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重要作用、基本性質(zhì)和科學的語文教育觀決定了語文學科具有素質(zhì)教育功能、基礎教育功能和生存教育功能。目前,我國《語文新課程標準》已經(jīng)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正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fā)揮語文學科功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還需從根本上改變?nèi)齻€觀點。
一、把教學僅看成師生雙邊活動的觀點需要改變
在教學實踐中,只重視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忽視甚至有意限制學生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確實存在教師和個別學生交往的情況,但教學過程應包括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全面的交往過程,忽視任何一方都是不足取的。實際上,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發(fā)生在學生同輩群體關系的環(huán)境中,學生在不斷的相互交往和作用中獲得來自群體動力的推動,獲得社會助長效應。具體地說,就是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和性格特征的學生,為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尊重團結,必然相應地形成積極的團體推動力。這種推動力不僅會促進學生的活動效率,而且會提高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團結合作技能,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更應重視和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二、把課堂僅看成傳授知識的觀點需要改變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重在知識的積累而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既是掌握知識的人,也是具有各種能力的人。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睂W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探究者,才會在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會學,才會樂學。教師在課堂中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要把工夫下到引導學生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教師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不僅愛學習,而且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獎優(yōu)罰劣是促進教學有效手段的觀點需要改變
目前,競爭性的教學評價制度和教學組織方法在各級各類學校普遍使用。所謂競爭性教學,就是指許多人在個別人的成功中品嘗挫折和失敗的滋味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獎懲制度或獎優(yōu)罰劣方法。這種教學評價制度使學校同學科教師之間充滿著競爭,合作性的交往行為幾乎被排擠掉,因此造成學生關系冷漠、沖突不斷,失望厭學的現(xiàn)象在學校大量存在。要切實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競爭的關系。首先要改變以往單純的獎罰制度,制定出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使教師重視合作教學。作為教師,更應身體力行,強調(diào)合作性獎勵,力圖使每個學生的努力得到相應的獎勵,并把這種獎勵視為學生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增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上下齊心、互相合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人的潛能,才能全面提高和鞏固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從而強化語文學科的多種功能。
(武學銀 甘肅省民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