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容
幾年前,一位日本教授講到過在日本社會廣為討論的一件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家長寫信給《朝日新聞》社,要求討論教師對兒童兩道考試題的判分標準。其一是小學的自然考試題:“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水”;也有孩子富有詩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對后一種答案,教師判為錯誤,其理由是與標準答案不相符合。另一起是小學歷史考試題,內(nèi)容大致是“某地的木塔是由誰建造的”,標準答案是由某朝代的某帝王建造的。可是有許多孩子卻回答:“木塔是由木匠建造的?!弊匀?,這又與標準答案不符,也被判為錯誤。
這項討論引起了日本全社會的關注,討論得非常熱烈,但是討論的重心不是什么樣的答案是標準答案,而是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和評價兒童?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也是層出不窮的,學生們無論多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只要不符合“標準答案”,就是錯誤的。因此,無論是做家長、做學生,還是做教師的,我們都應該認真地思考:我們的教育如何保護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許多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和好奇心的孩子,就是在這一道又一道的標準答案的包圍之中,學會了按教師和標準答案的要求去學習,慢慢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探究和創(chuàng)新,而這是學習中最寶貴的?,F(xiàn)在,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做作業(yè)時,家長愿意貢獻點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的答案,但是孩子們堅決不答應,甚至對家長的另類答案沒有哪怕是一秒鐘的好奇心,其根本原因是標準答案至高無上。無論是歸納段意,還是解數(shù)學題,都不容有另一種答案。這簡直是在培養(yǎng)“惟上”、“惟師”、“惟標準答案”的書呆子!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評價學生和兒童,這就是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評價觀,在評價的目的和具體的做法上,我們可以:
——多采用鼓勵性評價。即使是學生的錯誤的答案,只要是他的探究和嘗試,就應予以鼓勵。標準答案的得分應該低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答案的得分。
——重視兒童的經(jīng)驗和兒童的立場。例如,對“雪化了以后是什么”這個問題,成人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學、文學和歷史之分,但是兒童的世界是整體的,他們根本不可能明白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課上就有不同的標準答案。同樣,他們也不可能真正明白明明是木匠建造的木塔,為什么要說成是帝王建造的,孩子們的問題可能是:帝王還要去勞動?去做木工?
——重視評價兒童的學習過程,而不能只重視評價學習的結(jié)果。因為,同樣的學習結(jié)果,兒童學習的過程都是不一樣的。對有些學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而對有些學生來說卻是一項重大的勝利;同樣的結(jié)果,有些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答案,有些則是跟著教師依樣畫葫蘆得出的結(jié)論。因此,不評價學習過程,很難了解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狀況。
——用多方位的方法評價兒童。用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相結(jié)合,結(jié)果的評價和過程的評價相結(jié)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