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蘭
[摘要]1991年版迪士尼經(jīng)典動畫片《美女與野獸》改編自法國古老的神話故事,它旨在告訴人們善與美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從野獸自身、女主人公貝兒和野獸的情敵三個視角來看,野獸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癡情男人,它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完美融合體現(xiàn)了野獸不朽的人格魅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野獸的完美形象。
[關(guān)鍵詞]善;美;本我;自我;超我
《美女與野獸》這個法國古老的民間故事流傳至今,仍廣為傳誦。1756年法國作家Madame LePrince de Beaumont在一本雜志上發(fā)表的《美女與野獸》是最權(quán)威的版本。幾百年來這個故事已經(jīng)被譯成多種文字,并且被改編成電影或動畫片來展示它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哲理。1991年版迪士尼經(jīng)典動畫片《美女與野獸》為傳統(tǒng)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膾炙人口,風靡全球。本文主要根據(jù)該動畫片的故事內(nèi)容,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分析野獸的人格之美。
一、野獸自身的人格發(fā)展
動畫片《美女與野獸》講述的是美麗的女主人公貝兒的老父親在森林中迷路,被狼群追趕誤入林中一個古老的城堡,老人坐在城堡主人的椅子上,踩著主人的腳踏凳,披著主人的斗篷,正喝著熱茶取暖,這時,一只龐大的、面目猙獰的野獸突然出現(xiàn),狂吼道:“這里來了個陌生人,你是誰?為什么到這里來,你不受歡迎!你看什么?你是來看野獸的嗎?”老人解釋說迷路了,只想借住一個晚上,野獸怒吼說:“好,我給你個過夜的地方?!币矮F于是把老人當成囚犯關(guān)起來。當貝兒來到城堡解救父親,野獸一把揪起貝兒,大叫:“你在干什么?”貝兒驚問:“誰?”野獸說:“這兒城堡的主人?!必悆汗蛟诘厣险f:“我是來找我爸爸的,求求你把他放了吧,他生病了。”野獸說:“他不該闖進這里。”貝兒繼續(xù)苦苦哀求:“他會死的,求求你把他放了吧,我愿意做任何事。”野獸說:“你什么也不能做,他是我的囚犯?!睆囊矮F的第一次出場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一種動物的外表和人對獸的恐懼感和距離感。野獸的城堡被人闖人,它的東西被別人使用,它自以為別人專門來看它丑陋的外表,而后貝兒又闖入它的城堡要帶走它的囚犯,它大為惱火,它的領(lǐng)地和尊嚴受到冒犯,它最不愿意讓人知道的隱私被揭穿了,因此它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本能兇殘的一面。野獸獸性的爆發(fā)可以從精神分析的心理理論進行闡釋。在弗洛伊德看來:“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難接近的部分,同時又是最強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類本能的性的內(nèi)驅(qū)力和被壓抑的習慣傾向。目的在于爭取最大的快樂和最小的痛苦。野獸心理和生理的沖動受到刺激,內(nèi)心沒有得到平衡和滿足,唯樂原則沒有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不快,勢必要心靈扭曲而報復,以減少緊張的意向。…試問人世間又有幾人奇丑無比不自卑自閉、性格孤僻、脾氣暴躁、甚至人性扭曲,還能心胸開朗、坦然面對呢?更何況孤獨無愛的城堡之中的困獸呢!由此可見,野獸的“獸性大發(fā)”也是我們?nèi)说谋灸芩鶠椤?/p>
貝兒情急之下想出一個辦法,對野獸說:“讓我來代替他吧。”野獸詫異地問:“你?你愿意代替他?”貝兒說:“假如我愿意,你就會放他走?”野獸立刻改變態(tài)度,回答道:“會。”停頓一會又說:“但是你得答應(yīng)永遠留在這里?!碑斠矮F一聽到貝兒說要代父留下,它的心里就起了微妙的變化,潛意識中有自私的需求。野獸心想,如有美女相伴,他或許能夠得到愛情,解除身上的咒語。這是野獸為了滿足本能需要的反映,具有功利主義意圖?!盀榱舜龠M個體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互作用,作為無意識的本我必須通過自我來進行調(diào)整。”野獸帶貝兒去她的房間,對她說:“我希望你會喜歡這里。假如你需要什么,我的仆人會拿給你。待會你要跟我一起吃晚餐,但這不是要求?!币矮F的仆人對它說:“主人,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善良美麗的女孩也許會解除咒語?!币矮F說:“我當然有,我又不是傻瓜?!币矮F的一番殷勤討好無非是為了獲得美女的好感甚至愛情,解除咒語,它的言行也暴露了它的真實企圖,一切都是為了本能欲望的滿足,而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愛。
