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修
女兒曉瑄的行囊中,有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張20厘米高的折疊椅。這張用了10年的折疊椅,是她走出家門后的最佳伙伴。有了它,曉瑄才能按到電梯的高樓層、夠到銀行柜臺、飲水機和洗手臺。由于患有先天軟骨發(fā)育不全癥(俗稱侏儒癥),我26歲的女兒只有8歲兒童的身高。
不幸的四萬分之一
時間回到26年前,曉瑄在臺北出生,是個膚色健康、雙眸晶亮的女娃。她出生后由我的母親照顧,我與丈夫柯承恩則到美國攻讀博士。但7個月時,母親告訴我曉瑄無法爬行,只能軟軟地躺著;我匆匆回臺,抱著孩子奔波診斷,得到的結論竟是:曉瑄罹患軟骨發(fā)育不全癥,“這個病,無藥可醫(yī)”,我心如刀割。醫(yī)生解釋是基因突變,幾率大約是四萬分之一。“幸與不幸,就是四萬分之一啊!”
1981年8月的一個中午,艷陽逼人,我在美國機場與丈夫會合。我們看著孩子,相對無言。我清楚記得那一刻:我們抱著女兒穿過熱鬧的人群,默默走出機場,我們知道,這將是一場無法預測結果的長期抗戰(zhàn)。
曉瑄不僅有身高問題,磨人的還有其它癥狀。比如,牙床咬合不良,會影響發(fā)音;脊椎彎度大,導致椎間突出,若壓迫神經(jīng),則可能造成四肢麻痹;歐式管短小,易產(chǎn)生漿液性中耳炎,若處理不當,可能重聽;顱頸間脊髓壓迫,可能頭會抬不起來,或走路重心不穩(wěn)……
一歲以后的曉瑄,并發(fā)癥越來越明顯,動輒中耳炎、發(fā)燒,且脊椎壓迫呼吸道,必須切除扁桃腺,她幾乎每周上急診室。更嚴重的是,曉瑄的脊椎開始彎曲。在醫(yī)生建議下,曉瑄成了一個小小的盔甲嬰兒,從1歲半到6歲,她從肩膀到臀部,小小的身軀被包在密不透風的石膏架中,連睡覺都不能脫。
夏日,石膏密不透風,曉瑄汗流浹背,皮膚長出一個個紅色小疹子,有時看不下去,我會偷偷把女兒的石膏衣脫掉,讓女兒透透氣。
雖然曉瑄身體有諸多不便,但樂觀勇敢,卻是上天給她的禮物。她很能忍痛,經(jīng)常被針扎也不哭。
她發(fā)展比一般孩子遲緩
曉瑄的發(fā)展比一般孩子遲緩,到兩歲才學會走路,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6歲上小學一年級,曉瑄也有學習障礙。她看書是“跳著看”,常常第一行沒看完就跳到第十行;此外,簡單的加減法,怎么教都不會。
有時教著教著,我的無名火就冒上來!很想大聲喝斥孩子,但看到女兒無辜的眼神、嬌小的身軀,又不忍心。在美國,中國孩子考試都拿A,曉瑄很努力,卻幾乎都拿C,我經(jīng)常被老師叫到學?!奥犛枴?,壓力很大,聽訓到后來,我哭了。
我向姐姐哭訴,姐姐好意安慰:“不要擔心啦,以后給她開個投幣式自助洗衣店就好了?!边@句無心的話,卻讓我更心痛:“連親阿姨都把曉瑄的發(fā)展定在這種層面上,難道曉瑄的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嗎?”我不甘心。
每天,我引導曉瑄用手指著書上的文字,按順序一字一字地看;每周,我?guī)袁u上圖書館,把圖畫書一疊疊搬回家,耐心解釋給她聽。我?guī)M行骨痂延長術,讓曉瑄忍受了300多個日子的疼痛。去上發(fā)音矯正班,還特別挑選了一只小狗作為曉瑄的玩伴,讓曉瑄覺得世界上有生命依賴著她、愛著她,讓她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
