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峰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客體相互作用形成的,它包括內化和順應兩個過程.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而不是被動接收的,如果沒有主體的主動建構,知識是不可能由別人傳遞給主體,并被主體內化.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產生了根本性的顛覆,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
本文結合建構主義的教學原理和本人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幫助和促進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為理解而學”
建構主義要求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結構化、整體化的.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相關的知識網絡中獨立的知識點,而且要理解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所學的內容,才能獲得知識并在課內外加以運用.通過理解學習,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本身,也認識到為什么學習,并把知識作為隨時可用的東西保存起來,在面對新問題時,能靈活運用所獲得的知識解釋新現象,形成解決各類問題的程序.根據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教師對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的教學要有通盤的規(guī)劃,對每節(jié)課要有詳盡的教學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認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高屋建瓴地設計出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與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建構主義要求教師應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的伙伴,而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組織和講解教案上,而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掌握如何從各種渠道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體悟”知識,以求得問題的解決.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凡是學生能發(fā)現的問題不應由教師提出,凡是學生能夠完成的分析不應由教師代辦,凡是學生能夠歸納得出的結論不應由教師總結得出.這樣,就可使每節(jié)課都成為豐富多彩而又生動活潑的,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的場所.
二、情景創(chuàng)設,是知識建構的基本條件
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fā)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習更有效.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迪性.演示實驗、化學史實、新聞報道、圖片、模型、影像資料等,都可以用于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如在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圖片、影像資料等.教師也可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怎樣防自行車棚銹蝕”等來設置學習情景.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的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得到發(fā)展.如“從哪幾個方面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幾種常見的噴泉實驗中,實驗成功的共同點是什么?”等,都可以為學生對有關知識建構提供良好基礎.
三、“對話”與“協(xié)作”,是知識建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師生的一種對話,通過對話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這里所說的“對話”,不只是言語的應答,按照雅斯貝爾斯的說法,“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是一種“在各種價值相等、意義平等的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強調的是雙方的“敞開”與“接納”,是一種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視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創(chuàng)造意義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研究有爭議的問題;在處理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應持“中立”態(tài)度,使課堂成為學生的論壇;探究有爭議問題的方式是討論,而不是“灌輸式”的講授;討論時應尊重參與者的不同觀點,無需達成一致意見;教師作為討論的主持人,對學習的質量負責.這樣的教學過程,已不再單純是教師獨霸的唱獨角戲的舞臺,也不再是一個個學生張開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識回收站,而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生活活動的廣闊天地.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別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經驗被別人的看法所喚起,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個人的經驗都進行了改組和改造,每個人都獲得新意義的建構.這樣的教學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對話”與“協(xié)作”.
四、科學探究,是知識建構的重要實踐活動
建構主義主張,每個學習者都不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并賦予經驗以意義.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
自主學習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如“將一塊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氨的飽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將這塊布用火柴點,出現‘不但點不著,而且還冒出白色的煙霧的奇景”,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感嘆這一實驗現象的同時,思考“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等問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替代的.實驗教學有利于啟迪學生科學思維,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應掌握和運用建構主義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自身的角色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為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的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