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曉 李金莉
[摘 要]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權(quán)力、地位、財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國人的喜愛。豐富的玉文化在漢語詞匯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詞語,豐富多彩的“玉”族詞語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玉文化的意蘊,通過對“玉”族詞語的透視分析可管窺“玉”的精神內(nèi)涵,并加強對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的認識。
[關(guān)鍵詞] 玉 文化 語言 詞匯
“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據(jù)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材料證明,我國制造和使用玉器大約有八千年左右的時間,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墩f文》:“玉,石之美者?!薄掇o?!び癫俊贰坝?,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玉的質(zhì)密、溫潤、通透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征著圣潔、高貴、美麗、堅貞,隨著玉器的大量出現(xiàn)以及人們對玉器認識的不斷深化,玉器逐漸被賦予越來越多的文化內(nèi)涵,文化內(nèi)涵的積淀融匯成中華文明史上經(jīng)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tǒng)。豐富的玉文化在漢語詞匯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詞語,語言中豐富的“玉”族詞語又充分體現(xiàn)了玉的文化內(nèi)涵。這正如邢福義先生在《文化語言學》序言中所指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好比鏡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和記錄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風貌;猶如管道或軌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對不同民族語言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某個側(cè)面、某一層次上起著制約的作用?!?sup>[1]通過對“玉”族詞語的解構(gòu)分析可窺見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之一斑,筆者擬以有關(guān)的“玉”族詞語為例來對玉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淺要的分析。
一、宗教祭神的代表。古人認為玉乃“上天之石”。不僅具有裝飾作用, 而且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中介,與原始宗教、圖騰崇拜等社會生活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地位。 “六器”是商周時祭祀自然神的玉器,如“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玉是人與神溝通的“橋梁”,秦始皇得到“通靈”的和氏璧,而成“授命于天”的中國第一位皇帝。玉虎:白虎,以為吉兆。庾信《為齊王進白兔表》:“臣聞輿圖欲遠,則玉虎晨鳴;轍跡方開,則銀獐入貢?!庇癫喝鹩窈褪糯涠Y最重玉帛,因泛指禮器,又指古代諸侯參與會盟朝聘時所持的禮物。玉牒,古代帝王封禪郊祀所用的文書?!妒酚洝し舛U書》:“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睋?jù)《周禮》記載作為主要的禮玉有璧、琮、圭、璋、琥、璜等。[2]《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見周禮小行人注。六幣,所以享也。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皆有庭實。以馬若皮,皮,虎豹皮也。用圭璋者,二王之後也。二王後尊,故享用圭璋而特之。其於諸矦亦用璧琮耳。子男於諸矦則享用琥璜,下其瑞也。
二、美好事物的代名詞。玉器最早是用于人體裝飾的,從一出現(xiàn)便與美聯(lián)系在一起,玉那種與生俱來的高雅的自然美與人類固有的愛美之心相結(jié)合,使它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為美的詞語在漢語中比比皆是, “玉人”,指美麗的女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玉貌”,形容女子貌美。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zhì),玉貌絳唇”。“玉容”,指女子美好的容貌。南宋姜白石的《念奴嬌》:“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孤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坝袢莼病薄胺蹔y玉琢”“如花似玉”“面如冠玉”“玉膚雪貌”等都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動人;形容女子肌膚嬌嫩的有“香軟玉嫩”“香肌玉體”“軟玉溫香”等;稱居住之所為“瓊樓玉宇”“玉樓金闕”;比喻美味佳肴的有“瓊漿玉液”“神仙玉漿”“玉膏”“玉醴”;月亮的美稱如“玉蟾、玉弓”;像“笛、簫、笙、琴”等聲音清亮的樂器常常用玉修飾而被稱之為“玉笛、玉簫、玉笙、玉琴”。玉石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無價之寶,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被看得高貴、無與倫比。《紅樓夢》中人物的命名是玉文化的鮮明體現(xiàn),光彩奪目的紅樓一百零八釵是大觀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她們?nèi)绻馊缑?,將大觀園裝點成一個琳瑯滿目的人間天堂。紅樓一百零八釵的命名,如黛玉、妙玉、瑞珠、寶珠、珍珠(又名襲人)、琥珀、玻璃、寶釵(婦女的一種首飾)、金釧(手鐲)、銀釧、翡翠(綠色的硬玉)、銀姐、墜(諧音于“綴”,一種裝飾)兒、寶官、玉官,都是美玉的代名詞,賈寶玉同輩的兄弟取名都從“玉”字旁,如璉、珍、珠、環(huán)、瑞等。
三、人格操守、德行才情的象征。古人認識玉以后,繼而賦予玉一定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提出“君子比德如玉”,使得佩玉之風盛興,以致“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玉, 石之美者。”[3]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4]將“仁”“義”“智”“勇”“潔”五種德行和玉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抖Y記·聘義》記載,春秋末期孔子亦曾論及“君子比德如玉”。他回答子貢關(guān)于“君子貴玉而賤者,何也”之問時稱:“非為之多故賤之也,王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若長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玉燥不輕,溫而重,是以君子寶之?!睂⒂竦赖禄?,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之道德規(guī)范,貫穿于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影響至今。 “玉碎”,比喻為保持氣節(jié)而捐軀;“玉立”,比喻操守堅貞;“懷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純潔優(yōu)美的品德;“璞玉渾金”“冰清玉潔”“被褐懷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一片冰心在玉壺”形容淡泊名利、不熱衷于功名的品格。
四、權(quán)利地位財富的表現(xiàn)。玉作為中國儒釋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積著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追求和祈望。玉制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維系社會統(tǒng)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周禮》中規(guī)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圭,男執(zhí)蒲璧”。所持玉器不同顯示出等級的差別?!敖鹂谟裱浴贝碇粮邿o上的帝王君主的話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指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法律法規(guī)也是神圣不可更改的;“金枝玉葉”,是皇族后裔的專稱。秦代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于天”,擁有它是真命天子的標志。玉又是富貴的象征,古時為了得到玉璧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完璧歸趙”是古代重玉的典型體現(xiàn)?!岸呀鸱e玉”“金玉滿堂”“錦衣玉食”極言財富之多。玉樓、玉堂,均指華麗的宮殿和住宅。
玉是中華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歷代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各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它充溢于中國整個歷史時期,是物質(zhì)、社會、文化綜合觀念的體現(xiàn)。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玉文化的高峰,體現(xiàn)了玉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的玉文化在漢語詞匯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詞語,豐富多彩的玉族詞語又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玉文化的意蘊,通過對“玉”族詞語的透視分析可管窺“玉”的精神內(nèi)涵,并加強對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的認識。
注釋:
[1] 邢福義. 文化語言學[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2] 岑運強等.從斜玉部文字看中國古代玉文化[J].吉安師專學報(哲社版),1999,(1).
[3] 許慎.說文解字·玉部[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第八·玉五名[M].北京:中華書局,1984.
(高 曉,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李金莉,山東樂陵縣朱集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