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微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外匯儲備的現(xiàn)狀,以我國外匯儲備過量為本文寫作的基礎和起點,總結出促使我國外匯儲備在近十多年來迅速增長的原因,分析了我國過量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提出處理我國過量外匯儲備問題的框架體系。
[關鍵詞]外匯儲備藏匯于民物資-能力儲備戰(zhàn)略
一、引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整個八十年代,外匯儲備量都不大,此時積極擴大外匯儲備規(guī)模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因此有關外匯儲備規(guī)模問題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迅速擴大:從1990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0.93億美元,到1996年突破千億大關,再到2004年位居世界第二(當時日本第一),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8536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突破一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余額最大的國家,并且我國外匯儲備還呈現(xiàn)出繼續(xù)攀升的趨勢。龐大外儲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反襯著國內經濟失衡的持續(xù)。 所以本文從我國外匯儲備是否過量出發(fā)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于如何處理我國的外匯儲備進行了研究討論。
二、研究我國外匯儲備是否過量的模型綜述
現(xiàn)行界定一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理論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①比例法,它的主要觀點是:決定適度儲備量的比例分析法是采用儲備與其他一些經濟變量的比例水平來衡量儲備適度性的一種常規(guī)方法,經常使用的比例關系有儲備對進口(RIM)、儲備對國民生產總值(R/GNP)以及儲備對外債(RID)的比例關系,其中儲備對進口的比例關系最流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R.特里芬(R.Triffin)教授是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②機會成本理論,倡導這種方法的學者認為,外匯儲備是一種對實際資源的要求權,持有外匯儲備就意味著要放棄或犧牲一部分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權利。如果持有儲備導致的收入損失越大,對儲備的需求就越小,因此一國對儲備的需求是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的減函數。運用成本收益法探討儲各需求并將其模型化、具體化的經濟學家,主要有H.R.Heller和J.P.Agarwal;③儲備需求函數分析法,他們主要使用各種經濟計量模型,對影響一國儲備需求的各種因素進行回歸與相關分析,構成儲備需求函數,用以確定一國的儲備需求量。現(xiàn)在儲備需求函數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弗蘭德斯(Flanders)模式、埃尤哈(M.A.lyoha)模式、弗倫克爾(Frankel)模式;④定性分析法,他們認為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不能簡單用一個數字來衡量。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很多學者都做出了相關研究,如高進水、張燕燕(2006)通過對于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的研究和關于外匯儲備需求動機的分析做出模型得到我國的適度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區(qū)間。文章中指出199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值除1994年和1995年低于模型所測算出的適度規(guī)模下限外,其余年份的外匯儲備實際值均高于模型所測算出的適度規(guī)模中值 ,而且2001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外匯儲備實際值均高于模型所測算出的適度規(guī)模上限, 2002年的外匯儲備實際值(2864.07億美元) 與適度規(guī)模上限 (2874.68億美元)相近而略低。
還有很多學者作了類似的研究,多數學者都認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是過量的。本文也支持這個觀點,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基礎和起點,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解決我國過量外匯儲備的建議措施,從而達到寫作本文的目的。
三、處理我國過量外匯儲備問題的措施
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11月14日在其一年兩次的東亞經濟修正報告中表示,預計我國截至2007年底外匯儲備將達到1.349萬億美元。面對繼續(xù)增長的外匯儲備,雖然高額外匯儲備提高了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有助于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提升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但同時,我國如何管理并合理處理龐大的外匯儲備,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因為我國如何處置外匯儲備不僅將對我國的經濟產生影響,而且也將對世界經濟重要影響。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本文試圖提出處理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如下具體建議 。
(一)合理安排使用過量的外匯儲備,改善外匯儲備的投資經營策略
在今年3月12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外匯儲備多了以后,我國在外匯儲備經營組合上,可能會有一些不同考慮,也就會有一些調整。比如會多投資一些長期產品,在投資產品的風險和安全性的平衡上可能會有一點移動,或向保值增值方面多傾斜一些。因此,改善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經營策略是處理我國過量外匯儲備的積極有效的關鍵措施。
