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紅
每年的八月,都有幾只白色的鷺鷥鳥飛到我住的房子后面的小河邊做短暫停留。透過窗前碧綠的水杉樹的縫隙,我看見它們悠閑地在清澈的淺水里覓食,一會兒,它們又低低飛起,掠過青青的水草,那潔白、美麗的影子,讓我想起“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詩句。
是的,我在這個到處是綠色的家園呆得久了,竟然對它宜人的綠色麻木起來,就像人生活在空氣中,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一樣。直到那天,我陪遠道從廣西來的校友去國家級森林公園——天柱峰游覽,一路上他對沿途風景的大加贊美,讓我重新對我熟悉的“綠”之美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一行坐在車里,因為頭天下過大雨,氣溫下降了很多,我們打開了窗子,一任清涼的風灌進來。遠處的山,清新如浴后的美女,披著綠色紗衣,在云的流動中款款擺動起來;近處的田,受了雨水的潤澤,禾苗綠得逼人的眼,間或看見池塘里的荷花如姑娘粉紅的臉一閃而過,把這一片動人的綠色渲染得更有韻致了。
“銅鼓竟然這么美嗎?”同學的贊美,讓我的心也甜美起來,讓我想到前幾天我看到關于我縣林改的一些資料,讓我相信,這種綠色因青山永在會萬古長青。我的先生把我縣參加“江西省林改征文”的作品帶給我看,厚厚的一大疊,有論文、詩歌、散文、攝影作品、歌曲,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從2004年開始的我縣林業(yè)產(chǎn)權制度改革所走過的曲折、困難、成果、希望。在作品中,講述了為修通林區(qū)公路,樸實的村民組長老王將自己的20多畝(價值一萬多元)山林補給因修路被占用田地的村民;把山當菜地一樣精耕細作、發(fā)家致富后錢“多得發(fā)燒”去北京旅游的村民老時夫婦;“外公”將苦心經(jīng)營二十多年的油茶園分給無山戶的大度寬容;對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將林改進行到底的林改干部也作了動人地描寫。
我從來沒有參加任何一項林改工作,我甚至對我先生忙忙碌碌于林改工作沒有給予過足夠的關注,只是曾經(jīng)對他帶回的一張“勾圖”圖紙感到驚訝,手工竟能描出那么細密、準確的線條,而每一座山頭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先生說:“佬表的希望就在密密的線條和每一個不同的名字里?!?/p>
今天,望著這一望無垠的山林和綠色,我的心中似乎要涌出熱熱的情感,我的可愛的家鄉(xiāng),不正在這綠浪中,翻涌著勃勃的建設熱情嗎?我的一位從事拆遷工作的老同學,當他講起拆遷的難時已是淡定,而他講起每一個在舊址上建起的新建筑物卻那么激動和充滿感情,每一塊綠地、每一座雕像、每一個長亭在他的心中分布清晰、錯落有致。另一位從事園林工作的同學每天清晨起就在花草樹木間忙碌,人曬得烏黑,笑容如陽光般燦爛。我相識的一群年青人正為一個因疾病即將失聰?shù)男∨⒒I集善款。
一座城市,不管它大與小,只有市民充分參與它的成長和建設,并有建設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的動力,能在這種建設中充分分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才是一座熱情而充滿魅力的城市。在參賽的作品中,有一首詩我特別喜歡:“我看見春天的手,充滿力量和柔情/把田野和山谷所有的鐘敲響/我看見一枚枚寬大和濕潤的葉子/因掛滿昨夜的呢喃和渴望/而更加翠綠,讓人懷想/這是一種感激/這是狂風暴雨后的彩虹/是徐徐上升的幸福指數(shù)/”(賴紹輝《中國山林》)。先生告訴我作者是農(nóng)貿(mào)市場一個從事蔬菜販賣的小伙子,我有些驚訝,有些感動,每天在喧鬧的環(huán)境中工作的年青人,卻能懷著深厚的感情,寫出如此細膩的詩句。而這個寬松的、浪漫的、精致的、綠色的,能培養(yǎng)出這樣有才情的詩人的城市,它的未來一定是明亮的、充滿希望的。
我喜歡這個綠色的家園!
(作者單位:銅鼓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