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然 甘小紅
稱謂,“是人類社會中體現(xiàn)特定的人際關(guān)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稱呼,這種稱呼總是反映著一定社會文化或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①中國古代社會親屬稱謂之豐富完備在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成書于秦末漢初的《爾雅》列專章“釋親”分宗族、母黨、妻黨、婚姻四大類來解釋古代的親屬稱謂。親屬稱謂不僅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血親婚姻關(guān)系,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文化信息。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語言在變化,作為語言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稱謂語所傳承的漢文化信息也不可避免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本文選取幾組親屬稱謂古今對比來窺見古代文化一斑。
伯(孟)叔
伯叔,今天的含義不外乎兩個方面:同一血緣關(guān)系之下,父之兄稱伯,父之弟稱叔;另一方面泛稱與父同輩之男子,稍年長者稱伯,稍少者稱叔,其間并不具有鮮明的尊卑貴賤之分。而在古代,伯叔的含義很豐富。首先,伯叔表示排行,有長幼尊卑之分。《白虎通·姓名》論字章云:“伯者,長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又“嫡長稱伯,庶長稱孟?!鼻遗蚤L者只稱“孟”,同為長者,要分出嫡庶親疏貴賤。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不一定是排行第三,但是小的。在講究“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妻有別”的儒風盛行時代,排行是受重視的,男子的字中常以伯叔標記其身份輩份,上古尤甚,如伯愈、伯夷、智伯、叔齊、叔向、褰叔等等舉不勝舉,再如許慎,字叔重;陳骙,字叔進;唐寅,字伯虎;李密,字令伯,等等。孟叔用于女性姓氏之前,表示排行,如孟姜、孟姬、叔姬?!夺屆罚骸案钢衷皇栏?,言為嫡,統(tǒng)繼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握家政也?!笨梢娫诠糯诩彝ブ杏休^高的身份地位和權(quán)勢。于是由“伯,長也。”(《說文》)引申出“古代統(tǒng)領(lǐng)一方的官長。”(《爾雅》)如《戰(zhàn)國策·齊策四》:“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授籍,立為大伯?!薄抖Y·王制》:“千里之外設(shè)方伯?!贝蟛?、方伯便是一方諸侯之長。《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實征之?!?九伯便是九州之長。其次,“伯”的尊貴及權(quán)勢又體現(xiàn)在封建貴族等級上,春秋戰(zhàn)國時,貴族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左傳·僖公三十年》:“晉侯秦伯圍鄭?!睍x侯即晉文公,秦伯即秦穆公,《左傳·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编嵡f公為鄭伯。晉侯、秦伯、鄭伯都是春秋時的霸主,因此地位上升為“公”。《說苑·君道》:“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賓也?!薄渡袝罚骸爸泻钣邪??!编嵭ⅲ骸鞍元q把也,把天子之事也?!薄鞍浴蓖ā安?,《荀子·儒效》:“用萬乘之國,則舉措而定,一朝而伯。”楊倞注:“伯讀為霸,言一朝而霸也?!辈硎鹃L者、尊者、權(quán)者、霸者,所以古代人們也稱某一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人士為伯,如“韓退之(韓愈)為古文伯,于此法尤加意焉?!保愺Y《文則》庚一),“文伯”即文章宗伯;再如詩壇領(lǐng)袖稱“詩伯”、手藝高超的人稱“匠伯”。由伯的這種社會意義,人們又賦予大自然山水以人性特征,如稱黃河水神為“河伯”,“四岳”為“四伯”,人們稱山河為伯,緣于伯的高貴權(quán)勢及不可抗拒的威力,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伯的畏懼和崇敬,相對來說,叔則沒有伯這么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除此外,伯叔在上古還指女子丈夫或情人,如《詩·衛(wèi)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薄对姟む嶏L·叔于田》:“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洵美且仁?!