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水
據(jù)《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7月27日,因為一個部門的工作失誤,讓身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75歲高齡的廣州老太黃少英,在炎炎烈日之下,為了本屬于她的社保費而在5個政府職能部門之間奔波。更為奇怪的是,她竟被要求找有關部門開具“未死亡證明”!
這讓筆者想起了另一個場面:一位左腿高度截肢、拄著拐杖的殘疾人,擠在火車上。列車員要他補票,但殘疾人只有可憐的幾張零鈔,顯然不夠票款。殘疾人不得已聲明自己是殘疾人,問是否可以享受優(yōu)待?列車員問殘疾人:“你有殘疾證嗎?”殘疾人說:“沒有?!绷熊噯T說:“沒有殘疾證就不能享受優(yōu)待?!睔埣踩苏f:“你難道沒有看見我拄著拐杖嗎?”列車員不耐煩地說:“那我不管,反正沒有殘疾證你就不能享受優(yōu)待!”……
這些事情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一個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要她出示“未死亡證明”,如果這個人是你,你不會認為這是在有意刁難你嗎?一個明明白白的殘疾人就拄在你的跟前,你卻要他出示“殘疾證”,如果這個殘疾人是你,你不會認為這是在故意為難你嗎?
我們相信,“刁難”也好,“為難”也罷,除個別情況外,這絕不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意”或“故意”的。筆者認為,這里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政府管理的機制問題,另一個則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思想問題。
過去,政府的管理是“有條不紊”的,一切有“證”可依,以“證”施政:一個人要出生,須有“準生證”;出生時有“出生證”;出生后,辦了戶口,就有“身份證”;做學生時有“學生證”;畢業(yè)了有“畢業(yè)證”;參加工作了,就有“工作證”;當兵了,有“現(xiàn)役軍人證”;退伍了,有“退伍軍人證”;要結婚時,必須先領“結婚證”;生了小孩,響應號召要領“獨生子女證”;做房子,要用地,須持“用地許可證”;做好房子,還要有“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產(chǎn)權證”;不幸殘疾了,要有“殘疾證”;亡故了,要有“死亡證”;就是火化了,還須開具“火化證”。人的一生,其實就是為“證”所累、為“證”所困的一生。有“證”者昌,無“證”者亡,絕非虛言;有“證”者遠行千里,無“證”者寸步難行,也絕不是空穴來風。于是乎,有的政府管理部門對“證”情有獨鐘,有些政府工作人員唯“證”是從的思想根深蒂固。
今天,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了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今年6月25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黨校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明確指出: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這就為我們的社會倡導“以人為本”營造了一個優(yōu)良的、前所未有的政治環(huán)境。也就是說,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倡導“以人為本”的大環(huán)境、大氣候。然而,“以人為本”并非一句空喊的口號。倡導“以人為本”,首先,就必須打破原來固有的以“證”施政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的、人性的管理制度;其次,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決破除唯“證”是從的老觀念、舊習慣,以嶄新的姿態(tài)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營造“以人為本”的氛圍。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破除唯“證”是從的思想,可以不為被審計單位滿墻的獎證、榮譽證以及被審計單位財會人員高層次的“職稱證”所迷惑,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盡職盡責,依法審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可以通過打擊違法違紀,維護公平正義等途徑,為建設和諧社會發(fā)揮審計應有的作用。
倡導“以人為本”,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我們只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如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更有力地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