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茜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日益突出,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在堅持依法打擊的同時,更應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的原則,切實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從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入手,保護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使他們悔過自新,走上正途。筆者從檢察機關的辦案實踐出發(fā),對犯罪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的建立健全談一些看法。
一、健全辦案機制,保障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在檢察環(huán)節(jié)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依照國家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機制,是檢察機關在司法實踐中保護犯罪未成年人的基礎工作。
(一)成立未成年人案件辦案小組。犯罪未成年人與普通犯罪人相比在身心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求辦案人員具有足夠的耐心、熱心和愛心。檢察機關應挑選經驗豐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檢察官組成專案小組,負責承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檢察科,將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由專人“一條線”負責到底,建立“捕訴防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實行捕訴防職能集中行使制度。
(二)建立案前調查機制。每個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往往有其家庭、教育、生活方面的原因,辦理此類案件不能僅就辦案而辦案,更應深入調查,查找犯罪成因。一要堅持走訪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學校、單位、居委會、村委會,了解其個人情況、家庭情況;二要保證與其本人和家長對話,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家庭情況、社會活動情況及父母管教方法等;三要查明是否因被誘騙、脅迫犯罪,有無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或傳授犯罪方法犯罪。通過查明其犯罪動機、主觀惡性、犯罪目的,有的放矢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用溫情感化他們,使其真切認識犯罪的危害性,幫助他們迷途知返,樹立重新做人的信心。
(三)辦案中合理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霸搶拕t寬,該嚴則嚴”,依法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首先,適度輕緩處理輕微犯罪案件,做到少捕慎捕、少訴慎訴。對未成年人輕微犯罪案件,即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險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要慎重逮捕和起訴,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筆者根據(jù)《刑事訴訟法》有關規(guī)定,結合實際情況,認為予以不捕、不訴的具體情形還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逮捕。(1)罪行較輕的初犯、偶犯,且明顯符合緩刑條件的,這種情況無逮捕必要。(2)年齡不清等證據(jù)不足的情況,這不符合逮捕條件;二是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可以不捕。(1)具備《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應當逮捕條件,但犯罪嫌疑人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2)確有悔改表現(xiàn)(例如,如實交代罪行、積極退贓、賠償被害人損失等)。(3)具有如下從輕、減輕或無逮捕必要情形之一的,一般可以不捕:共同犯罪中罪行較輕的從犯、脅從犯;受他人教唆犯罪的;犯罪預備、中止或未遂的;有自首、立功表現(xiàn)的;可能被免予刑事處罰或被判處、拘役、單處罰金和適用緩刑的;三是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不訴。(1)年齡不清等證據(jù)不足的情況,這符合存疑不訴的條件,應當不訴。(2)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的不構成犯罪等絕對不訴情形的;四是對以下情況可以不訴。(1)犯罪情節(jié)輕微,具有正當防衛(wèi)超過必要限度,犯罪預備、未遂,以及犯罪中止未造成損害等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情節(jié)的,這符合相對不訴的條件。(2)犯罪情節(jié)輕微,且明顯符合緩刑條件的,對其起訴實際效果作用不大的,可適用相對不訴規(guī)定。(3)犯罪情節(jié)輕微的初犯、偶犯,獲得當事人諒解的,可適用相對不訴規(guī)定。對于以上列舉之外的犯罪情節(jié)輕微,確有挽救必要而通過教育、感化、挽救而能達到最佳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也可考慮適用不捕、不訴;
其次,適度從嚴打擊實施嚴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如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較大的,屬于慣犯、主犯的,結伙、流竄作案的,屢教不改的,屬于黑惡勢力性質的,作案手段殘忍,情節(jié)惡劣的。對這類犯罪未成年人在加強教育的同時,要堅決依法批捕、起訴,使其深切感受到犯罪的法律后果,體會到法律的尊嚴,同時對其他未成年人起到警示作用。
(四)建立快速辦案通道。為了最大限度減少訴訟程序過長對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造成的不利影響,要建立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快速通道,即縮短辦案期限,最大限度減少犯罪人在押期,以減輕未成年人在看守所中受到成年人的不良影響。建議將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批捕、起訴,時限分別限定為3日、10日,這樣從程序法上進一步明確了訴訟時限,才能確保未成年人案件快速辦結。
(五)講究訊問方式方法。在審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采取與其生理、心理狀態(tài)相適應的訊問方法,杜絕違法訊問。承辦人要做到態(tài)度和藹可親,訊問用語準確易懂,教育用語生動有效,在訊問進程中耐心細致地聽取其陳述和辯解。采取講危害、講法律、講前途的“三講”方式,以案釋法。
二、發(fā)揮監(jiān)督職能,建立犯罪未成年人維權網絡
維護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僅僅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更需要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聯(lián)系與配合,建立起完善的犯罪未成年人維權網絡。在建立這一維權網絡的進程中,檢察機關要充分發(fā)揮其法律監(jiān)督職能,依法將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落到實處。
首先,檢察機關以未成年人案件辦案小組為主,主動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聯(lián)系,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形成以檢察機關為中心的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網絡,共同處理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并積極爭取婦聯(lián)、共青團、工會、勞動等有關部門和居委會、村委會、學校及家長的支持與協(xié)助,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其次,檢察機關要加強對偵查活動、審判活動的監(jiān)督,保護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確保準確執(zhí)法、公正執(zhí)法。一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部提前介入,保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對侵犯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提出糾正意見;二要強化強化審判監(jiān)督。根據(jù)案情,積極向審判機關提出具體的體現(xiàn)寬或嚴的量刑建議,還要從判決是否寬嚴適度,應當從寬或從嚴處罰的情形是否體現(xiàn)等方面予以監(jiān)督,對寬嚴明顯不當,屬量刑畸輕畸重情形的,應予抗訴,對寬嚴略有不當、屬量刑偏輕偏重情形的,可提出檢察建議。
第三,應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期間,要對法律援助的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核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偵查環(huán)節(jié)是否被告知其享有申請法律援助的權利。對未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及時與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聯(lián)系,代為申請刑事法律援助。
三、完善案后跟蹤,確保犯罪未成年人重返社會
為有效防止和減少犯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對被不捕、不訴的有違法行為的未成年人,檢察機關要確定專人進行定期回訪考察,并聯(lián)合社會、家庭、其他政法部門組成幫教組織,開展幫教活動,落實幫教措施;對被起訴的未成年被告人,發(fā)揮出庭公訴環(huán)節(jié)中法制教育作用,發(fā)表公訴意見時,注意把握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狀況,消除他們的思想抵觸情緒。耐心聽取未成年被告人的陳述,尊重他們的人格,通過抓住“感化點”,幫助他們分清是非、認識錯誤,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教育,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達到使未成年被告人認罪服法的目的;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刑釋解教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幫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