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亂倫”在莫里森小說中的意義

2009-04-05 15:58汪順來
關(guān)鍵詞:科西希德莫里森

汪順來

(常州工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常州213002)

早在1977年的訪談中,莫里森就曾說愛是她的基本主題,她寫愛或愛的缺失①。她的小說一直關(guān)注的是歷史、種族、性別等各方面因素作用下的愛這一人類最基本的感情②。作為一個理性的小說家,莫里森從不回避對性愛的探討,尤其是對性愛的犧牲者——黑人女性的心理作深層的探析。她創(chuàng)造性地把白人文化視為“亂倫”的不道德行為進行解構(gòu)并賦予新的含義。莫里森深入美國黑人的內(nèi)心深處,講述了處于邊緣地位的美國黑人的痛苦體驗:性與愛的對立和異位。更為可貴的是,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美國黑人男性的復(fù)雜心態(tài):在白人文化占主導(dǎo)地位的社會里,他們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同時又是施害者,他們把無能為力的愛有意或無意地轉(zhuǎn)移、發(fā)泄到比他們更弱小的黑人女性的身上,他們的心靈因此扭曲,這種近似變態(tài)的心理導(dǎo)致了愛的缺失或掠奪,盡管他們無奈的背后也含有贖罪的心理。

一、心靈的扭曲

《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是莫里森的處女作。在1980年的一次訪談中,她把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動力概述為描寫“在文學(xué)中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未曾認真對待過的人物——那些處于邊緣地位的小女孩”③。故事講述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孩佩科拉一年間的悲慘遭遇。佩科拉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粗暴、同學(xué)的嘲諷和成年人的冷漠之中,她多么渴望能像白人小女孩那樣得到父母和他人的愛!她誤以為自己失去愛的根源是沒有一雙可愛的藍眼睛,夢想有一雙無與倫比的藍眼睛成了她癡迷的追求目標(biāo),并最后墜入了瘋狂狀態(tài)。

《最藍的眼睛》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小說分秋、冬、春、夏四個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者克勞蒂亞的回憶為引子:秋天,佩科拉走入這個只愛“藍眼睛”的社會;冬天,她迎來了生命中最殘酷的季節(jié);春天,她遭生父強暴懷孕了;夏末,她產(chǎn)下一個死嬰。作者用四季來命名小說的四個部分,其用意在于表明佩科拉悲劇的必然性。

佩科拉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里。母親波琳由于長期受白人文化價值觀的浸染,早已把愛的創(chuàng)造力轉(zhuǎn)移到白人雇主的家里:她喜歡愛撫那白膚金發(fā)的小女孩,但厭惡自己的親生骨肉,嫌棄他們既黑又丑;她把主人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但聽任自己的家一片混亂④。波琳拋棄了自己的黑人價值觀,已墮落成被白人文化價值觀剝蝕的軀殼,最后陷入分裂的黑人自我的深淵。

榮格認為,只有在健康的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下,人格才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否則,不健康的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必定會造成畸形的人格⑤。佩科拉的父親喬利由于缺乏教育,他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更具人格分裂的極端潛質(zhì),他對女兒欲愛不能,強奸女兒成為人格分裂的極端表現(xiàn)形式。當(dāng)他強奸女兒時,他正被女兒的強烈感情包圍著。他很想使女兒擺脫孤獨無助、缺少愛憐的狀態(tài),但有疑惑:“他那粗糙的手掌能拿出什么可以讓她微笑?他對生活和世界的見識有多少對她有用?他那粗壯的胳膊和糊里糊涂的頭腦能完成什么事,使他贏得自尊,并使他相應(yīng)地得到她的愛?”⑥喬利思想上的混亂、自我的分裂和性本能的沖動使他混淆了愛和欲、親情與暴力、父親與戀人的區(qū)別。他的“愛”(亂倫)最終毀了自己,也害了女兒??梢哉f,父母親分裂的人格是導(dǎo)致佩科拉精神分裂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莫里森在《最藍的眼睛》中不僅展示了白人文化沖擊下黑人心靈的扭曲,而且突出了愛(性愛與母愛)的主題,但是在白人文化價值觀占主導(dǎo)地位的社會背景下,美國黑人的性愛被扭曲,母愛也是那么蒼白無力。敘述者克勞蒂亞曾如此回憶母親的愛:

