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賢
長期以來,職業(yè)學校的基礎英語教學都比較側重“教”,對學生缺少關注,教學中突出更多的是教師以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本文提出教法必須從學法出發(fā),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心理、學習特點等方面綜合考慮,貼近學生,理解學生,向學生學習,讓英語教學真正適應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人們對英語語言本身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卻忽視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難以在教學中受到真正的尊重。課堂往往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更習慣于“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有些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何讓英語教學“活”起來,重現(xiàn)英語魅力,是每個英語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队⒄Z新課程標準》明確突出對學生的心理、情感、需要的關注、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出發(fā),從學法到教法調整教學思路。
1 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
在教學設計上要從學生出發(fā),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時間內(nèi)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由于學生大都處在心理活躍、波動頻繁的青少年時期,自制力和自控能力相對較弱,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人一樣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師要正視這個事實,合理調整和分配時間,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不能一味片面地向“45分鐘要效益”,不要過分“珍惜”時間,把學生“灌滿”為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和接受程度,在課堂設計中考慮時間因素,盡可能設計形式多樣、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讓學生沉浸在活動中,取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2 在快樂學習中體驗并掌握英語語言的表達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課堂都是圍繞教材展開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書本+教師=課堂”的學習模式。“打開書本”是許多教師開始上課的第一句話,一些學生過分為課本包圍,逐漸失去個性。另外對書本的過度“崇拜”,使部分學生唯課本馬首是瞻,學習被動刻板。事實上,語言是“無孔不入”的,語言可以附著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魅力。有的語言可以讓人們?yōu)橹畡尤荩械恼Z言則可以令人們捧腹大笑。通過觀察和課堂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對于童話故事、漫畫、幽默等語言形式較感興趣。教師可以選擇這些內(nèi)容,適當降低語言學習的“高度”?!队⒄Z新課程標準》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也給了教師更多選擇的自由,鼓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主動選擇和組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材料。
另外從語言應用的角度看,這些材料中包含雙關(puns)、諷刺(sarcasm)及委婉語(euphemism)等多種英文修辭手法,學生能從中感受到語言的活力和魅力,同時把它們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實際交流中,傳播快樂,與人分享快樂,能為自己的表達增色不少,也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3 從課堂教學方式上為學生“壯膽”
語言學習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一個替代的過程,新的語言替代原來的語言,豐富的語言替代簡單的語言。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xiàn)不足和錯誤,而正是這些不足和錯誤可能成為學生語言發(fā)展的起點。在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生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建立語言學習的自信至關重要。教師不要輕意否定學生,加重他們學習的心理負擔,而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思考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和障礙,包容學生,發(fā)揮語言的積極暗示作用,對學生多加肯定,相信學生能自覺地從錯誤中學習,進而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動力。
4 有效刺激,發(fā)現(xiàn)自我
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多種多樣,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要有效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必須了解學生語言學習的喜好和特點。有很多學生英語水平一般,但在詞匯的理解和拓展應用能力上卻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他們在玩一些英語版本的游戲時不知不覺地學習語言。這是一種有效的刺激語言發(fā)展的方式。有效刺激學生,鼓勵他們發(fā)掘自身潛力的另一種方式是讓他們暢所欲言。故事能幫助學生學習語言、促進語言發(fā)展,學生往往樂于對他人講故事,喜歡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因此故事成為一種很好的思維方式和語言學習以及語言交流的方式。教師可以好好引導學生寫博客的沖動和熱情,鼓勵他們自由發(fā)揮,不斷嘗試用英語寫故事,在與人分享的快樂中享受用英語寫作的樂趣。
5 合作學習,體驗成功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指出,學生在他人的幫助下能順利完成自己獨立完不成的學習任務,并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潛能,逐漸發(fā)展,真正具備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英語教學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為教學注入活力。
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師既要站在成人的、專業(yè)的高度,研究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又要結合親身感受和自己學習英語的經(jīng)歷,體會語言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達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