施華斌等[4]利用二維淺水模型模擬分析北部灣潮流系統(tǒng),認為防城港西灣內(nèi)余流較弱,東灣內(nèi)余流較強,并據(jù)此認為東灣水體交換能力較強。關于余流的組成,陳宜展等[5]、陳波等[6]基于實測資料得出余流方向與風向基本一致,表現(xiàn)出風海流特征;潮致余流和密度流對余流構成也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孫洪亮等[7]的研究亦得出類似結論,并認為大—小潮變化及風速風向變化均可引起余流變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21年4期2021-07-25
- 強潮作用下錢塘江河口潮余流特征研究
潮河口,研究其潮余流特征對于深入了解強潮特性及潮汐資源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意義。采用錢塘江河口枯季大潮期沿程5個站點連續(xù)5 d高頻次的流速、潮位、水深等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了強潮作用下潮流、水深及余流的時空變化特征,討論了余流與水深、潮差的關系。結果表明:在強潮作用下,河口下游段水流向陸凈輸運,余流主要受斯托克斯余流控制;上游段水流向海凈輸運,余流主要受歐拉余流控制。大潮期前期階段,向陸輸運的余流促使河口段出現(xiàn)蓄潮現(xiàn)象,水深持續(xù)增加,后期階段余流與潮差具有極強的相關
人民長江 2021年5期2021-07-20
- 沈家門漁港輸沙機制及對浚深響應
沙輸運方向與潮致余流方向基本一致,平流輸運在懸沙輸移中占絕對優(yōu)勢,其次為潮泵輸沙或垂向凈環(huán)流輸沙。可見,潮不對稱對海灣凈輸沙影響顯著。舟山沈家門漁港是典型的與周邊海域多通道相連的狹長型海灣,與半島形成的盲腸型海灣不同,其屬于由島嶼相間形成的海峽型海灣。海灣內(nèi)的泥沙主要為潮流輸入,由長江口、杭州灣供給,但連接灣內(nèi)與灣外的各通道泥沙輸沙機制尚不是很明晰。根據(jù)地形實測,當前海灣內(nèi)淤積速率約0.25 m/a,為改善海灣水環(huán)境并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實施藍色海灣清淤
水道港口 2021年2期2021-06-29
- 山東半島東北部海洋牧場海域冬季海水流動的時空分布特征
分析、調和分析、余流主軸分析和相關分析, 探討冬季各海洋牧場的潮流、余流特征及其影響機制。結果表明: (1) 各海洋牧場潮流由M2分潮潮流主導, 受地形邊界限制, 各主要分潮潮流均為往復流, 且潮流橢圓主軸平行岸線。(2) 不同海洋牧場呈現(xiàn)不同的余流特征和影響機制。煙臺安源海洋牧場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線流向近岸, 平均流速約為0.9~1.7 cm/s; 日平均流以經(jīng)向流為主, 與經(jīng)向風呈顯著正相關, 海水受北風強迫在近岸堆積。威海瑜泰海洋牧場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線
海洋科學 2021年4期2021-05-26
- 基于高頻地波雷達觀測的大亞灣附近海域余流季節(jié)變化特征分析
主要集中在潮流與余流的特征方面。吳巖等(1998)通過潮流數(shù)值模擬發(fā)現(xiàn),在大亞灣內(nèi)存在著兩個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流場,且南部環(huán)流強度大于北部環(huán)流[2]。楊國標(2001)研究表明,大亞灣的潮流受天文潮和外海潮波的共同作用,灣內(nèi)主要為水平往復流,灣口及西部的余流較強,灣口余流流向灣外,其余基本沿岸線流動[3]。吳仁豪等(2007)利用HAMSOM模式對大亞灣的潮汐、潮流和余流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研究發(fā)現(xiàn)灣內(nèi)海域主要為南北向的往復流,流速受地形影響強烈,且灣口西側流速大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05-19
- 廣東紅海灣海流季節(jié)性特征分析