“愛,粘稠,深厚得像阿拉加牌糖漿一樣,悠悠地滲過開裂的窗戶。我聞得到——還嘗得出——甜甜的,有股霉味,還摻合一點冬青油的味兒——滿屋子都是的。它粘在了結(jié)滿霜花的窗欞上,我的舌頭也被粘在那兒了。它隨著膏藥覆蓋在我的胸前,當(dāng)我睡著時法蘭絨布松了,清新、凜冽的氣流在我的喉嚨處吹出風(fēng)的輪廓,使我感覺到它的存在。夜深了,我干咳得厲害。有腳步便會悄然而來,有一雙手便會重新把法蘭絨布裹好,再蓋好被子,并在我的額頭擱一會兒。因此每當(dāng)我想起秋天,我就想到一個不想我死去的人,還有她的一雙手。”⑦

作者用細膩的、深情的語言描述了深厚的母愛,正是這厚重的母愛保護著孩子健康的人格。佩科拉由于缺少母愛而變得迷茫,變態(tài)的父愛促使她的人格分裂,最終走向精神的崩潰。

二、愛的缺失或掠奪

《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莫里森唯一的一部以男性為主人公的作品。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奶人”(Milkman)的黑人青年的成長歷程,奶人歷經(jīng)艱辛,終于得到了寶物——黑人的文化之根和自身精神的充實。

奶人雖然生活在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衣食無憂,但是他的家人缺乏生活的氣息。他吃奶到六歲左右,所以得了“奶人”的綽號。父親梅肯是個守財奴,與子女之間除了批評就是命令,他視妻子露斯為玩偶,毫無夫妻感情可言。露斯受感情饑渴的折磨,把死去的父親(生前是個有名望的黑人醫(yī)生)當(dāng)作秘密的情人,經(jīng)常到公墓,在那兒一連幾個時辰躺在他冰冷的墳上,以證明自己曾被愛過,但這被梅肯抓著把柄,指責(zé)露斯與岳父關(guān)系曖昧:岳父死時,露斯“躺在他的身旁。赤裸裸的像一條牲畜欄里的狗,在吻他。他是死人,一付蒼白、浮腫而又瘦骨嶙峋的樣子。她把他的手指含在她的嘴里”⑧。這種喪失父愛和夫妻情愛的尷尬迫使露斯寄希望于兒子,她不愿兒子長大,離開自己,但是奶人“已長大到已經(jīng)知道厭煩他母親那淡而無味的奶水的時候了”⑨,再加上父親的反面宣傳,他非常討厭母親的怪癖,他曾在夢中看到一個景象:“那景象在他的腦海里發(fā)展變化著,兩個人和他母親躺在床上,一個人叼著一個奶頭?!雹鈮糁械膬蓚€人指奶人和他的外祖父,這個夢中亂倫的景象使得奶人誤解了母愛?!八嘈潘诶潇o地、清清楚楚地思考著。他沒有愛過他母親,但一向知道母親是愛他的。而現(xiàn)在這種愛在瓦解,他懷疑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什么人喜歡他?!蹦倘艘寻涯赣H想像成“一個愚蠢、自私、有怪癖而且多少有些淫亂的女人”。

母親的形象在奶人心中的扭曲加劇了他對家人的厭惡。他最愛去的地方是姑媽彼拉多家,可他沒有真正理解彼拉多的愛心對他人生的意義。他居然利用彼拉多的關(guān)心和呵護對這個家庭進行了“掠奪”,即對彼拉多女兒的愛女哈加爾始亂終棄。哈加爾比奶人長幾歲,開始時奶人主動接近,終于贏得哈加爾若即若離的愛情,可這有點亂倫意味的戀情持續(xù)了十二年,等哈加爾“把責(zé)任心放在了他們關(guān)系中間;而他卻在考慮著如何脫身”。奶人決定結(jié)束他們的關(guān)系,并不是因為亂倫的壓力,而是厭煩了她的深情:“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十二年多,他已對她厭倦了。她的那些怪脾氣已不再富于挑逗性了,奶人已經(jīng)對那種不需懇求,不需費多大力氣做什么困難的事使他輕易得手的性愛感到了厭煩。他甚至連錢都不必給。他可以如此隨便,機會如此之多,做這事已經(jīng)沒有了什么味道。想到她對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刺激了,脖頸里的血液也已不再在血管里沸騰了?!惫訝栆粺o所求的付出讓奶人覺得索然無味,在他的心目中,“她成了第三杯啤酒。不是那一喝下去心里舒服得幾乎要流淚的第一杯,也不是擴大了第一杯的美滋滋的感受的第二杯,而是那只因為那里還有一杯因而喝下去的第三杯。你之所以把它喝下去只是因為喝了對你沒有什么害處,喝不喝沒有什么區(qū)別而已”。

