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勝凱
南北朝時代,西魏軍攻破了梁朝的都城——江陵。梁元帝蕭繹把失敗的責任歸罪在讀書上。為了表示“追悔”,他下令一把火燒掉古今圖書十四萬冊。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答道:“讀書萬卷,徒有今日,故焚之?!边@個雖然酷愛讀書,卻非常愚昧的皇帝,抱著對十四萬冊書的深惡痛絕的憤慨,在敵軍的屠刀下結束了生命。
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他著的《讀通鑒論》一書中,為這件事寫了一篇評論。他指出,梁元帝的亡國,書是沒有責任的。書本來就是為人所用的死物,它講的道理對與不對,全由讀者去判斷,書里面存在的錯漏也靠后人去訂正,各家書籍中誰是誰非也聽憑后學去批評。梁元帝雖然愛讀書,可他卻不會讀書,吃了讀書方法不當的虧。他讀書的方法是“搜索駢麗,攢集影跡,以夸博記”。他平生著述,“非破萬卷而不能”。但是,他搞的是花架子,全然沒有從富國強兵的實際出發(fā),沒有把讀書與治國聯系起來,只不過用書裝潢一下門面罷了。
梁元帝讀書的方法錯在什么地方呢?王夫之認為,錯就錯在“錮志氣于尋行數墨之中”,“得纖曲而忘大義,迷影跡而失微言。”他不懂得,讀書是要立志、是要動腦筋想問題的。他卻一頭鉆進故紙堆,喪失了讀書的主動性,被書林書海包圍,禁錮起來了?;蛘咚苷业揭欢媲芍帲膊贿^用來自詡學問淵博而已。結果,對書中的精華、糟粕并不清楚,古人所講的那些治國經邦的道理也體會不出來。王夫之批評梁元帝對書的態(tài)度,就同某些沉湎于聲色犬馬、古董之中的昏皇帝一樣,實在是“玩物喪志”。從梁元帝的教訓來看,讀書也是要立志的,倘不立志,縱使讀書萬卷,于國家、民族也是沒有好處的。
王夫之在這篇史論中,還提出了他所推崇的讀書方法:“辨其大義”,“察其微言”,“規(guī)其大”,“研其精”,“審其時”。意思是,讀書首先就要弄明白書中的大道理,找到書中所包含的精微奧妙,領會書中的精神,并結合當時的形勢變化,把書中正確的道理融匯貫通,使它在治國、立身、經世等方面發(fā)揮作用。王夫之還說:“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于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他很提倡讀書貴在掌握書中的要旨,權衡斟酌書中的主張,做到所取所棄均得其宜。倘不如此,象一個奴婢一樣拜倒在古人膝下,好讀書不求甚解,是非善惡全遵舊說,這樣讀書,必然走入歧途,越讀越糊涂,變成真正的書呆子。
讀王夫之這篇史論,可以使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即讀書務必要得法,務必立志不當書的俘虜,要提倡解放思想,占據書中的知識,深究書中的疑難,大膽品評書中的是非曲直,進而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如何運用書中有益的道理,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今天的現實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