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研究[8];司廣成等(2012)分析了南海北部東沙島附近的內(nèi)潮和余流特征[9];夏綜萬等(2013)探討了粵東甲子海域潮波異常和南海北部潮波的傳播[10];余學芳等(2016)對深圳大鵬灣的潮流運動進行了三維數(shù)值模擬研究[11];許婷等(2017)基于POM海洋模式對南海不同深度環(huán)流的季節(jié)性變化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研究[12]。劉廣平等(2018)利用2008年夏季和冬季的海流資料分析了紅海灣西北海區(qū)潮流性質、運動形式、漲落潮流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0年4期2020-11-18
- 渤海岸線及水深變化對水動力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
振幅明顯減弱。潮余流在水交換及海水中物質的輸運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研究水深及岸線對潮余流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污染物輸移擴散規(guī)律的變化情況。在渤海的潮余流方面,已有學者[6-7]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Wei[6]基于HAMSOM 模擬了渤海灣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和歐拉余流,發(fā)現(xiàn)拉格朗日余流沿南岸流入渤海灣,在黃河口附近形成泥沙的沉積,這與實際觀測結果一致。秦延文等[7]研究了2003—2011年渤海灣岸線變化對近岸海域水質的影響,研究表明,
海洋科學進展 2020年4期2020-11-12
-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三維水動力數(shù)值模擬*
流場分布2.2 余流場特征由模型計算的潮流結果,通過歐拉余流的定義公式[13]計算得到歐拉余流場,見圖8、9。大潮時期弶港以北海域表層和底層余流方向都是從南向北的沿岸流,近深槽余流大都指向深槽,南部海域的近岸余流有逆時針的旋轉流。表層余流較底層余流大,表層最大余流速度超過0.4 ms,底層余流速度明顯減小,蘇北淺灘余流速度在0.1 ms左右。小潮時期,表層余流速度為0.04~0.12 ms,底層余流速度為0.02~0.08 ms,南部海域的近岸有逆時針的旋
水運工程 2020年9期2020-11-09
- 風對枯季伶仃洋水體交換的影響
02750 前言余流是海流中除去周期性的潮流后的剩余部分,珠江口余流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徑流、沿岸流、風海流、南海暖流造成的密度流以及地形邊界[1]。河口灣的水體通過對流和擴散與外界水體發(fā)生混合,使灣內(nèi)污染物質稀釋,水體得到更新,因此水體交換作用是水質改善的動力。近幾十年來珠江三角洲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為河口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帶來一定的壓力,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的赤潮發(fā)生次數(shù)為36次,且年度累計總時間和總面積呈波動上升趨勢[2]。因此研究珠江口余流特性和水體交
生態(tài)科學 2020年5期2020-10-31
- 內(nèi)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數(shù)值研究*
的非周期性流動即余流開展的,以此研究它所產(chǎn)生的物質輸運。在海洋中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從非線性波動中得到平均流動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在水體及物質的凈輸運研究中,Longuet-Higgins[7]定義了非線性波動的物質輸運速度,即對水微團追蹤一個周期得到凈位移后再除以周期,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處理方式,稱為拉格朗日時均方法。但是在研究淺海潮致余流時,還有另一種濾掉周期信號的方法,即在定點處對一個周期內(nèi)的潮流流速取平均[8],稱為歐拉時均。用這兩種時均方法得到的平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10期2020-09-17
- 長江口徐六涇水域余流及潮流垂直結構變化規(guī)律研究