盡管如此,憂慮仍盤踞我們心中:“如果曉瑄以后沒法照顧自己,怎么辦?”我們開始參觀慈善機構,做最壞的打算,想挑一個能善待她終老的環(huán)境。為了曉瑄,在她5歲時我們甚至再生了一個孩子——妹妹艾梅?!叭绻覀兌甲吡耍瑫袁u會需要一個親人?!?/p>
關鍵10厘米
初二,曉瑄休學一年,為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手術——骨痂延長術。
女性軟骨發(fā)育不全癥患者,即使長大成人,身高也多在120厘米左右,但社會上衣食住行的設計,往往以130厘米為界。因此,如果能為曉瑄多爭取到“關鍵的10厘米”,她未來的生活將會方便很多。
曉瑄被推人手術室,醫(yī)生將她的兩條小腿骨,分別切為兩段,再用十根鐵條貫穿骨頭兩端,形成一個環(huán)狀鐵架。在鐵架兩端,各有一個轉環(huán),等切骨處的骨痂開始形成時,將轉環(huán)按預定速度松開,讓腿骨慢慢拉長,然后等新的骨頭長硬,才能將鐵環(huán)拆除??祻瓦^程至少需要1年,其間不僅行動不便,而且十分疼痛。
當曉瑄從手術室出來,一段腿骨硬生生斷成兩截,血肉模糊。我們都掉淚了,看見十根大釘子釘在孩子腿上,就像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沒有人受得了!曉瑄持續(xù)地尖叫,幾天后喉嚨已啞,陪在一旁的丈夫,身上內(nèi)衣全都被她扯裂。
盡管痛苦,曉瑄卻從未要求把鐵環(huán)拿下。我每天幫她清理傷口,那個螺絲每天要轉,不讓骨頭愈合,但是我下不了手。最后,是曉瑄自己轉的,她意志力很堅強。
300多個疼痛的日子終于過去了,曉瑄取下鐵環(huán),從119厘米,變成129厘米(目前為130厘米)。這是關鍵的10厘米,為了這10厘米,她要忍受著后遺癥——無法走太久,雙腿因為循環(huán)不良,經(jīng)常腫脹疼痛,必須靠止痛藥才能壓住痛苦,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全世界海關都為她開啟
休學期間,沒有考試的壓力,曉瑄突然開竅,唐詩、金庸武俠小說讓她的中文突飛猛進。她一直都學得比別人慢,所以她每進步一點點,我們就覺得好快樂!這樣的快樂,一般人無法體會。
病愈后,曉瑄轉至臺北的美國學校就讀。盡管每天拄著拐杖上學,她仍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幫助孤兒。曉瑄的英語老師大受感動,他推薦曉瑄參加美國的“發(fā)現(xiàn)卡(DiscoverCard)活動”——這項比賽針對身處特殊困境,卻能勇敢面對并且熱心助人的學生,每年進行杰出者選拔。幾天后,曉瑄交出一篇自傳:“我像一個餃子,里頭有很多餡,但外觀看不見,丟到水里去,煮沸后浮起,卻又被澆下一碗冷水,再度沉下去。經(jīng)過浮起、加冷水、煮沸,反復淬煉,才有美味的水餃。”
最后,曉瑄打敗全球1.1萬名競爭者,成為該獎舉辦以來首位境外全球金牌獎得主,還贏得2.2萬美元的獎學金。
頒獎典禮在華盛頓國際貿(mào)易中心舉行。對曉瑄來說,這是永生難忘的鼓勵。她在得獎感言中寫道:“雖然,我知道電梯按鈕永遠不會為我降低,但是我的心可以升揚,只有天空才是我的極限。”
特殊的經(jīng)歷讓曉瑄順利進入美國著名的衛(wèi)斯理女子大學就讀。今年9月,她又出發(fā)到歐洲攻讀MBA。其間,她還計劃參加泛舟、野營隊、美國50州跨州之旅。她的抱負很大,想當戲劇導演,也計劃研習法律,為弱勢群體發(fā)聲。
曾經(jīng),我的女兒曉瑄被認定只能待在洗衣店度過下半生,如今她已超越命運格局,不止美國海關,全世界的海關,都為她開啟著。
海外星云 200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