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徐渭是明代雜劇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四聲猿》包括四個雜劇,被王驥德稱為“天地間一種奇絕文字”,奠定了他在戲曲史上的重要地位。這些都已成定論,原本毋須多議。然而筆者細究之后發(fā)現(xiàn),人們對《四聲猿》中雜劇名目的認識,多有舛異。
《四聲猿》包括《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四個雜劇,對后三劇的名目,各書所載雖有全稱、簡稱之別(如《玉禪師翠鄉(xiāng)一夢》簡稱為《玉禪師》或《翠鄉(xiāng)夢》,《雌木蘭替父從軍》簡稱為《雌木蘭》,《女狀元辭凰得鳳》簡稱為《女狀元》),但此乃慣例,不至于形成歧見。而對《狂鼓史漁陽三弄》的稱呼,就混亂多了。筆者對通行的文學史、戲曲史論著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大體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一、全稱為《狂鼓史漁陽三弄》或簡稱為《狂鼓史》的,如周貽白的《中國戲曲史長編》,郭預衡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四),社科院的《中國文學史》(三),章培恒的《中國文學史》(下),袁行沛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四卷),張燕瑾的《中國古代戲曲專題》。
二、全稱為《狂鼓吏漁陽三弄》或簡稱為《狂鼓吏》的,如張庚、郭漢城的《中國戲曲通史》(中),彭隆興的《中國戲曲史話》,李修生的《中國文學史綱要》(四),吳志達的《明清文學史》(明代卷),廖奔、劉彥君的《中國戲曲發(fā)展史》(第三卷)。
三、簡稱為《漁陽弄》的,如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四),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下)。
以上三種情形歸納起來,其實就是《狂鼓史》和《狂鼓吏》的不同,將此雜劇簡稱為《漁陽弄》的,則在客觀上回避了這一爭議。
到底是《狂鼓史》還是《狂鼓吏》?查找現(xiàn)存的《四聲猿》早期版本,無論是較早的明代萬歷年間刊本,還是崇禎時刊行的《盛明雜劇》本中,均題作《狂鼓史漁陽三弄》。據(jù)萬歷刊本影印的《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本、據(jù)這些早期刊本校勘的周中明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也題作《狂鼓史漁陽三弄》。顯然,題作《狂鼓吏》是一個錯訛。有意思的是,《中國戲曲通史》在行文中多次出現(xiàn)《狂鼓吏》,而在同頁所附的影印圖片“明萬歷刊本《四聲猿》雜劇書影”(北京傅氏碧浮館藏)中,卻兩次出現(xiàn)“狂鼓史”。
從上述第二種情形可知,目前的《狂鼓吏》之誤在學界并不偶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學史、戲曲史中,都存在這個錯訛。而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搜索,《狂鼓吏》之誤更是屢見不鮮,這其中,包括出現(xiàn)在一般學術(shù)論文乃至碩士、博士論文數(shù)據(jù)庫中的,更包括在不少大學的古代文學精品課程建設(shè)資料中出現(xiàn)的。
要厘清這些錯誤是如何產(chǎn)生、何時產(chǎn)生的,還要從《狂鼓史》雜劇的本事說起。徐渭以《四聲猿》合稱《狂鼓史》、《玉禪師》、《雌木蘭》、《女狀元》四個雜劇,著眼于猿的悲啼:“要知猿叫腸堪斷,除非儂身自做猿”,借猿聲來抒寫自己內(nèi)心悲憤、不遇的慨嘆?!犊窆氖贰肪褪撬氖闱閷憫嵵鳎瑒≈忻鑼懚[衡被曹操殺害后,應判官之請,在陰曹地府對著曹操的亡魂再一次擊鼓痛罵,歷數(shù)曹操的所有惡行,故而俗稱《陰罵曹》。徐渭正是借著歷史上禰衡擊鼓罵曹的故事巧妙構(gòu)思,表達他對權(quán)奸佞臣和黑暗朝政的憤恨。
那么,禰衡到底是“鼓史”還是“鼓吏”呢?
史書中最早記敘擊鼓罵曹之事的,是《后漢書》卷八十下的《禰衡傳》:
融既愛衡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shù)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jié)。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躞而前,容態(tài)有異,聲節(jié)悲壯,聽者莫不慷慨。衡進至操前而止,吏訶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庇谑窍冉庑z衣,次釋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p>
在這段記載中可見,歷史上的禰衡曾被曹操召為鼓史。所謂“鼓史”,據(jù)《周禮》的《地官·敘官》載:“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就是指掌鼓的官吏。
但到了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中,“鼓史”卻變成了“鼓吏”:“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袍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
而將禰衡的“鼓吏”身份進一步推廣的,則當屬《三國演義》。嘉靖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五,有“禰衡裸體罵曹操”一則,禰衡在對曹操及其手下表示輕蔑之后,張遼掣劍欲斬之。曹操卻加以阻攔:
操曰:“不可。吾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賀宴享,可令禰衡充此職?!焙獠煌妻o,應聲而去。孔融亦惶恐而退。遼曰:“此等小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操曰:“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今日殺之,天下人言孤不能容物耳。禰衡自以為能,故令為鼓吏以辱之?!睍r建安五年八月初。朝賀,操于省廳上大宴賓客,令鼓吏撾鼓。舊吏曰:“朝賀撾鼓,必換新衣。”禰衡穿舊衣而入,遂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jié)殊妙。坐而聽之,莫不慷慨。左右喝曰:“何不更衣?”衡當面脫下破舊衣服,裸體而立,渾身皆露。坐客掩面。衡乃徐徐著褲,顏色不改,復擊鼓三撾。至今有《漁陽三撾》,自衡始也。操叱曰:“廟堂之中,何太無禮?”衡曰:“欺君罔上,以為無禮。吾露父母之形,以顯貞潔之人!”操曰:“汝為清潔之人,何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jié)嵋玻怀汛勰?,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害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yè),而如此輕人,真匹夫也!”
此段描寫中,所有提及禰衡身份的地方都作“鼓吏”。
徐渭是否看過《三國演義》,人們不得而知,但在《四聲猿》的《狂鼓史漁陽三弄》雜劇中,禰衡的身份都是“鼓史”。除了標題里明確提及外,劇中還有一處寫到禰衡“以常衣進前將鼓”,曹操怒喝:“野生!你為鼓史,自有本等服色,怎么不穿?快換!”于是“禰脫舊衣,裸體向曹立”??梢源y,徐渭寫《狂鼓史漁陽三弄》,依據(jù)的并非是《世說新語》或《三國演義》之類的稗史小說,而是《后漢書》之類的正史。但稗史小說在民間的影響力卻往往要大于正史,上述眾多的《狂鼓吏》之誤中,有不少以訛傳訛的成分,而始作俑者應該就是受了《三國演義》等稗史小說的影響。在通常的情形下,將“鼓史”與“鼓吏”混用并不算錯,《詞源》中這兩個詞條就是同義的。但落實到《狂鼓史漁陽三弄》雜劇,那當然還是應以作者的提法為準。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