的潮流調和常數(shù)及余流結果,并計算給出了相應橢圓要素。然而,已有研究缺少長江口水域實測的潮流數(shù)據(jù),且未能獲得高分辨率的潮流垂直結構及其變化規(guī)律。因此,利用ADCP獲得的長期觀測數(shù)據(jù)并進行潮流垂直結構的建模和實驗驗證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次擬基于實測的長江口長時段的固定式ADCP流速數(shù)據(jù)進行潮流調和分析,獲得不同季節(jié)對應的不同徑流量下的潮流和余流垂直結構,然后結合余流垂直結構分析不同季節(jié)的徑流流量對潮流的影響,以最終獲得潮流垂直結構的季節(jié)性變化規(guī)律,為長江口水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9-14
- 北部灣北部環(huán)流的季節(jié)特征
論】1)觀測期間余流方向與風向基本一致,表現(xiàn)出風海流特征;2)夏季北部灣北部存在高溫水團,余流受風生流和密度流的共同作用,密度流流速約為10 cm/s;3)4個季節(jié)北部灣均為逆時針環(huán)流形態(tài),主要受潮致余流、風生流和密度流的影響;4)冬季北部灣海域總體呈逆時針環(huán)流,但在防城港以東至北海的外海海域出現(xiàn)順時針環(huán)流。北部灣;環(huán)流;防城港;余流北部灣(105°40′ – 110°00′ E,17°00′ – 21°30′ N)位于南海西北部,東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20年4期2020-07-01
- 不同懸沙組分對潮流的響應關系研究
為式中,u0表示余流;u1、ω1、φ1分別表示 M2分潮流的振幅、角速度與初相位;u2,ω2,φ2分別表示S2分潮流的振幅、角速度與初相位。相比于u0和u2,u1在量級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因此做如下變換:相近地,水深可采用下式表示:式中,h0為平均水深(以平均海平面計),h1,φ1分別為M2分潮的振幅和初相位;h2,φ2分別為S2分潮的振幅和初相位。由于測站平均水深是潮位振幅的4倍,因此做如下變換:則式(7)再懸浮項中水深的倒數(shù)可表示為式(7)中平流項受懸沙濃
海洋科學進展 2020年1期2020-04-01
- 基于船載ADCP 觀測的紅沿河核電站周邊海域潮流-余流的分離計算
的環(huán)流運動(或稱余流)大一個量級,觀測的流速中潮流將掩蓋低頻的余流信息,所以在分析近海環(huán)流之前必須分離潮流和余流[1-2]。船舶連續(xù)站或長期潛標測流的調和分析是獲得某空間點潮流和余流的傳統(tǒng)方法。船載走航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可以測得整個海域的瞬時流動,在近海設計特殊觀測航跡、從中分離出潮流和余流的信息,一直是物理海洋研究努力的方向。Foreman 和Freeland[3]及Isobe
海洋學報 2020年1期2020-01-18
- ??跒澈S虺绷骷竟?jié)性特征分析
向大體取向一致,余流大體向西運動[3]。陳達森等[4]利用1964~1997年期間7 a的瓊州海峽海流實測資料研究了瓊州海峽余流場季節(jié)性變化特征,指出瓊州海峽的余流方向基本是從東向西運動的,并且認為風只是對瓊州海峽表層水體輸運有影響?,F(xiàn)有觀點普遍認為控制瓊州海峽水體輸運的主要因素是粵西沿岸西向流,瓊州海峽的水體輸運基本是從南海北部進入北部灣的[5-7]。2016年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對海口灣及其周邊海域進行了12個站位的海流同步觀測,觀測范圍覆蓋了海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英文) 2019年5期2019-10-14
- 魯海豐海洋牧場流場特征分析?
海流的影響,指出余流隨風變化的反應敏感。湯毓祥等[3]采用一種二維非線性潮汐模式對南黃海的潮流和潮余流進行模擬,指出該海域M2潮流的運動規(guī)律受到旋轉潮波系統(tǒng)的控制,在山東半島南岸近海和膠州灣一帶,潮流為左旋。湯毓祥等[4]根據(jù)中韓黃海水循環(huán)動力學合作調查所獲資料指出,初春時節(jié)來自山東沿岸的低鹽水,自成山頭近海區(qū)域大致沿50 m等深線向南部延伸,至青島外海在36°5′N, 122°E形成低溫中心,即青島冷水團。Tang等[5]根據(jù)2003年青島外海的實測海流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魯海豐海洋牧場流場特征分析?