边@里的叔伯,可以是女子的丈夫,也可是女子的意中情人,他們沒有貴賤之分,這僅僅存在于民間。由于叔居伯后,春秋時人稱衰世為“叔世”,稱末世為“季世”,伯(孟)為長也,因此也用于季節(jié)的先后次序,如四孟,即稱四季的第一個月為孟春、孟夏、孟秋、孟冬,這已是叔與孟的比喻意義了。然而古代或方言中還有女性稱伯叔的現(xiàn)象,如伯母稱“女伯”,嬸嬸稱“女叔”,“問我諸姑,遂及伯姊?!保ā对姟ぺL·泉水》)“伯姊”即“大姐”,正如姐姐稱“女兄”,妹妹稱“女弟”,它是封建倫理制度下女性渴望平等的心態(tài)映射。伯(孟)叔反映了中國古代等級森嚴及長幼先后次序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姑舅(嫜)
我們今天所稱的姑舅,即如《爾雅·釋親》所釋:“父之姊妹為姑”,“母之晜弟為舅”。但古代還有“姑舅”相當于今天的“公婆”一說,《說文》:“姑,夫母也。”“妻之父為外舅?!薄稜栄拧め層H》又云:“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為姑?!狈蚍Q“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薄夺屆费a充道:“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從外來謂至已家為歸,故反以此義稱之?!惫湃藶榱撕椭腹诺木斯糜兴鶇^(qū)別,就在妻子父母的稱謂前加上“外”。即男子稱岳父為“外舅”,岳母為“外姑”,婦人稱公公為“舅”,婆婆為“姑”。把公婆稱舅姑、岳父岳母稱為外舅外姑,據(jù)考證是源于人類母系氏族時期的族外群婚制,不同血緣的兩個氏族之間的男子互相婚配到對方去延續(xù)生命,“出嫁”的男子還是自己氏族的成員,而所生子女卻歸屬女方,這樣當下一代的男子再互相“出嫁”到對方去的時候,就有了對上一代“舅姑”的稱謂。只是當時的舅姑不只指公婆,還兼指岳父岳母,因為互配的男女雙方是群體的兄妹關(guān)系。當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guān)系確立之后,民間婚姻習俗還崇尚親上加親的“姑舅交表婚”,如俗語“姑媽女,順手娶”、“舅舅要,隔河叫”,即男子娶舅舅的女兒或姑母的女兒為妻,于是舅當然被稱為岳父(外舅),姑母則是岳母(外姑);女子亦以舅舅的兒子或姑母的兒子為夫,于是舅當然被稱為公公(舅),姑母則是婆婆(姑)了。這種交表婚制直到現(xiàn)在一些僻邊農(nóng)村還存在。姑舅(嫜)即“公婆”的親屬稱謂在古代詩文中很常見,如唐朱慶馀《閨意》:“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唐杜甫《新婚別》:“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惫面岩布垂镁?,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了解這種稱謂對于我們理解古詩詞的題意有一定的幫助。如《禮記·檀弓下》記孔子過泰山下,聞一婦人悲哭,問之,則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死于焉,今吾子又死焉?!比徊贿w徙于異地緣于此地無苛賦,于是孔子喟然長嘆:“苛政猛于虎矣。”“舅”便是婦人的公公,一家三代至親皆死于虎口下,其悲之慘尤烈?!肮镁恕毕喈斢凇肮拧钡姆Q謂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曾存在一種特殊的婚姻制度。隨著這種婚姻制度的取消,這種文化現(xiàn)象也載入了歷史史冊。
姪(侄)娣
古有“姪娣從嫁”現(xiàn)象?!皧爆F(xiàn)寫作“侄”,男女稱兄弟之子為侄子,稱兄弟之女為侄女,侄加上了后綴成為復音詞?!墩f文》釋“姪,兄之女也。” 段玉裁認為此釋不準確,《說文注》云:“姪,女子謂兄弟之子也。各本作兄之女也,不完,今依《爾雅·釋親》曰‘女子謂晜弟之子為姪。傳曰:姪者,何也?謂吾姑者,吾謂之姪,經(jīng)言丈夫婦人同謂之姪,則非專謂女也?!倍巫⒄f明了姪包括兄弟之子與女,因為“子”在上古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如《左傳·襄二三年》:“繼室以其姪”,此指女;又《左傳·僖十五年》:“姪從其姑”,此指太子圉。但只限于女子稱兄弟之子女,不包括男子稱兄弟之子女。晉以后才與伯叔對稱。《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為出,女子謂兄弟之子為姪。”《釋名》:‘姊妹之子曰出,出嫁于異姓而生之也.”此處的“出”與“姪”都是指男性,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婚姻形式的遺跡,在母系氏族社會中,由于實行族外婚制,姐妹之子(男)成年后必須離開自己氏族而到外氏族去結(jié)婚,故稱之為“出”,今稱“外甥”即“外生”,緣于此。與此同時,兄弟出嫁到對方氏族結(jié)婚后,與對方氏族女子所生的兒子則一定要回嫁到自己的氏族中來,故稱“姪”,姪是“至”的意思。