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權
一、窗格的分類
窗,陜北人親切地稱之為“窗格格”。窗格格是民居——窯洞構筑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窗格的構成形式變化萬千,富于強烈的韻律感,和諧優(yōu)美的組合,構成中的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紋樣怎么也不會把他和民居聯系在一起,它的美絕不亞于紫襟城里宮殿的窗戶。窯洞窗戶豐富的窗格變化藝術式樣沒有人能統(tǒng)計清楚,各種圖案史料上基本看不到相關的數字統(tǒng)計。如果你從這些窯洞前走過,瀏覽那些精美的門窗,猶如在民間藝術的殿堂里徜徉流連。窗欞的實用性、科學性、藝術性,它的細膩、粗獷、抽象、寫真簡直就叫人無法用語言來贊美,可以說是窯洞創(chuàng)造了窗欞藝術。
窯洞窗戶是洞內采光的來源。做工精細的窗欞,多為精雕細刻的鏤花空格,各種造型圖案繁多,疏密有致,格與格的交叉都是峁套著峁,接合十分嚴密,不使用任何粘合劑、釘子,堅固、經久,美觀耐用。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與自然美。
窗也是整個窯洞中最講究、最美觀的部分,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奇怪的是,許多陜北窯洞的窗戶并不安裝玻璃,而是用麻紙糊。村民郭先生介紹說:“這個紙雖然不隔音,但是可以透氣。
窗格格的數量相當多,名稱與功能也不盡相同,一孔窯洞多則有十六至十八個大小不等的窗,最少也有六個大窗。若按結構來分,一般窯洞的窗格格構成為:
窯洞外形成上圓下方,中間一分為二的橫梁叫“平戧”上半部分統(tǒng)稱為圓窗,下半部分統(tǒng)稱為“門窗”。圓窗中垂直分割的兩棟梁叫“天窗戧”,它將圓窗分為三部分,中間稱為“天窗”,左右對稱的叫“斜窗”?!伴T窗”中垂直分割的垂梁叫“土戧”,中間兩條較細的垂梁之間的窗戶稱為“炕窗”,左右兩旁互稱的窗戶分別稱為“左夾耳窗”、“右夾耳窗”。因此,一般窯洞都必須有“天窗”、“左右斜窗”、“炕窗”以及“左右夾耳窗”六大部分。當然,由于各地窯洞對走門的設置有所不同,“炕窗”|“夾耳窗”的位置也有所差異,在外形處理上,不
外乎正方、長方和扇形三種。多數情況下,《斜窗》為扇形,“天窗”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炕窗”是橫長方形,“夾耳窗”為豎長方形或正方形。
二、窗格格的制作與造型
窗格格的造型相當豐富,不同村落、不同農家都有式樣迥異的窗格格造型。要整理、歸納如此繁多的窗格格造型并非容易的事,但如果從民間藝術特有的造型觀念來觀察,我們便能從中找到詮釋窗格格造型的規(guī)律和方法。民間藝術特有的造型觀念與原始藝術有關,經過歷史的變革,以極強的生命力承傳至今。無論是天窗、斜窗還是炕窗、夾耳窗,在其構成和造型上并沒有多大區(qū)別,最常見的諸如“冉字紋”、“丁字紋”、“十字紋”、“喜字紋”、“壽字紋”、以及“七仙女下凡”、“蛇抱九、(十八)顆蛋”、“斗底嵌去子”、“羊盤腸”、“八卦紋”、“方勝紋”、“燈籠架”、“燈籠嵌冉字(或嵌云字)”等形式。除上述這些常見骨架形式外。民間木作藝人還設計了許多造型優(yōu)美的裝飾圖樣,如“云勾勾”、“掛錢”、“劍頭”、“棗核子”、“石榴花”、“核桃仁子亂開花”、“小梅花”、“五角星”等等,專門用來裝飾和點綴較為古板的骨架結構。
從整體上看陜北地區(qū)窗格格的造型突出表現在對樣式經營、結構聯結、表現方法三個方面以及由此引發(fā)出的對審美意識的選擇。
三、窗格格的審美與哲學思想
陜北地區(qū)的窗格格樣式構成,就是這種集體無意識觀念在民間木作藝人的技藝中得到的自覺反映。英國著名美學家赫伯特·里德將對稱的形式分為兩種,即:絕對對稱和相對對稱,這與中國藝術中的對稱與平衡觀點基本一致。在對陜北部分地區(qū)窗格格的構成形式考察中,可以明顯感到這種分類方法在藝術實踐中的準確性。陜北地區(qū)的窗格格在其經營布局中,絕大多數屬于《絕對對稱》的形式,即整體圖式被《+》或《×》等,骨架劃分為四個或四個以上的基礎單元,并均勻地分布到畫面的相應位置,給人一種恒穩(wěn)、嚴謹、擴張、平實的力度感。還有一部分則可歸屬為《相對對稱》形式,即圖式被[-]或線分割成上下或左右兩方面的對稱,給人一種活潑、委婉、新奇、生動的靈感感受。至于那種沒有預定的骨架進行分割而完全靠視覺調整獲得的對稱形式,目前沒有發(fā)現,這可能與技術問題有關。