海流的影響,指出余流隨風變化的反應敏感。湯毓祥等[3]采用一種二維非線性潮汐模式對南黃海的潮流和潮余流進行模擬,指出該海域M2潮流的運動規(guī)律受到旋轉潮波系統(tǒng)的控制,在山東半島南岸近海和膠州灣一帶,潮流為左旋。湯毓祥等[4]根據(jù)中韓黃海水循環(huán)動力學合作調查所獲資料指出,初春時節(jié)來自山東沿岸的低鹽水,自成山頭近海區(qū)域大致沿50 m等深線向南部延伸,至青島外海在36°5′N, 122°E形成低溫中心,即青島冷水團。Tang等[5]根據(jù)2003年青島外海的實測海流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珠江河口澳門機場周邊水域洪枯季潮流動力環(huán)境分析
4)機場周邊水域余流流速整體呈現(xiàn)由北向南遞增趨勢;表層余流都大于底層,且越往南,表、底層之間的余流相差也越大;從余流流向來看,機場東北側水域余流流向以S向為主,機場北側澳門水道出口余流流向以ESE向為主,機場南側水域余流流向以SSW向為主,機場周邊水域余流流向由北向南總體呈現(xiàn)順時針偏轉趨勢。2.2 中水期潮流動力特性中水期以“97.9”為典型,為大潮期,實測站點漲落潮流速、流向和歷時如圖3所示。可見:圖3 “97.9”中水期潮流特征值Fig.3 Chara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9年5期2019-06-04
- 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水沙凈輸運機制分析
顯示銅鼓水域表層余流向海,淺灘中低層余流指向河口。這些研究為河口水沙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參考。目前,水沙輸運分析研究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長江口,珠江河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伶仃洋海域,尚未有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的水沙輸運機制分析。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上部由思賢滘相連,下游河道不斷分流、相互連通,形成水網(wǎng)密集的三角洲河口區(qū)。西江干流水道全長約57 km,多年平均流量為7 140 m3/s,多年平均輸沙率為1 870 kg/s;北江干流水道全長約24 km,多
人民珠江 2019年2期2019-02-28
- 蘇北灌河口海域三維水動力數(shù)值模擬
M模型研究長江口余流組成機制及其在平均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該模型建立了灌河口三維潮流數(shù)學模型,對灌河口海域水動力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模擬結果和實測資料比較吻合,并且對模擬的流場分布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表明該模式可以用于模擬和分析河口以及海洋動力場的分布以及變化特征,也為研究灌河口的污染物擴散模型提供正確的水動力條件,從而保證了預測結果的可靠性。1 三維有限體積模型及計算方法1.1 控制方程在流體不可壓縮、Boussinesq和靜力近似下,給出雷諾平均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8年4期2018-05-07
- 基于地波雷達觀測資料的爛沙洋海域表層海流特征研究
域表層海流特征和余流特征進行了分析。資料分析結果表明:本海域表層海流總體上呈西北-東南向,海域潮流動力較為強勁,各月最大流速介于125~150 cm/s;各月漲潮平均流速介于39~63 cm/s,落潮平均流速介于37~64 cm/s;表層潮流為正規(guī)半日潮,M2分潮為最主要分潮,潮流為往復流;東西向潮流流速大于南北向,東西向潮流最大流速為114 cm/s左右,南北向潮流最大流速為62 cm/s左右;該海域余流基本上呈現(xiàn)西向-南向流動,逐時余流方向頻率方向為S
海洋預報 2017年5期2017-11-13
- 三沙灣余環(huán)流特征數(shù)值模擬研究
;由灣外至灣頂,余流呈減小的趨勢,灣外余流最大約為12 cm/s,灣內(nèi)較小,余流平均約為1 cm/s;垂向上,表層余流大于底層余流,表層余流指向灣外,而底層余流則指向灣內(nèi);本模型較好地再現(xiàn)了三沙灣水體層化和垂向余環(huán)流結構。ROMS模型;三沙灣;余流;數(shù)值模擬三沙灣形狀似伸展的右手掌,海灣被羅源、東沖半島環(huán)抱,僅在東南方向有一個狹口——東沖口與東海相通,口門寬約3 km,是個半封閉的海灣;四周為山環(huán)繞,海岸曲折復雜,主要由基巖、臺地和人工海岸組成,岸線總長度
漁業(yè)研究 2017年5期2017-11-04
- 海南島鶯歌海近岸的潮汐不對稱與潮致余流研究