奶人的這種不負責(zé)任的行為,讓哈加爾在精神痛苦中萎縮,在思念的煎熬中死去。奶人的亂倫戀情掠奪了哈加爾的愛,也破壞了這個黑人女性家庭的和諧與活力。

三、贖罪心理

2003年,繼莫里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十年,她的長篇小說《愛》(Love,2003)問世。這篇小說篇幅較短,但初讀起來頗感吃力。《紐約時報》的書評稱:“一如莫里森女士以前的許多小說一樣,這個故事也是從多個視角講述的,時間上也來回穿梭。這一方法導(dǎo)致了敘述上的刻意遺漏,目的是營造一個神秘的氛圍,讓讀者無法得知角色過去的某些重要秘密。”

《愛》講述了比爾·科西家族的盛衰,故事圍繞科西的遺產(chǎn)與科西家的女人展開。比爾·科西是某黑人飯店、東海岸最著名的黑人度假勝地的老板,妻兒過早去世,丟下兒媳梅和孫女克里斯廷??莆髋c一個神秘的妓女克萊秀過往甚密,卻又選擇他孫女的好朋友——當(dāng)時僅有11歲的希德做了續(xù)弦,然而他在遺囑中草率地將財產(chǎn)全部贈給克萊秀。為了挽救危局,廚娘兼管家的L改寫了遺囑,保護了希德和克里斯廷的利益。在爭奪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過程中,希德與克里斯廷反目,直到兒時的回憶化解了她們之間冰冷的戰(zhàn)爭,長達幾十年的恨終于被愛的暖流融化。

比爾·科西是位封建式的專制者,他對自己、對家中婦女的戕害渾然不覺。作為一個暴發(fā)戶,科西“對抗歷史”的方式是一種力量,一方面讓其他富有的黑人體會追求生活的樂趣,為長期以來人們對黑人的“窮”與“富”形成的成見辯解:“把所有的黑人都想成骯臟的窮人,把那些干凈富有的黑人,那些賺了好多錢并保管得好的黑人當(dāng)成是某種讓人慚愧的奇跡,這樣的想法讓所有的人都舒服。白人喜歡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有錢有頭腦的黑人使他們不安。黑人喜歡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在那些日子里他們相信貧困,相信它是一種美德,是誠實的確鑿的標(biāo)記。太多的錢包含了罪惡的氣息和別人的鮮血??莆飨壬辉诤?,他想為那些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那些研究對抗歷史的各種方式的人找個玩樂的地方?!绷硪环矫?,他想以自己在金錢上的慷慨博得貧窮黑人的尊重。這樣,人們會諒解他的不良行為,為他辯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娶希德,這個荒唐的、亂倫般的婚姻得到了多數(shù)黑人的諒解。

其實,受科西傷害最深的就是希德,她嫁給科西時才11歲,是一個懵懵懂懂的花季少女。她出生在名聲不佳的約翰遜家族,家有五個兄弟,三個姐妹,生活非常凄苦。人們對科西選擇希德為續(xù)弦眾說紛紜。希德親耳聽到的議論是科西要“保護”她,使她免受其他女人的傷害。還有人說,科西是為了生孩子,希德的年紀(jì)保證她是處女,最適合當(dāng)母親。梅認為,希德的父母為了錢,才出此下策。L的理由最具代表性,她認為科西的選擇是出于贖罪心理。

在隔離的時代,一個黑人財富的原始積累必定包含一定的血汗和淚水。科西的財富源自父親的114 000美元,這筆錢代表著祖上不光彩的發(fā)家史,因為科西的父親是在20世紀(jì)初通過向白人警察報告黑人行蹤而積累了這些“賞賜”。祖輩欠下黑人的血債在科西的心里留下陰影。他開辟度假勝地為富有的黑人提供美食和娛樂的場所,他對社區(qū)、對窮黑人的“好”可能就是出于一種贖罪心理。甚至L認為,科西娶11歲的希德為妻,是為了證明自己不像那些“沒有心腸的白人”。