任何形式都發(fā)生于某種思維模式。對稱能被傳承下來并演繹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必然受制于某種程式化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整體思維模式。整體思維模式注重事物的完整性并將整體現視為事物之本質和主旨,而對稱恰恰是聯結各個局部形成整體的最佳形式。這種對局部與整體關系的理解與關照,在窗格格的樣式選擇中表現非常明顯。
窗格格的內在結構組織非常嚴謹,在確認窗戶長寬尺度后,各連結點的認定及線條的聯結都以其基本結構線H、[×]或中心點為基準,按照1:2的比率進行倍數進行分割,這種倍率分割的方法很像西方現代藝術中的平面構成。由于尺寸比例的設定受到嚴格的數學邏輯的制約,因此,構成形式極易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又變化豐富、節(jié)奏強烈的秩序與邏輯美感。需要指出的是,數學邏輯意義上的幾何秩序與審美意義的美學秩序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雖然二者都是對客觀事物內部秩序的概括與表現,但傾向卻不同。幾何學秩序關注的是純粹抽象的空間關系,而美學秩序則更關注由各種事象的空間關系所引發(fā)的人的情感反應、文化意義及社會準則。民間木作藝人具有“技”與“藝”的雙重性,他們既有豐富的技術經驗的支持,同時又有先天的生活及藝術素養(yǎng),因而,在藝術實踐中能主動地以一種特定的方式感知對象,表現自我。民間那些虛實相生、隱顯結合、動靜一體的富有節(jié)奏與秩序美感的窗格格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就窗格格造型本身來講,對線條的理解與表現也體現出民間藝人在技術處理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窗格格的用線十分繁多,垂直線、水平線、斜線、對角線、弧線、交叉線、波狀線、曲線、疊線、盤腸式花紋線等等,都有使用。在陜北地區(qū)窗格格的造型中,垂直線與水平線運用得最多,兩條線的互交,既是形成窗格格造型的基礎骨架,同時也象征著動與靜兩種力量的轉化。它很像中國漢字結構中的橫、豎筆劃,線與線之間的重疊、轉折、交叉以及線條本身長短的變化,都充分體現出線條的情感力量?!俺跫龠_情,浸流競美”是對漢字用線所表現出的情感因素發(fā)出的贊譽,而窗格格的線造型之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屬性的線條在表現力方面也存在著自身的規(guī)矩。如果線條在組織上缺乏變化,就容易造成呆板、平庸、虛弱的心理感受。民間木作藝人在使用線條語言時,都自覺地遵循著“統(tǒng)一中求變化,變化中謀統(tǒng)一”的辯證法則,力求畫面豐富、耐看。如:通過強調線條本身的虛實關系來塑造構成的層次感,通過對比關系來加強“方勝紋”、“壽、喜紋”等。對線條的廣泛使用,一方面豐富了窗格格的審美情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民間木作藝人的藝術主創(chuàng)性。構成的動靜對比;通過對線條間形成的空白形的觀照來營造一種有與無的視覺效果等等。此外,用各種線條組成的直接反映民眾心理需求的具象圖案運用得較多,如上面提及的“冉字紋”、“丁字紋”、“八卦紋”。
陜北地區(qū)窗格格造型中出現的某些帶有普遍性的符號,是受陰陽五行觀念的影響,它是對以生命一體化信仰為核心的原始意識的保留和發(fā)展,并最終使生命的意義變?yōu)楹饬坑钪嫒f物的價值尺度。
人類離不開窯洞文化,離不開窗格藝術。我們要學科學、用科學,推動窯洞文化研究的發(fā)展。不要犯歷史性的錯誤,也決不要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一支優(yōu)秀遺產在我們這一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