潮汐不對稱與潮致余流研究林國堯1, 龔文平2*(1.海南省海洋與漁業(yè)科學院,海南 ???70125;2.中山大學 海洋學院,廣東 廣州 510275)潮汐不對稱與潮致余流在河口海岸區(qū)的物質輸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已往的研究表明,在駐波占主導的河口海灣中,漲落潮的歷時不對稱與流速不對稱有較為良好的對應關系。而潮致余流主要由地形與潮波的非線性作用所致。本研究以海南島鶯歌海附近為代表,結合實際觀測與數(shù)值模型,研究復雜地形的開闊近岸區(qū)的潮汐不對稱與潮致余流。結果表明
海洋學報 2017年7期2017-07-07
- 渤海中部海域表層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
部海域表層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徐珊珊,楊錦坤,武雙全,董明媚,苗慶生(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利用2014年各月浮標觀測得到的表層海流資料,對其進行調和分析,基于調和分析結果對渤海中部潮流和余流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渤海中部大部分海域潮流性質屬于不正規(guī)半日潮性質。渤海中部水深較淺,淺水分潮的影響不可忽略,其中M4分潮的影響更為顯著;潮流運動形式除西部和北部兩個浮標點為往復流以外其余均是旋轉流,旋轉方向均為逆時針;渤海中部實測漲落潮流除最北端的
海洋通報 2017年2期2017-05-13
- 磨刀門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觀測資料,對歐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外海測點的歐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東、西汊道點在強徑流下表現(xiàn)為順汊道指向外海方向,其余外海各點仍以西南沿岸方向為主;(2)斯托克斯余流遠小于歐拉余流,夏季明顯大于冬季,方向基本與歐拉余流相反;(3)冬季磨刀門口海域具有穩(wěn)定西南向沿岸流特征,南海東北季風的驅動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磨刀門口各潮型下沿岸流特征各異,其影響的主要因素為徑流
海洋學報 2017年5期2017-05-12
- 基于解析解的長江口南港懸沙側向捕集特征分析
主控于半日潮流,余流主要由陸相徑流及本地非線性對流項驅動,懸沙分布上北側副槽遠大于南側主槽,水沙分布的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在結構上基本一致。通過輸沙函數(shù)進一步分析表明,潮流輸沙和余流輸沙是南港側向輸沙函數(shù)的兩個主要部分。南港中強勁徑流削弱了漲潮流,增強了落潮流,使得向河槽南側的漲潮流輸沙小于向河槽北側的落潮流輸沙,潮流輸沙指向河槽北側。徑流驅動的南港側向余流在漲潮流方向上為一逆時針環(huán)流結構,余流輸沙指向河槽北側。擴散輸沙指向南側主槽,因其總是指向懸沙濃度梯度
海洋學報 2017年5期2017-05-12
- 海南萬寧近岸余流特征分析
7)海南萬寧近岸余流特征分析盧 燕1,2,李澤文3,李淑江1,2*,范 斌1,2,張鳳燁1,徐曉慶1,2(1.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61;2.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區(qū)域海洋動力學與數(shù)值模擬功能實驗室,山東青島266200;3.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97)根據(jù)2012-04在海南島萬寧近海海域獲取的3次周日定點海流連續(xù)觀測資料,我們計算分析了春季這一海域的歐拉余流特征。結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水體主要沿等深線方向流動,并在
海洋科學進展 2017年1期2017-03-21
- 博賀灣海域懸沙輸移機制分析
大潮期間拉格朗日余流基本沿漲潮方向,離岸越遠,余流值越大,歐拉余流大小與拉格朗日余流相近,斯托克斯余流接近于零;平流輸沙在懸沙凈輸移中占主導作用,其中歐拉余流輸沙作用方向與漲落潮優(yōu)勢流相關;博賀灣海域潮泵效應輸沙作用不強,潮泵作用由漲落潮潮流和含沙量在潮周期的不對稱性引起;垂向余環(huán)流輸沙作用很弱,垂向凈環(huán)流輸沙和拉格朗日余流和含沙量的垂向分布有關。懸沙輸移;余流;平流輸沙;潮泵效應;垂向凈環(huán)流; 博賀灣海灣泥沙輸移過程涉及非常復雜的物理機制,影響因素包括潮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2016年6期2016-12-08
- 流場構建中徑向基函數(shù)節(jié)點選取方法研究
