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研”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體驗
在人的發(fā)展中,“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都是必要的,但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注重了“接受性學習”,而忽略了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的“研究性學習”。因此,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在教學中學生要“探究”、“合作”,而小組學習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在研讀過程中,要使小組各層學生都參與到“交流型”、“開放型”的課堂中來,消除了差異性對課堂教學的不利影響,形成了互動關系,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案例]
師:同學們可以研讀你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找你組內的小伙伴親密合作吧!(學生討論)
師:剛才同學們都提到這個“綠”,想想它還能換成其他什么字?
生:吹、回、至、人、來、臨、染、拂、碧、到、滿……
師:為什么用“綠”字?誰能結合資料、詩人時代背景來說說?
生:用“過”字雖然能寫出春風一掠而過的動態(tài),但是不能表達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用了“綠”字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生:“綠”寫出春風給江南帶來了綠色,并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勃勃生機與活力。
生:我想春色綠得迷人,讓人心曠神怡,更讓人陶醉,因此詩人選用了“綠”字。
生:我知道,一個“綠”字,把“滿”等字的色彩補充起來,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色,景色如畫思歸切,明月何時照我還y偶得一個“綠”字,“還”字因此有了歸宿。
師:是啊。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心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一個“綠”字更使王安石改字一事成為千古佳話,哪個小組研讀了“何時還”這一問題?說說詩人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生: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詩人王安石當時身居宰相要職,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他甘愿舍棄小家,所以不回去。
二、以“演”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個性
[案例]
引導學生運用自讀自悟,質疑問難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學生以串詩意、表演、賞析、誦讀、結合音像材料、資料等形式學習《游子吟》,學生在熟讀《游子吟》感悟內容之后進行分角色表演,我放手讓他們當一當“導演”、“演員”。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于想象的空間,興趣盎然地享受表演賦予他們的無窮樂趣,自編自演的課本劇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風清云淡的夜晚,一位慈母在油燈下為遠行的孩子連夜縫制衣服,那一針一線凝著母親對兒子無限的牽掛和深沉的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多元的熏陶,多向的感染,此情此境怎么能不深深感動在座的每位學生?!敖純旱搅司┏牵浀脤懛庑艌笃桨?”“母親”請回屋去吧!屋外寒風呼嘯,擔心著涼,寒暑季節(jié),更要記得添衣珍重……“郊兒,記得人生變幻無常,挫折在所難免”,送兒千里終須一別,請受孩子一拜,孩子告辭了……他們如歡騰的鳥兒開始雀躍起來,邊演邊議,舉手投足之間形神兼?zhèn)淙肽救值谋硌輦魉偷牟粌H僅是求知的渴望和收獲的喜悅,整個課堂還充溢著耐人尋味的無窮魅力。
三、以“讀”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情趣
[案例]
學習《游子吟》一詩,當學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師生互換角色,讓學生當“小老師”,引導大家讀好這句話,學生覺得新鮮,都躍躍欲試。有的學生認為:應該讀得自豪些,對母親的敬愛之情要表現得更加深厚強烈;有的則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我建議大家朗讀時要把心放在詩的情境中來,一邊在腦子里“過電影”回憶平時媽媽對自己點點滴滴的關愛,帶有感情地吟誦;有的則建議這兩句要讀得深沉、深情些,飽含著對母親的感激,對母親的贊頌之情,還有的則提出要用驕傲的語調來讀,強調“寸草心難以報得三春暉”。
四、以“說”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動力
[案例]
師: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可以換一種說法“熟讀唐詩三百首,既會作詩也會吟”。同學們能仿寫“古體詩”也寫一兩句詩嗎?
生:游子難忘慈母情,寸草永沐三春暉。
生:有這么兩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笨梢愿臑椤疤烊粲星樘煲嗬?,人間最貴是真情”。
生:我想即興賦詩一首:行遍那千山萬水,難忘臨行密密縫,寸草永沐春光,一生一世難相忘。
生:我引用《梅花三弄》中的歌詞,可以這么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難忘慈母情!
生:思念人夢來,游子淚滿襟,借問為何故,只為慈母情。
生:悠悠慈母情,拳拳赤子心,心有千千結,夢中??M繞。
師:同學們改寫的詩句各有精妙之筆,可圈點之處,或文質兼美,真情感人,或遣詞造句,一語驚人。
五、以“練”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發(fā)展
[案例]
師:這節(jié)課很多同學以“古體詩”的形式贊頌母愛,還可以聯系自己平時情感體驗,寫一兩句話贊頌母愛。
生:母愛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溫暖著孩子的心房。
生:母愛就像一個溫暖的港灣,讓停泊靠岸的船兒感受到親情的溫馨。
生:母愛就像一盞燈,照亮了孩子的人生必由之路。
生:用汪洋大海來形容純潔、無私的母愛再確切不過,它能寬容我們的過錯。
生:母親是傘,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母親似豆莢,我們是豆莢里的豆子。
生:母愛是春天里的一線曙光,在我們無助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安慰;母愛更像一只羅盤,使我們迷路時不至于偏離方向。
師:交流到這兒,我看到同學們的臉上都漾起了幸福的笑容,每一句話都象從心里流淌出來的歌,誰愿意繼續(xù)展示?
生:母愛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功課。
生:母受是我心靈的依傍,安撫著我的心靈;母愛是我生命的源泉,滋潤著我稚嫩的心靈。
生:孩子是海上一只小船,母愛就像揚起的帆,失去了乘風破浪的帆的關愛,船兒只能擱淺或者傾覆。
生:每當我像一把內心脆弱的豎琴時,是母愛給我鼓勵,讓我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樂章;每當我像在狂風中搖擺不定的一枝蘆葦,是母愛給我鼓勵,讓我充滿自信,不被風雨所摧折。
(責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