②今天仍在延用“侄”“甥”的稱謂,當然不再專指男性了,而用此稱謂之初卻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娣,《說文》釋“娣,女弟也?!奔磁用妹?。段《說文注》:“娣,同夫之女弟也。……同夫者,女子同事一夫也。《爾雅·釋親》曰:‘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后生為娣。孫、郭皆云:同出,謂俱嫁事一夫?!豆騻鳌贰栋谆⑼ā方栽唬骸啊T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按女子謂女兄弟曰姊妹,與男子同,而惟媵已之妹則謂之娣,蓋別于在母家之稱,以明同心事一君之義也?!?娣與妹意同,但身份有區(qū)別?!耙詩╂窂募蕖奔匆灾蹲又杜S姑嫁,妹妹隨姐嫁?!蹲髠鳌る[公三年》:“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已子?!焙笫涝衅匏?,由妻妹續(xù)弦的婚俗。后來同事一夫的不一定得是姐妹了,如劉向《列女傳》:“婢女娣姒,不能相教?!薄缎绿茣じ]皇后傳》:“元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辨肥切值苤拗心暧渍?,姒則是兄弟之妻中年長者,“姪(侄)娣從嫁”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夫多妻制度,而且有很長的歷史。《易·歸妹》:“歸妹以娣,以恒也?!笨追f達疏:妹而為娣,恒久之道也。“娣”這種稱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消失了。
壻(婿)甥
甥,《說文》:“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奔茨凶臃Q姊妹之子為甥。但《爾雅·釋親》云:“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妻之晜弟為甥,姊妹之夫為甥.”郭璞注:“四人體敵,故更相為甥,甥猶生也,今人相呼皆依此?!倍覀兘裉熘幌抻诜Q夫妻雙方姊妹之子女為甥,古代這種特別的稱謂現(xiàn)象,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釋祖妣》中認為也是亞血族群婚制的遺跡,即“異姓之兄弟群與姊妹群互為婚姻,即兄弟共多妻,姊妹共多夫”造成的,郭璞注:“四人體敵”在“亞血族群婚制下,實僅一人,蓋姑舅乃互為夫妻者,姑舅之子,即妻之昆弟,妻之昆弟亦即姊妹之夫,故終于一名。”
壻,《說文》釋:“夫也,從士,胥聲,壻或從女?!毙鍪菈俚乃左w。古時女子稱夫為婿,如《詩》:“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薄笆空?,夫也。”(《說文》)《陌上?!罚骸皷|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夫婿為合成詞了。后來稱女兒、妹妹、或其他晚輩女子的丈夫都為婿,如《左傳·文十二年》:“趙有側(cè)室曰穿,晉君之壻也?!奔磿x君之女婿?!侗笔贰じ呗≈畟鳌罚骸盎蛟唬骸肝訛楣眯龈呤纤B(yǎng),因從其姓?!边@種稱謂一直延續(xù)至今。然而,上古卻有把婿稱為甥的,《孟子·萬章》:“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睗h趙岐注:“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舜甥?!眻蚺c舜既是舅甥關(guān)系,同時又是岳父與女婿關(guān)系,因此,此處甥即是婿,甥婿為一人,而今天卻是截然不同的稱謂,這也古亞血族群婚制的遺跡。
漢字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是如此之豐富,雖然我們不能窺一斑而見全豹,但透過稱謂語也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在教授古典文學的同時,適當?shù)卦黾庸糯嘘P(guān)文化知識,既是對古典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又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注釋:
①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語文出版社 1996.
②郭沫若《中國通史》第1冊第2章第1節(jié).
參考文獻:
[1]劉志基《漢字與古代人生風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2]戴云《傳統(tǒng)女性稱謂詞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審視》[J]哈爾濱學報 第24卷 第9期
[3]鄭偉 張曉勤 《漢語方言女性稱謂詞“伯”之來源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學版) 2004,3.
(劉蓓然,井岡山學院人文學院;甘小紅,江西省吉安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