實際上,科西亂倫式的婚姻并沒有蕩滌他心靈的罪惡,他的行為傷害了家中所有的女性。他的兒媳梅因他娶希德的荒唐行為而無法教育自己的女兒,內(nèi)心非常尷尬,梅還要教導(dǎo)這個11歲的“婆婆”來管理家人。孫女克里斯廷曾是希德的好友,因祖父的介入,兩個年齡相當(dāng)?shù)呐⒁幌伦幼兂闪俗婺负蛯O女,二人關(guān)系日漸疏遠,甚至成了敵人。這場荒唐婚姻的主角希德更是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她對自己的約翰遜家族沒有絲毫的感情,她始終認為母親把她“賣”給了科西。因為科西的“輝煌”形象,她不得不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以證明科西的選擇是出于對她能力的肯定。但是,科西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亂倫婚姻感到羞愧,繼續(xù)在外面鬼混,這對希德精神上是個極大的傷害。希德也曾為婚姻抗?fàn)?,在年輕時還生出與人私奔的念頭,只是相約“永遠”的情人一去不返,因而夢想破滅。

《愛》的故事發(fā)生在民權(quán)運動前、中、后時期,以愛的異化為線索,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民權(quán)運動對黑人生活狀況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希德的悲劇表明民權(quán)運動并沒有解決性別問題。實際上,民權(quán)運動過分強調(diào)種族問題,而基本忽視了性別問題,在民權(quán)運動中性別壓迫仍是嚴(yán)重的問題。在婚姻上,女性仍處于從屬、孤立無援的境地;就婦女地位而言,婦女的自我意識還是被禁錮著。

四、結(jié)語

從《最藍的眼睛》到《愛》,莫里森以其獨特的認識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主人公在極限生存空間的張力中掙扎和頑強抗?fàn)?,展現(xiàn)了黑人的悲劇命運,她以一種現(xiàn)代悲劇的眼光對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生存狀況進行了反思和深刻的揭示,尤為可貴的是她對愛的異化的思考:在黑白文化的強烈沖擊下,物質(zhì)利益拷打著美國黑人的心靈,他們的精神家園有崩潰的危機,母愛的喪失、父愛的無能和情愛的變異迫使美國黑人的愛在異化,亂倫便是其極端的表現(xiàn)形式。

托尼·莫里森的小說創(chuàng)作始終關(guān)注黑人女性的命運,她說:“身為黑人和女性,我能進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進入的一個感情和感受的寬廣領(lǐng)域?!蹦锷钊氲胶谌伺缘木袷澜?,了解她們的生活和愛。同時她又密切關(guān)注黑人男性的體驗:他們是性別壓迫的施害者,但在種族壓迫的環(huán)境下,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的心靈遭扭曲,人格被分裂,以致于愛是那么蒼白、無能為力,亂倫成了極端的表現(xiàn)形式;他們對戀情的不負責(zé)任,視婚姻為兒戲的態(tài)度是導(dǎo)致黑人女性悲劇的直接原因;他們以犧牲女性的幸福為代價來換取自己良知的行為是荒唐的。

莫里森在小說中巧妙地編織亂倫的情節(jié),把“愛”的另一面展現(xiàn)給讀者,引導(dǎo)讀者思考亂倫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蘊含的意義,這也正體現(xiàn)了莫里森作為一個黑人女性小說家的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注釋:

②王守仁、吳新云:《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說創(chuàng)作》,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第210頁。

④⑥⑦(美)托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陳蘇東、胡允恒譯,南海出版社,2005年,第101頁,第127頁,第14頁。

⑤(瑞士)卡爾·榮格:《榮格性格哲學(xué)》,李德榮譯,九州出版社,2003年,第292頁。

猜你喜歡
科西希德莫里森
臭希德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眾痛批
諾貝爾獎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歲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論莫里森《孩子的憤怒》的藝術(shù)張力
最佳拍檔
問題設(shè)計 品位體驗
關(guān)于莫里森小說《愛》中“愛”的主題思考
對一個高貴生命的敬畏與禮贊
米兒咱·穆罕默德·海答兒《熱希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