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祥
偶然間,閱讀了一篇題為《老師的腰圍》的文章,文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一位四十多歲,身材胖胖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給學生們教授“厘米、分米、米”的概念。她讓學生們量完桌子、鉛筆和手臂的長度后說:“讓我們再找別的東西測量一下吧!”老師的話剛說完,一個一直沒有得到發(fā)言機會的男孩站起來說:“老師,我想測量一下你的腰圍?!?/p>
教室里一下子靜了下來,同學們或轉(zhuǎn)過頭來或側(cè)過身來看看這個瘦男孩,爾后又把目光聚在女教師身上。老師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腰,低聲地對那個男孩笑道:“好啊,你來量吧!”小男孩拿著尺子,飛快地跑到老師跟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讓尺子在老師的腰間翻著跟頭,最后說出了一個答案:“87厘米?!?/p>
“不錯,他量得很認真,答案也比較接近。其他同學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測量得更準確些?”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站起來說:“我一掌是11厘米,看幾掌就知道了?!毙∨⒌氖衷诶蠋煹难侠@了一圈后,就報出了答案:“88厘米?!?/p>
“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笑容在老師的臉上綻放。坐在前排的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你把腰帶解下來,我們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p>
老師聽后開懷大笑,一邊笑,一邊真的解下了腰帶……
很長時間,這篇文章所敘述的情景都縈繞在我的腦際。這位女教師雖然沒有漂亮的身材,但我卻堅持認為,這是一節(jié)十分漂亮的數(shù)學課。
也許那個小男孩最初的動機只是想讓老師出丑。而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上并不多見,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迎合老師的講解,善于察言觀色的“乖”孩子,或者就是一些默默無言,只知道埋頭記錄的“好”學生。小男孩敢于走上講臺,拿起尺子,認真測量起老師的腰圍,并且毫不忌諱地報出了測量的答案。這個過程與他頑皮而認真的態(tài)度是整節(jié)數(shù)學課的亮點之一。
我更感動于這位女教師。正是她的仁愛和寬容化解了課堂的尷尬,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當然,這位教師給我們啟發(fā)更多的是高明的“教育智慧”,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智慧,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痹诮虒W過程中,教學情境不斷變化,錯綜復雜,偶發(fā)事件隨時都可能發(fā)生,它需要教師正確而迅速地作出判斷并妥善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教育智慧表現(xiàn)為克制,表現(xiàn)為對兒童獨特體驗的理解,表現(xiàn)為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表現(xiàn)為“潤物細無聲”的一言一行,表現(xiàn)為臨場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