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燃
近年來,對比中印兩國不同制度的“優(yōu)劣”,特別是兩國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道路的選擇成了一門“顯學”,其中兩國共同面臨的腐敗問題值得人們關注和深思。
光有民主制約不了腐敗
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政治上實現(xiàn)多黨民主,又有言論自由、結(jié)社自由和司法獨立的印度在制約腐敗方面一定會比中國有效。事實究竟如何呢?
事實是,印度的腐敗在頻度、廣度和烈度上均超過中國?!巴该鲊H”全球“清廉指數(shù)排行榜”和“行賄指數(shù)排行榜”上的得分和排名顯示,印度的腐敗問題比中國嚴重得多.
印度獨立后繼承了英國的政治遺產(chǎn),即一人一票、多黨競爭的民主憲政制度和號稱完全獨立、公正的媒體和司法制度。然而,目前多數(shù)印度學者和分析家指出,印度式民主制度是造成腐敗叢生的重要根源。他們認為:在政黨、國會、邦議會、政府和大公司里招搖過市的腐敗分子比例遠遠高于關在監(jiān)獄里的罪犯占全國人口的比例。腐敗的產(chǎn)生有國際和國內(nèi)許多非政治的、復雜的因素,光有民主是制約不了腐敗的。
印度產(chǎn)生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管治能力弱化。例如,印度每年吸收的外資不足50億美元,但每年通過“哈瓦拉”(類似地下錢莊)這種古老的洗錢方式進出印度的黑錢卻高達100億~150億美元。這種完全不受國家管制的金融活動,導致國家財政稅收蒙受巨大損失。
“黑金政治”的開啟
印度官方1951年發(fā)表的《戈瓦拉報告》,是印度最早的關于腐敗的報告,對印度獨立初期出現(xiàn)的大面積腐敗,尤其是政治腐敗給公務員造成的極壞示范效應提出了嚴厲批評。然而,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非但不以此為鑒,反而對其內(nèi)閣出現(xiàn)的高官腐敗予以縱容和包庇,從此打開了腐敗合法化的大門。尼赫魯?shù)呐畠河⒌侠じ实?969年就任政府總理后,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方便籌募政黨經(jīng)費的政治和金融改革。然而這些措施卻打開了政商勾結(jié)的大門。商人通過逃稅漏稅、黑市交易或非法匯兌等途徑獲得黑錢,然后向政客交納政治獻金,政客投桃報李,以巨額公共采購項目回贈。這種政客與不法商人勾結(jié)的運作,被稱為“黑金政治”。
以印度大法官沙赫為首的“沙赫調(diào)查委員會”上世紀70年代末調(diào)查了1975~1977年的腐敗現(xiàn)象,特別點名英迪拉。甘地的兒子桑吉.甘地在家族勢力庇護下視法律為無物的腐敗行為。拉吉夫.甘地子承母業(yè),當上總理后被控接受瑞士軍火商賄賂,同案的還有時任國防部長的巴納伽。憑借家族的強大勢力,經(jīng)過歷時13年的司法審判過程,拉吉夫。甘地最終被宣判無罪。
印度的政府官員“前腐后繼”。2000年10月,印度總理拉奧又因賄賂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因腐敗而鋃鐺入獄的總理。同案中,國大黨司庫克斯里和通訊部長拉姆分別因無法解釋3500萬和4000萬盧比現(xiàn)金的來源而受到懲處。
腐敗丑聞困擾印度政壇
印度經(jīng)濟、教育相對于國際水平還比較落后,金融、財政制度付諸闕如,司法人才缺乏,政府想要實行管治卻有心無力。這樣,建設一個公開、透明、高效、負責的廉潔政府就成了艱難的任務。議員的高薪和對公共資源的調(diào)配權對心懷叵測的人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誘惑,不少人因此參與競選,給選舉制度投下了陰影。印度自1948年建國以來,每年的政治腐敗案層出不窮。
印度最有名的金融大鱷倉德拉斯瓦彌富可敵國,權傾一時,有人稱他為印度實際上的“總統(tǒng)”。1991年的拉奧內(nèi)閣幾乎所有部長都要到他那里去朝拜,接受他的“祝福”。不僅如此,倉德拉斯瓦彌還宣稱全世界有130多個國家的總統(tǒng)或總理都是他的“乖乖仔”。當內(nèi)務部長丕洛特想要法辦他的時候,卻被拉奧總理“四兩撥千斤”,調(diào)任某邦環(huán)保署長的閑職,倉德拉斯瓦彌得以“化險為夷”,安全過關。
前旁遮普邦內(nèi)閣首席部長普拉塔浦深陷腐敗丑聞的時候,他的兒子素連德卻敢用槍逼著選民投票,硬是把他給“選”上邦議會去。更離奇的是,一個名叫納噶瓦拉的人,在印度國家銀行的首席出納馬爾霍特拉協(xié)助下,電話里模仿總理英迪拉.甘地的聲音,就可以從印度國家銀行調(diào)出90萬盧比。東窗事發(fā)被解職后,納噶瓦拉卻升任桑吉。甘地開設的公司的首席安全部長。
