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軍
陳老師最近挺煩的,自己要參加自學考試,上班時間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等等,自考的書自然是沒法“碰”了。滿心指望下班能充分“利用”一下,可你瞧,星期一是學校政治學習,星期二是班主任開會,星期三是青年教師座談會,星期四是業(yè)務學習,星期五……這個星期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就被這些大會、小會給“泡湯”了。
我們不妨先來反思一下,學校的會議為啥那么多,令人煩,討人厭?
之一,形式主義泛濫。在我們有些校領導意識中,似乎開展工作就是少不了開會,開會成了干工作的一種具體形式了。開展活動,不論大小,要開會;開展工作,不論輕重,要開會。并且這些大大小小的會議,還要記載“詳盡”,以證實學校工作之“實在”。其實質是形式主義者也。
之二,官僚主義害人。一個會,主題本來很簡單,三言兩語即可說明問題,但學校教務處的主任要說,校長室的分管校長要講,最后學校的“一把手”還得“再三強調”。倒有點“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味道。校領導們一個個“亮相”,猶如“接力賽”,只是無端地“消耗”了教師的許多寶貴時間。
之三,學校管理乏術。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千條線萬條線,條條線線離不開我們一線的教師。如果說出于教育教學的管理需要,適時地開個“研討會”、“分析會”倒也在理。那么那些來自不同部門的若干會議對我們廣大教師而言,往往沒有必要。以開會的單一方式取代學校管理豐富的內涵,其實質是管理乏術。
諸如此類的“灰色會議”,如此的過多過濫,只會牽扯我們教師太多的精力,直接影響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學。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會議必須徹底“刪除”那些“垃圾會議”和“泡沫會議”。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及“效益”一詞,是的,學校管理當然也要講“管理效益”。即我們學校領導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應該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最少最短的時間完成管理任務,以求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诖?,我們得“刷新”學校的管理,“刷新”學校的會議。
1.推行“例會制”。所謂“例會”,即在某一固定時間某一固定地點圍繞某一中心議題召開的正常性會議。比如一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階段性的總結各自的工作,既前瞻性的落實工作,給了班主任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又有效地進行了班級管理、班主任管理??梢赃@么說,“例會制”避免了隨時性、隨意性的大會小會對班主任(老師)不時的“騷擾”,不失為一科學集約型管理。
2.提倡“另類會議”。通常,學校召開一些會議,大多數(shù)是教師情況、問題的“上傳”和上級精神的“下達”。其實,打開一下我們管理的思路,這種“上傳”和“下達”,并非非得要召開會議才可以解決。比如,我們可以在學校通告欄中及時“通告”;在校園網上隨時“點擊”;校園電視、廣播可以成為我們的“傳聲筒”;還有“校長信箱”、“校園熱線”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管理者聆聽教師“聲音”的“窗口”。
3.呼喚“陽光會議”。學校會議有時候令教師心煩頭疼,筆者以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會議不夠“透明”不夠“光明”。比如“教代會”、“民主理財會”、“選舉會”等等,這些會議原本是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實行民主治校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我們也不難看到,學?!敖檀鷷辈荒艽斫處煟懊裰骼碡敃背闪嗣x上的理財,“選舉會”更是有著“暗箱操作”。如此等等,讓我們教師真的“想說愛你不容易”。
最后,筆者還想說的是:會議不是學校工作的全部,會議不是領導藝術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