1.可考慮委托我國銀行代理外匯儲備的投資經營或設立專門的外匯儲備投資經營機構,由它們對過度外匯儲備進行適當的投資,以求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在外匯儲備投資經營機構的選擇上,各國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由中央銀行指定專業(yè)銀行代理,如日本就指定大和銀行等幾家銀行經營其外匯儲備。另一種是設立專門的投資機構,如新加坡就專門設立政府投資公司與金融管理局一起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與管理,金融管理局側重短期貨幣市場的營運,政府投資公司則側重于長期投資。
2.選擇合適的投資業(yè)務和投資方向。儲備投資不同于其他投資,在我國可以說是一個新的投資領域,特別是在我國目前投資人才較為短缺,投資技巧比較落后的情況下,我們更應注重投資業(yè)務和投資方向的選擇。
3.加快對外投資步伐。一方面要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力度,從國際收支發(fā)展階段論來看,鼓勵優(yōu)秀企業(yè)“走出去”一國國際收支發(fā)展到成熟階段,應該以經常項目順差而不是以資本項目順差為主,資本項目應更多地表現(xiàn)為資本輸出。在資本流出的幾種方式中,與對外直接投資相比,銀行對外貸款與政府持有外匯儲備方式的資本流出的長處是流動性強,但也失去了對外投資的諸多好處,如發(fā)展我國的跨國公司、直接掌握海外的重要資源開發(fā)、繞過貿易壁壘、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等。研究表明,只要產業(yè)、行業(yè)、地點等流向選擇合理以及投資決策正確,外商直接投資對母國的國際收支就有正面效應。投資能帶來大量的紅利收入,且投資的回收期相對較短。根據投資與貿易的互補關系,對外直接投資還有助于擴大出口。這些對保持經常項目的盈余是有利的。因此,對于我國由于外貿順差和外資大量進入而帶來的外匯儲備增加所導致的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損失與本幣升值壓力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發(fā)展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使對外直接投資逐步實現(xiàn)平衡協(xié)調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對外資源投資活動。有跡象表明,我國增加了在美國、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投資活動。資源限制可能是未來我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瓶頸,通過在拉美購買鐵礦、銅礦等資源,在世界各地購買油田和天然氣,我國正在逐漸為今后的經濟發(fā)展建立后備資源和能源基地氣雖然我國當前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偏大,但不宜采取極端政策措施減少外匯儲備規(guī)模。
4.適當加大進口幅度,提高進口質量。據我國具體情況,加大進口關鍵性技術設備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口保證現(xiàn)有生產能力得以充分利用所必需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及一些提高生產能力、促進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些資本品。把部分以外匯儲備形式擁有的外匯資源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增加實際資源的供給,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收入的增加。還可考慮用外匯儲備進口一部分國內建設急需的關鍵技術、關鍵設備,以支持國內建設。即把一部分過度儲備投資于國內,滿足國內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二)建立我國物資-能力儲備
我國當前的經濟規(guī)模較大,但在全球生產分工中的地位不高,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處于整個價值增值鏈的中下端。其實,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資源約束的關系并不大,加劇我國能源和資源供給緊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經濟規(guī)模的擴大,但實際上是我們增值能力方面的差距而產生的使用效率低。所以,對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真正至關重要的不僅是我們要有對資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更要有強大的對技術的開發(fā)、使用和控制的能力,對市場的占有和控制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解決資源約束。因此,我國通過對外匯儲備的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增加能力儲備,從而全面加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物資-能力儲備,是指有利于提高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而進行的投入,通過這些投入能夠獲得支持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從而可以保證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物資-能力儲備包括物資生產能力的儲備、所需人才的儲備、技術進步的儲備、市場控制能力的儲備等。由于能力儲備可以及時轉換為物資儲備,所以,相對于戰(zhàn)略物資儲備,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儲備,戰(zhàn)略意義更加重大。無疑,加強能力儲備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后續(xù)發(fā)展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從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和國際經濟實際環(huán)境出發(fā),對于如何把我國過多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能力儲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1.鼓勵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扶持和培養(yǎng)我國的跨國公司。從條件來說,我國企業(yè)的確初步具備了跨國并購的基礎:改革開放引起的國內市場國際化使得我國企業(yè)在國內實際上己經承受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政府政策的鼓勵與國內公眾的關注、支持也對跨國并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從效果來看,跨國并購也的確有眾多的好處:可以使企業(yè)迅速獲得戰(zhàn)略資源、銷售渠道、品牌、技術、人才,避免反傾銷等貿易糾紛,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協(xié)同和規(guī)模效應,增強國際競爭力。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yǎng)我國的跨國公司,對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況且,市場的國際化也是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
