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千年前,中原人沿著咸陽古道西行,看完了隴上的西風夕照,烏鞘嶺外,便是已知世界的邊緣。再向西去,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天堂還是地獄,中原的人們無從得知。偶爾也有一些長得奇奇怪怪的人物從那遙遠的地方來,操著完全異樣的語言,帶著古怪的物事來做生意。從他們手里,中原人得到了神奇的火浣布,偶爾也有瑪瑙色的酒,還有透明的玻璃器皿,或者是帶有雪花紋路的鑌鐵……而中原常見的絲綢、麝香、大黃什么的,也是他們喜歡的東西。
但是這樣的交易很偶然,十年八年也未必有一次,因為據(jù)說路上黃沙漫漫,缺乏水源和補給,還常常有蠻族人攔截,商隊難以通過。
在中原人眼里,西方是神秘的地方,雖然有很大的誘惑,但是那漫長而危險的道路,讓探險家們望而卻步。位于華夏諸國最西邊的秦國,此時正忙著打開通往中原之路,把首都一再東遷,從雍一直遷到了咸陽,秦軍將士正在關東浴血奮戰(zhàn),實在騰不出手來向西方大力發(fā)展。這一時期里,中原人只是隱約地聽說,西方有號稱大月氏的種族興起,趕走了原居于此地的羌人和烏孫人,建立起了似乎是很強大的王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掃平宇內,統(tǒng)一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但是秦朝的歷史并不長,十五年后,就被劉邦、項羽的起義軍推翻,一向由秦國人壟斷的對西域貿易也從此中斷。
秦末漢初,由于中原多事,國力衰微,無力對外,新崛起的匈奴人又趁機驅逐了大月氏人,奪占了河西走廊,從此中原與西域的交往被完全阻隔了。直到漢武帝時代,才從匈奴降人那里得到關于西域的一些消息。
自此,大漢王朝銳意西向,數(shù)十年間,雄風吹遍瀚海。
公元前121年,漢將霍去病擊敗匈奴,占據(jù)河西。33年后,即公元前88年,漢王朝正式分酒泉郡設置敦煌郡。從此,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了“敦煌”這個名字,“敦煌”,就是盛大而輝煌的意思。
玉門關是古中國習慣上的西界。漢武帝晚年時,貳師將軍李廣利向西遠征大宛失利,上奏朝廷要求退兵。武帝聞之大怒,派使者阻之于玉門關外,道:“軍有敢入,斬之。”貳師將軍無奈,只得駐軍玉門關外,屯墾于敦煌。直到東漢的班超,終身經(jīng)營西域,暮年向朝廷懇求還鄉(xiāng),還在說:“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br/> 然而,敦煌更在玉門關之西——因此,在當時更該算是異域之地了。這座建立在黃沙與綠洲間的要塞,是中原人開拓西方疆土的前哨陣地。一代代來自中原的開拓者,在那里尋找希望,尋找幸福,或燦爛或平淡地燃盡了自己的生命之燭——誰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找到自己向往的東西,然而中華帝國,卻確實因此延展了自己的疆域。
漢朝將匈奴趕出了河西走廊,打通了走向西方之路,從此往來東西方的商隊與冒險家便絡繹不絕。他們開辟的這條溝通中國與羅馬的道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這是一條灑滿希望與熱血、黃金與傳奇的古道。她成為聯(lián)系東西文明的紐帶,在未來的漫長歲月中發(fā)揮作用。直到千余年后,奧斯曼帝國興起,古老的東西商路被阻斷,她才逐漸寂寞起來。西方的冒險家為了繼續(xù)保持與東方的貿易,開始從海上尋找通往東方之路,揭開了傳奇般的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敖z綢之路”的興衰,正與中華帝國的興衰大勢同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她并不僅僅只是一條商路。
然而,在開辟這條道路的人們面前,未來還很遙遠。那時候,還沒有莫高窟,沒有壁畫,沒有塑像,也沒有藏經(jīng)卷子。既沒有輝煌,也沒有失落——有的只是一個未來的偉大民族對西方神秘世界的憧憬,和小心翼翼的探索。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