選取方法下獲得的余流場和潮流場與調和分析方法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并采用交叉驗證法評估節(jié)點選取方法構建模型。結果表明,3種節(jié)點選取方法各有特點,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流場特點及工程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構建流場。感潮河段;走航式ADCP;流場構建感潮河段局域時空流場構建對于流速預報、流量計算、河道施工、流體動力學分析等意義重大(Wu et al,2013;單慧潔等,2015)。由于風應力、熱通量、降水、蒸發(fā)、潮流、余流、地下水通量等對流速影響相對較小,且難以預
海洋通報 2016年5期2016-11-14
- 基于海床基觀測資料的遼東灣東部海流特征研究
對該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遼東灣東北部潮流屬于規(guī)則半日潮流;而中東部和東南部兩站潮流屬于不規(guī)則半日潮流。三個站位優(yōu)勢分潮流均為M2分潮,并呈往復流特征;其最大流速介于38~55 cm/s之間,流向為東北-西南,最大流速發(fā)生時刻隨深度增加而提前。最大可能潮流流速介于91~142 cm/s,流向與岸線走向大致平行。秋季遼東灣東部沿岸余流整體較弱,流向以西南向為主,從北往南三站余流流速分別約為3~5 cm/s,3 cm/s和2~5.5 cm/s
海洋工程 2016年4期2016-10-12
- 基于長期觀測的遼東灣口東部海域水動力特征研究
行分析,并討論了余流及底層溫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該海域潮汐屬于不規(guī)則半日潮,平均潮差為0.95 m,最大可能潮差為2.27 m。潮流屬于不規(guī)則半日潮流,M2分潮流為其優(yōu)勢分潮流。主要分潮流運動形式為往復流,最大流速方向為西南-東北向。余流的季節(jié)性特征較為明顯:秋季,余流流速在中層達到最大,流向以西南向為主;冬季,余流流速垂向變化較小,并呈西南偏西向流動;春季,流速隨深度增加而減小,流向從表層至底層呈現(xiàn)逆時針旋轉的特征。受底層潮流、水平溫度梯度及
海洋學報 2016年1期2016-07-28
- 福建圍頭灣懸沙輸移機制分析
表明:金門島東側余流,部分流向灣口,部分流向安海灣。金門島與大嶝島之間的余流,沿漲潮流向灣內(nèi),懸沙凈輸移方向和余流方向保持一致;平流輸沙對懸沙凈輸移起主導作用;水域潮泵輸沙貢獻較大;垂向凈環(huán)流輸沙影響較小。懸沙輸移;機制分解;余流;潮泵效應;垂向環(huán)流海灣泥沙輸移直接關系到海灣或者潮溝的海床演變,在河口海灣區(qū)域,泥沙輸移動主要動力是徑流、潮水、波浪等。為了解海灣泥沙運動規(guī)律,計算分析進出海灣泥沙通量,探究海灣泥沙輸送機制,可更加便于掌握海灣演變規(guī)律。由Bow
水道港口 2016年2期2016-02-16
- 珠江口及鄰近海域潮波數(shù)值模擬?
——I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區(qū)潮流最大。歐拉余流在河口內(nèi)航道區(qū)形成南向流,在河口西側淺灘處形成北向流,出現(xiàn)了余環(huán)流結構。此外,在航道區(qū)和深圳灣等區(qū)域形成較強余流渦旋結構。外海傳入潮流能通量自南向北在珠江口內(nèi)匯聚,在航道區(qū)呈現(xiàn)高值區(qū),最大可達10KW/m。珠江口;潮汐;潮流;數(shù)值模擬;FVCOM珠江口水域大體可分為黃茅海、磨刀門和伶仃洋三部分[1],包含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及崖門共8個珠江徑流入??陂T。珠江口海灣特指伶仃洋水域,該水域內(nèi)有2條航道,其水深較深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11期2015-06-01
- 河口往復流中潮流不對稱與推移質輸沙的關系
出發(fā), 導出包括余流及其它不同分潮組合對潮流不對稱及推移質輸運的影響, 將潮流不對稱與泥沙輸運的計算聯(lián)系起來, 為研究推移質泥沙的輸運機制及長期輸運研究提供便利。1 推移質輸沙率與潮流不對稱1.1 Bagnold推移質輸沙率公式誤差分析推移質輸沙率qs的計算公式很多, 據(jù)統(tǒng)計不下50個, 雖然各公式推導的出發(fā)點不同, 但基本上可以寫成一種統(tǒng)一形式[9]。其中, Bagnold公式是基于水流功率理論導出的一個著名公式, 錢寧系統(tǒng)分析比較后認為: “拜格諾公式
海洋科學 2015年6期2015-04-11
- 象山港余流特征數(shù)值研究