2.鼓勵實施對海外重要經濟資源開采權的收購。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壯大,我國對海外經濟資源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控制海外資源的開采權,比采購資源增加戰(zhàn)略儲備,具有更大的戰(zhàn)略意義,從經濟上看也更加合理。日本作為鐵礦石(砂)的進口大國,之所以操縱提高鐵礦石(砂)的國際市場價格,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在主要鐵礦石(砂)生產商中持有股份。我們應該學習日本,盡管日本沒有自己的鐵礦,但是有著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日本長期以來,在國外實施收購礦產企業(yè)的部分股份,進行控制,這樣可以保持國內企業(yè)的原料供應,而風險相對較小。
3.鼓勵對我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出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入。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日漸受到能源瓶頸制約,單純依靠國內能源開采己經很難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以石油、天然氣為例,我國主要是從中東進口,由于航運路途遙遠、中東不穩(wěn)定的安全因素、加之美國逐漸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我國的能源進口受到嚴重威脅甚至受制于人。其實,我國周邊國家也蘊涵著豐富的能源儲藏,通過跨境輸油氣管道、鐵路與公路的建設,對于保障資源與能源供給的安全性,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4.鼓勵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行投入。我國與發(fā)達國家技術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在加大自主開發(fā)力度的同時,加大關鍵設備、技術的進口,仍是提高我國技術水平、增強自主開發(fā)能力的重要渠道。受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yè)結構及發(fā)展水平的制約,特別是發(fā)達國家的技術出口限制,我國引進的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跨國公司輸出的絕大部分技術屬于二流的,所謂“市場換技術”只是集中在中低水平上,尤其在一些特殊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方面,發(fā)達國家仍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發(fā)展我國家實行封鎖。產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仍然是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瓶頸”。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可以為我國的自主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解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某些燃眉之急。
5.適度加大對外援助規(guī)模,增加出口信貸。結合我國外交戰(zhàn)略,增加對周邊國家、發(fā)展我國家的援助規(guī)模,可以帶動我國的技術、原材料等的出口,為我國企業(yè)走向世界提供契機。我們可以通過大力補充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加大出口信貸力度,幫助成套設備、高技術產品等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的產品開拓國際市場。這些措施對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爭取外交、安全和經濟方面的戰(zhàn)略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進水,張燕燕,我國當前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適度性判斷.經濟研究參考,2006(91)8-14,35
[2]包以文,中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問題研究,萬方數據學位論文,2005
[3]余芊澳,我國外匯儲備量化分析,萬方數據學位論文,2006
[4]Archibald G.C.& J.Richmond,”O(jiān)n 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Requiremen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38,No.2.(Apr.,1971),pp.245263
[5]Carbaugh R.J,Fan C.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M]. Fourth Edition, TheMc Graw -Hill Companies,Inc.1988:125-132
[6]Heller R.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 Economic journal,1966(76):296-311
[7]Agarwal J.P.Optimal Monetary Reserv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Welt WirtschaftlichesArchiv, CVII,1971:254-27144
[8]Fritz Machlup.The Cloakroom Rules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Reserve Creation and Reserve
[9]Transfe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79.1965
作者簡介:魏微(1985)女,吉林人,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數學(雙學位)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