腐敗滲透印度政壇,涉案官員上至政府總理、中央政府或邦政府部長,下至普通公務員。低層公務人員薪水入不敷出,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某些高層政客則大搞權錢交易,鯨吞國家資產(chǎn)。
司法獨立但對腐敗無能為力
有人會認為,上述腐敗官員都是被抓出來法辦的,證明了印度司法制度的獨立和公正不阿。這當然不無道理,但據(jù)印度傳媒研究中心2006年10月的調(diào)查,在印度,有85%的人認為印度司法體系嚴重腐敗,而大法官巴魯差則公開指印度20%的法官是腐敗的。
一個獨立的司法體系,為什么不僅沒能遏制腐敗,自身倒腐敗起來呢?原因是司法體系不透明,法官不稱職,人手短缺,司法程序冗長復雜,有關反貪懲腐的法律形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談清廉和制約,無異于緣木求魚。2002年堪稱印度的“司法腐敗年”。這一年里先后有旁遮普邦的高級法院法官從公共服務委員會那里收受好處,拉賈斯坦邦和卡納塔卡的高級法院法官相繼傳出接受性賄賂的丑聞。在帕特納,也傳出了律師和調(diào)查法官收受賄賂后肆意干擾訴訟過程的丑聞。
2006年印度全國預算為1253億美元,其中司法系統(tǒng)只有4530萬美元,不到0.04%。全國每10萬人口中只有1.3個法官。司法體系的諸多弊端和漏洞讓腐敗官員輕易逃脫制裁,毫發(fā)無損。盡管印度有特別的反腐敗法庭,但訴訟過程曠日持久,無休止的抗辯、申訴、發(fā)回重審使犯罪分子最終逃脫法律制裁。審判過程中法官享有絕對裁量權,而在審判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各種人員如法庭工作人員、檢察官和警察等更是大肆濫權索賄。據(jù)《2007年“透明國際”全球腐敗年度報告》的資料,2006年印度司法審判過程中的賄賂支出大概在5.8億美元左右,其中61%送給了律師,29%用于賄賂法庭工作人員,另外5%送給了法官,而“媒人”、中介則拿走5%。許多腐敗案件由于議員、政府高級官員的介入,往往久拖不審,延宕一二十年。印度最高法院只有26個法官,截至2006年,他們要審理的案件累積達33635個;高級法院670名法官,要面對3341040個案件的大山;全國13204個初級法院中,更是堆積了25306458個案件。要想處理完這些案件,以每個法官每天審結(jié)兩個案件算,也需要十幾年時間。在這樣的情勢下,民眾檢舉貪官又能怎么樣?即便證據(jù)確鑿貪官被起訴,要想開庭審理,還得去賄賂法官!由于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時的懲罰,腐敗變成了一種高收益、低風險的買賣,“制衡”和“監(jiān)督”無從談起。
印度政治、司法腐敗猖獗的事實證明,腐敗與政府管治能力的強弱大有關系。印度地下經(jīng)濟和黑市經(jīng)濟收入占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40%,政府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量稅收流失,國庫虧空,根本無錢給公務員加薪。公務員,特別是警務、海關、稅收、電力等部門的某些工作人員濫用權力謀求私利.中飽私囊、收受賄賂變成公共部門給自己加薪,讓自己的權力“物有所值”的手段,普通百姓要從政府官員那里得到服務則須付出額外酬勞。印度公務員享有終身制和鐵飯碗,輕易不得解雇。一些“人民公仆”和政治精英利用文官制度的漏洞肆意尋租貪腐。
軍隊存在腐敗黑洞
為了反腐敗,印度成立了一個反貪局,但其管轄范圍和職能有限,連最為人詬病的警察都管不了,更不用說龐大的、猶如黑洞的軍隊。
印度國防部曾派人到俄羅斯考察、購買某種導彈,試射時5發(fā)中有4發(fā)“偏離”了打擊目標,但這并沒有降低他們購買這些精確度欠奉的導彈的強烈興趣,原因恐怕與傭金、回扣有關。在“軍事機密”的借口下,國防經(jīng)費和支出不受任何管轄和限制,給某些貪婪的政要和雄心勃勃的將領提供了中飽私囊的機會。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印度經(jīng)濟取得了很大發(fā)展,但由于軍費不斷增長以及社會分配不公,目前仍有1/3的人口生活在每天消費不足1美元的貧困線以下。
民主是普世價值,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僅就反腐敗而言,絕不能任意夸大民主的作用。政府的反腐決心、對反腐機構的投入,法官的素質(zhì)、數(shù)量以及擁有多少發(fā)出獨立聲音的媒體乃至擁有多少律師等等因素,都非?;竞筒豢苫蛉?。反腐敗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印度的事實,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