輸移起重要作用。余流的量值雖小,但它指示了水體的輸移和交換情況,對灣內(nèi)物質的長期輸移、擴散、沉積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研究該海域的余流特征,將對象山港的物質輸移規(guī)律和機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也將有助于解決該海域日益嚴重的海洋環(huán)境問題。董禮先等(2000) 根據(jù)實測水文資料對象山港的鹽度分布、余環(huán)流結構等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象山港余流結構包括重力環(huán)流和水平環(huán)流,不同區(qū)域余環(huán)流的斷面結構取決于灣內(nèi)重力環(huán)流和狹灣外水平環(huán)流二者的強弱對比。朱軍政(2009) 應用FV
海洋通報 2015年3期2015-03-22
- 南戴河海域淺海養(yǎng)殖項目所在海域流場分析
流流場和拉格朗日余流場。 1 實測海流資料統(tǒng)計分析 根據(jù)實測海流資料統(tǒng)計了各向海流頻率、平均速度(Vav)及最大流速(Vma),結果列于表1、表2、表3。 表1 N#站表層海流出現(xiàn)頻率、平均流速及最大流速 方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頻率/% 7 7 23 7 7 23 15 7 Vav/cm?s-1 13
河北漁業(yè) 2014年4期2014-07-08
- 浙江近海夏季流場特征分析
(南部)站位平均余流的大小分別為21.9,12.3和22.3 cm/s;受長江沖淡水影響,A和B站位中上層余流為西南向,從中層向底層流向呈逆時針方向偏轉,下層流向呈東南向,可能為臺灣暖流牽引所致,C站位余流流向在垂向較為一致,均為東北向,主要受季風影響。(4)夏季浙江沿岸流在沿浙江沿岸北上的過程中,在浙江中部(B和C站位中間)逐漸向東偏轉(可能受臺灣暖流的牽引),流經(jīng)海域水深變大。(5)在夏季長江徑流量偏小時段,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也存在向南的沿岸流(同冬季
海洋學研究 2014年3期2014-06-27
- 唐島灣水動力環(huán)境影響預測模擬
1.4.3 歐拉余流場的模擬結果[6]模擬海域歐拉余流場分布狀況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整個模擬海域的歐拉余流不大,均小于2 cm/s,灣內(nèi)的歐拉余流方向基本指向灣口,由于受到灣中部及灣口地形的影響,牛島附近的歐拉余流大于灣口的歐拉余流,灣口的歐拉余流基本為0 cm/s。灣外在劉家島東側海域形成了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環(huán)流,灣內(nèi)沒有形成明顯的余流渦。圖3 模擬海域漲潮中間時潮流場圖4 模擬海域落潮中間時潮流場圖5 模擬海域歐拉余流場2 納潮量的計算納潮量計算
海洋開發(fā)與管理 2014年3期2014-04-18
- 膠州灣灣口夏季海流時空分布特征*
、小潮時期的歐拉余流空間分布特征[14]。這些研究為認識膠州灣灣口水交換過程奠定了基礎,但在之前研究中多側重于歐拉余流的空間結構,對灣口瞬時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以及灣口斷面海水運動的控制機制分析不夠。本文基于夏季中潮膠州灣灣口走航ADCP觀測數(shù)據(jù),詳細分析膠州灣灣口斷面瞬時流和歐拉余流的時間、空間分布特征,探討灣口處海水運動的控制機制。圖1 膠州灣地形圖Fig.1 Topography of Jiaozhou Bay1 海上觀測與數(shù)據(jù)處理1.1 海上觀測與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4-17
- 朱家尖島鄰近海域潮流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各分向平均風速。余流及余風按下式計算:式中V是余流(余風)值,θ是余流(余風)方向,Vx是流速(風)矢量的東分量,Vy是流速(風)矢量的北分量。2 結果與分析2.1 潮汐特征(1)潮汐類型本區(qū)潮汐運動的基本能量來自西北太平洋,潮波由M2、S2分潮為主的東海前進波控制[1~3],本區(qū)潮振動主要為太平洋潮波的協(xié)振動[4]。受長江沿岸流和海域地形的影響,致使觀測區(qū)域的潮流獨具特點。數(shù)據(jù)顯示,調查海域為不正規(guī)半日潮(圖2),潮汐日不等現(xiàn)象顯著[5],漲、落潮流呈N
上海國土資源 2013年1期2013-12-11
- 冬季舟山外海定點實測海流資料分析
于該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特征,前人已經(jīng)做過不少研究:徐建平等(1984)根據(jù)實測資料揭示了浙江近海余流垂向結構特征,為研究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形成機制和臺灣暖流的行蹤提供了較好的依據(jù);史峰巖等(2000)用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計算了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余流特征;陳倩等(2003)依據(jù)近年來浙江海岸帶和海島調查的實測海流數(shù)據(jù),研究了浙江近海的潮流、余流特征和分布規(guī)律;唐曉暉等(2004)在對多年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長江口鄰近海域冬夏水文特征。陳學恩等(2010)根據(jù)2
