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題,尤其是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作文方面普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中小學銜接教學應從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勤于觀察、閱讀積累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中小學銜接教學;思考
初中語文老師多數認為: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習作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內容空洞,不具體;語言貧乏;沒有真情實感,一提起習作就感到頭痛,認為習作無從下筆。近年來,我嘗試了中小學銜接“作文教學差異性”的研究,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開源”工作,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勤于觀察、閱讀積累等方面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中提高習作的表達能力。多體驗生活,習作才有源頭活水;多閱讀書籍,文章才會內容豐富、文采飛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地完成初中的學習,小學老師才能為他們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體驗生活想表達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可見,好的習作題材來自生活的孕育和對生活的熱愛。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習作才會寫成什么文字。可見對家庭里的生活細節(jié)、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相處及街頭巷尾的見聞,以及大自然的風花雪月,皆能敏感地從事態(tài)表象去觀察實質。能領略物質文明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好處,會享受人們對自己的關心呵護和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從對別人的幫助里去體驗生活。習作時他們就會在生活的感受中篩選題材,想利用自己的筆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有真情實感流露。
記得那是盛夏的一天,中午還驕陽似火,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卻雷聲大作,烏云密布,轉眼間教室里黑如夜晚。放學鈴響時,外面已暴雨如注。這時操場上出現了感人的場景,家長擎著雨傘向教學樓走來,滿操場是盛開的傘花,濃濃的親情溢于傘花之處。老師感動了,同學們也感動了。這一場景給同學們帶來了創(chuàng)作靈感,我讓他們伏筆疾書,贊真情,表感慨,結果他們寫出的作文洋洋灑灑,大多數同學寫了500多字。既有文采,又有熱情,令人感動。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筆下表達,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寫作水平,為他們日后寫出高水平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二、用心觀察會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爆F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電視錄像等現代化設施又使學生增長了不少見識。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敏感性強、想象力豐富,應該說可供寫作的內容是豐富的??墒呛芏鄬W生苦于不知寫什么才好,認為作文很難,原因是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不善于通過表面現象去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原因是對身邊的許多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怎樣使學生不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及時捕捉住觀察的對象呢?教師一要引導、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寫周圍熟悉的人,首先要選定目標;其次可以從多方面去觀察。如寫一個人的外貌、行為習慣等,要抓住特征、抓住引人注目之處。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去觀察,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象熟視無睹的學生,慢慢培養(yǎng)起觀察興趣,逐漸養(yǎng)成用心觀察的習慣。還要引導學生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寫自己的新發(fā)現,寫腦中偶爾迸發(fā)出來的靈感。使學生在寫作中,如同說話一樣,將心中的積蓄,一吐為快!
今年學?;▔锏没▋洪_的異常美麗,我讓學生寫一周觀花日記。由于學生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寫出的觀察日記十分精彩。有的同學在觀察日記中寫到;蝴蝶花的色彩真多呀!深紅的、淺紅的、深藍的、淺藍的、深黃的、淺黃的……一陣微風吹來,仿佛千萬只蝴蝶翩翩起舞,那美景就連巧手的畫家也許都畫不出來。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觀察能力,生活中的一切將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
三、參加實踐勤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同階段的學生寫作都需要具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習作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學生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并有深刻的體會后,再去寫文章,就想得出、想得到,并且有興趣寫作,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前年,我接了一個新班,學生對習作無興趣,一提習作,有的學生把頭埋得很低,有的學生眉頭擰成了疙瘩,有的學生默默無語,一臉的無奈。針對此情,我神秘地交給大家一個任務——“護蛋”。從周一開始,每人兜里裝一個生雞蛋,不能放到別的地方,到周五結束,看誰能把“蛋寶寶”保護好。學生欣然接受,在護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護蛋的辛苦和快樂。護蛋結束后,學生不但寫出了內容活潑,生動具體的作文,還在文中寫出:我保護了一個不會跑、不會鬧的雞蛋都要付出這么多的辛苦,父母養(yǎng)育一個能跑會鬧的孩子多不容易,老師要培養(yǎng)教育50多個學生更是難中有苦,我要做個乖孩子、好學生,讓父母省心,讓老師放心。
可見,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會有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由于作文熱情高漲,在多次習作實踐中,大大提高了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的能力,習作水平大大超出了小學語文大綱對習作水平的要求,為中小學習作銜接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閱讀積累善表達
葉圣陶說:“……如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之影響,不必有意摹仿,而思考與技巧自能漸有提高,所謂閱讀為寫作之基礎,其意在此?!笨梢?,習作處處與閱讀緊密相連,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運用,只有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吸收,才能有豐富的、自如的寫作運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指導,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與書交朋友,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苯⒃诖罅块喿x基礎上的讀書筆記,不僅摘錄所閱讀文章的好詞、好句、好段,還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悟產生的感受和認識的文字。精美的書報要多讀、熟讀、精讀,習作時才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閱讀的材料越多,寫作思路就越活躍開闊,表達也就越清楚。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富了,就會引起傾訴和表達的欲望,最終做到善于表達。
總之,文章是表達的基礎和內容,表達是文章的形式和體現。小學教師既要著眼于學生小學時期的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考慮到升入初中時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廣泛閱讀、善于實踐;能為學生的習作“開源”,讓學生貼近生活;能讓學生會寫、樂寫;能寫出真情,寫出童趣,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能使學生做到想表達、會表達、勤表達,最終達到善表達,就能寫出好文章,從而達到中小學習作銜接的目的。
?。ㄘ熑尉庉嫞毫?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