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壯群 侯成群等
楊壯群侯成群鄭信民譚衛(wèi)明常曉峰屠軍波白岫峰
(西安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頜面整形外科西安710004)
[摘要]目的:觀察不同的皮瓣設計方法行耳再造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法行耳再造26只。結果:幾種不同的方法均可完成耳再造術,但術后效果有一定的差異。結論:采用方法三行耳再造,術后形態(tài)較好,收縮程度低,可有效利用擴張皮瓣。
[關鍵詞]耳再造;擴張皮瓣;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R7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00)09-0309-02
A STUDY OF DESIGN METHODS OF EAR RECONSTRUCTION WITH TISSUE EXPAUSION
YANG Zhuan-gqunHOU Cheng-qunZHENG Xin-min et al.
Department of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Stomatologic
Hospital,Xi餫n Medical University(Xi餫n710004)
[Abstract]Objective: The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of flap are introduced in repairing ear defects.Methods:Twenty-six 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 of expanding flap.Results:These methods have producted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cases.Conclusion:The third manenver shows better effects than other technique in ear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Ear reconstruction;Expanded flap;Design methods
利用乳突區(qū)擴張皮瓣行耳再造較傳統(tǒng)的方法有一定的優(yōu)點[1],但由于患者發(fā)育狀況不同,乳突部可利用的皮膚面積不同,往往在手術設計的過程中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更好地利用擴張皮瓣,保證外耳再造具有較為充足的組織量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臨床資料ケ咀23例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齡為14歲~23歲。均為先天性耳缺失,其中單側20例,雙側3例,共26只外耳。入院后在乳突區(qū)皮下埋植容量為100ml的圓柱型軟組織擴張器,術后一周開始注入擴張,擴張時間平均為五周,每只擴張器均超量注水10%~20%,超量擴張兩周后行自體或異體肋軟骨移植擴張皮瓣耳再造,15例患者在耳再造術后四周行局部修整或耳垂轉移,術后皮瓣成活,再造耳形態(tài)良好。
2設計方法
2.1方法一:將皮瓣掀起形成耳廓前面,利用多個三角形皮瓣以耳輪緣為蒂向后折疊相對縫合形成耳廓背面。供區(qū)直接相互關閉。
2.2方法二:將皮瓣1掀起形成耳廓前面,以耳垂下擴張區(qū)域下端為蒂設計皮瓣2,并轉移形成耳廓背面,皮瓣3向前滑行封閉皮瓣1遺留之創(chuàng)面。
2.3方法三:按兩個耳廓的大小設計皮瓣1、2,皮瓣1形成耳廓前面,皮瓣2在外耳輪處折疊形成耳廓背面(在對耳輪上端及下端去除一三角形上皮組織)利用擴張區(qū)域下端設計皮瓣3轉移時間皮瓣1、2的供瓣區(qū)。
3效果ザ栽僭焱舛經(jīng)過3個月~12個月,平均6個月的隨訪,結果見附表。
4討論
4.1外耳再造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組織量的不足,如能周密地設計充分地利用擴張皮瓣,使再造耳組織充裕,可很好地維護耳的形態(tài),同時也可有效地緩解術后皮瓣的收縮。擴張皮瓣在擴張器取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在進行手術設計時,再造耳廓的皮瓣面積應較再造耳的面積,在長、寬比例上均不能小于0.5 cm。即再造耳應較對側耳略大再加皮瓣自然收縮的面積。
4.2再造耳支架最好選擇整塊肋軟骨整體雕刻,聯(lián)接部分一定要牢固可靠,以便于術后形成有力支撐,尚可有對抗皮瓣收縮的作用。同時再造耳支架與殘留耳軟骨固定要可靠,以免因皮瓣收縮造成耳的移位。
4.3方法一在耳成形后以耳顱溝為中心形成多個放射狀手術瘢痕,術后的收縮直接造成了耳顱夾角的縮窄和變淺,是此方法的不足,但在術中操作時較為簡便,創(chuàng)傷較小。
4.4方法二多適用于發(fā)際緣較低,擴張后的皮瓣只能滿足再造耳廓前面的需要,耳廓背面依靠頸、項部轉移的皮瓣修復,供瓣區(qū)可利用已擴張的頭皮滑行修復,但因頭皮延伸至耳顱溝術后此部位清潔通風較差,易產(chǎn)生濕疹,應經(jīng)常清潔,保持干燥。
4.5方法三瓣面積較為充足,位于外耳輪的轉折線可根據(jù)再造耳前面的需要進行調整,同時在外耳輪上、下兩端可根據(jù)需要去除或不去除適量的上皮組織,給予皮瓣的收縮留有一定的余地。此方法將擴張的皮瓣充分利用,但在塑型包扎時,注意壓力適度,以免造成耳后皮瓣的血供障礙。我們通常采用負壓吸引輕壓塑型的方法,效果較為滿意。
4.6無論采用何種設計方法,均應考慮到局部條件能否滿足設計的需要,切不可輕易的認為那種方法好,而其它方法不好,同時在設計和操作時要充分地利用好患者原有的殘耳組織,其中如何將耳殘余軟骨改型、易位的耳垂殘跡合理利用尤為重要,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2]。ナ鹺蟮乃芐桶扎應維持2個月~3個月,其意義在于可以有效地克服皮瓣的收縮,維持再造耳的形態(tài),特別是對于維持耳顱角及耳甲腔作用較為明顯[3]。
[參考文獻]
1魯開化,艾玉峰.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66~67
2董淑芬,胡永升,孔繁祜.先天性小耳,見:朱洪蔭主編.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整形外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76~78
3趙天蘭,程新德,熊世文等.耳廓再造的耳顱溝及耳甲腔成形術.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261
作者簡介:楊壯群,男,1957年生,1983年西安醫(yī)科大學口腔系畢業(yè),現(xiàn)任西安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頜面整形外科副教授,本刊編委,編輯部副主任。
收稿日期2000-03-24
編輯/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