海洋通報 2013年6期2013-08-14
- 200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
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王輝武1,2,劉 娜1,3,趙 昌1,3,舒 啟1,3(1.國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 青島266061;2.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山東 青島266061;3.海洋環(huán)境科學與數(shù)值模擬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山東 青島266061)根據(jù)2008-08-05-09-07在楚科奇海布放的一套淺水潛標系統(tǒng)(71°40′1.4″N,167°58′54.6″W)獲得的海流剖面資料及溫鹽資料,采用Lanczos余
海洋科學進展 2012年3期2012-09-06
- 浙閩海域余流特征分析
081)浙閩海域余流特征分析張慧,堵盤軍,鄭曉琴( 國家海洋局東海預報中心 上海 200081)根據(jù) 2006年8月—2007年12月期間在浙閩海域進行的連續(xù)觀測長達40天的逐季海流資料,深入分析該海域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為浙閩海域的物質輸運做出鋪墊。研究結果表明:浙閩海域南側(以28°N為界)余流值大于北側。近岸區(qū)域余流受長江沖淡水、浙閩沿岸流控制,余流分布季節(jié)特征明顯;外海余流受臺灣暖流控制,余流流向終年指向E-NE。浙閩海域;余流;長江沖淡
海洋通報 2011年2期2011-09-25
- 樂清灣懸沙輸移機制分析
槽起主要作用。從余流分布、流速與含沙量的相位關系、垂向余流結構與懸沙濃度垂向梯度變化等方面探討了主要輸沙項的動力機制,結果表明:(1)歐拉余流輸沙與潮動力強弱呈正相關;(2)潮汐捕集輸沙與懸沙再懸浮、潮流不對稱性及漲、落潮背景含沙量密切相關;(3)垂向凈環(huán)流輸沙與垂向拉格朗日余環(huán)流發(fā)育及懸沙濃度垂向梯度相關。樂清灣;凈輸移;機制分解;潮泵效應;垂向環(huán)流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field data in Yue
海洋通報 2011年1期2011-09-25
- 不同流路時期黃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場的數(shù)值對比研究
——以北岸釣口河和東岸清水溝流路初期為例
期黃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場的數(shù)值對比研究 ——以北岸釣口河和東岸清水溝流路初期為例薛興華1,李國勝2,王海龍3(1.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5;2.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663)黃河入海流路改道變遷頻繁,有關不同流路時期沿岸余流場變化的認識將為理解入海泥沙輸送特征的變動和沿岸泥沙動態(tài)提供重要的水動力基礎,通過數(shù)值對比實驗,以分處黃河三角洲北、東兩岸的釣口和清水溝流
海洋通報 2011年2期2011-09-25
- 南黃海西部初夏潮致-風生環(huán)流的數(shù)值模擬*
海西部六月份潮致余流及風生環(huán)流,分析了潮致余流、初夏風生環(huán)流各自的環(huán)流結構,得出六月份該區(qū)域風生環(huán)流占主導,偏南風的作用較為顯著,潮致余流相對較弱。最后將風和潮汐進行耦合計算,得出該區(qū)域初夏的環(huán)流結構,表層海水大體為由南至北的流動,說明該區(qū)域風力為主要驅動力。計算結果與流速及環(huán)流實測資料吻合較好,為進一步研究滸苔的漂移軌跡等奠定了動力基礎。黃海西南部;夏季;FVCOM;潮致余流;風生環(huán)流自2008年起,連續(xù)3a六月份在青島近海海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滸苔繁殖,引起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1期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