貝兒參觀城堡,無意中闖入野獸存放魔咒玫瑰的禁區(qū),和野獸激烈沖突,逃出城堡。不料群狼圍攻貝兒,貝兒險些喪命,這時野獸突然出現(xiàn),從狼群中救出貝兒,自己卻受了傷。從中可以看出,野獸不放心貝兒,跟隨她出堡,見貝兒有難,不顧危險,挺身而出,可見野獸確實愛上了貝兒。這一段是故事的轉(zhuǎn)折點。野獸知道貝兒喜歡讀書,于是把自己的大圖書館送給她,這次是它發(fā)自內(nèi)心地討貝兒歡心。他們共進晚餐,在花園中漫步,野獸正要下跪向她求婚,這時貝兒突然憂傷,思念老父。野獸不忍心貝兒傷心難過,遂放貝兒回家。貝兒的離開意味著野獸魔咒不能解除,它將永遠不能返回人類,希望徹底破滅,他著實痛苦,但他沒有獸性大發(fā),而是學會了忍耐、堅持、延緩要求,這是野獸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的體現(xiàn),是唯實原則在起作用。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遵循現(xiàn)實原則的,因此它既是從本我中發(fā)展出來,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中介。通過‘二級思維過程,即我們一般稱之為知覺和認知的思維?,F(xiàn)實地解除個體的緊張狀態(tài)以滿足其需要?!必悆阂蠡丶姨酵细?,野獸不愿貝兒離開,但是他寧可自己傷心也不愿美女感到任何不安。這就是說,經(jīng)過相處了解。野獸不再是出于自私需求,而是真心愛慕貝兒,他為貝兒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真愛。讀者讀到此處不禁為野獸的這種高尚純真的愛而深深震撼,這哪里是個野獸,分明是個癡情男兒嘛!這種為了愛而寧愿放棄自己的希望,壓抑自己對愛的追求和渴望,這是多么高貴的品質(zhì)!野獸的“性本能欲望和自我需要受到巨大的創(chuàng)傷性壓抑,正是如此,生命的驅(qū)力在壓抑中得到升華”,升華到一種至高至善至美的境界!野獸不僅對貝兒心懷愛意,而且對他的情敵加斯頓也充滿寬容和仁愛。加斯頓攻打城堡,野獸無意抵抗,即使加斯頓向它瞄準射箭,它都不躲閃,說明貝兒的離開確實使它心如死灰。加斯頓決意殺死野獸,不料卻跌倒在懸崖邊,這時野獸伸手把加斯頓拉上來。此時野獸完全可以不理睬置它于死地的情敵,但它沒有見死不救,而是以德抱怨,這是多么寬宏大量的胸懷。“弗洛伊德指出,超我代表著道德標準和人類生活的高級方向。超我有是非標準,它不僅力圖使本我延遲得到滿足,而且也會使本我完全不能獲得滿足?!币矮F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自然發(fā)展。水到渠成,融為一體,構(gòu)成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體,這正是野獸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本文的獸性和本能決非貶義,而是客觀地將此看成人的生命驅(qū)力,生命之源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存在于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決定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永恒力量?!薄氨疚沂侨烁竦挠来娉煞?,代表著尚未馴服的激情?!比欢鵁o論是人還是獸,都要生活在一個社會群體中,在一定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的約束和指引下,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滿足個體的欲望時,有所選擇和放棄,才能達到共存、和諧。而野獸也正是做到這一點,它身上的咒語才能解除,恢復王子的風采。當初王子無情殘忍,仙女于是施加法術(shù)。
將其變成野獸,只有當它具有仁愛之心,并贏得一位少女的真愛才可解咒。故事中的仙女應(yīng)該代表社會道德的執(zhí)法者。我想寓意在于:只有本我欲望滿足,沒有自我節(jié)制和超我犧牲,人就退回到最低級的獸;有了自我的調(diào)控和超我的創(chuàng)傷性壓抑,獸就升華到人。
二、貝兒眼中野獸的人格變化
從貝兒對野獸的相識、相知到相愛的全過程,再度體現(xiàn)了野獸的人格美。當貝兒代父為囚時,她認為野獸會把她關(guān)在牢里,甚至有可能當晚就會吃掉她。她第一眼看到的是野獸獸性的外表,在她眼里,野獸就是野獸,這是貝兒對野獸本我的認識。但通過野獸從狼群中救她,野獸和她一起給小鳥喂食,和她一起讀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等等,貝兒感受到野獸的勇敢、真誠、愛心和善良,這時的野獸在貝兒意識之中已不再是獸,而是人了。在所謂的人和野獸之間貝兒寧愿喜歡野獸,不喜歡加斯頓的粗俗和自大,她喜歡的是野獸身上的真、善、美,這正是野獸本能欲望和自我調(diào)控的體現(xiàn)。貝兒的喜歡正是對野獸自我約束和調(diào)節(jié)的認可。野獸的自我監(jiān)督和限制并沒有妨礙本
,我,而是幫助本我最終獲得快樂。當貝兒回到城堡,野獸奄奄一息地說道:“你回來了,還好,我能看到你最后一眼”,然后死去。貝兒悲痛欲絕,終于表露愛慕之情,奇跡出現(xiàn),野獸變成王子,二人幸福地翩翩起舞,故事達到高潮。貝兒最終選擇的是野獸內(nèi)在的心靈美、品德美,同時也說明了野獸的本我和自我達到超我的境界,達到人格的完美巔峰。弗洛伊德的超我和本我有其對立沖突的一面,過度的超我會損害本我,野獸為愛寧愿放棄希望,用愛寬恕情敵就是例證。但是超我代表“良心”和“自我典范”,能感天動地,最終贏得自我和本我。野獸終于得到貝兒的愛而恢復王子原形,本我的性本能得到滿足,生命得以延續(xù)。本我是生物體的原始力量的來源,也是生命之根本。貝兒本性純真,寬厚仁愛,代父受罪,是美的化身,這種高尚美德最終得到回報,和王子喜結(jié)良緣,他們的結(jié)合至真至美。
三、情敵加斯頓的陪襯
加斯頓高大強壯,英俊瀟灑,是許多女孩心中的偶像。但他庸俗狂妄、自私專橫,和野獸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向貝兒求婚只是看中了她的美貌,遭到拒絕之后,暴跳如雷,發(fā)誓要強娶貝兒。他伙同他人把貝兒的父親關(guān)進瘋?cè)嗽?,企圖要挾貝兒和他成親,又煽動村民和他去攻打城堡,在野獸把他救上懸崖時,他卻恩將仇報,用刀刺殺野獸,結(jié)果自己墜下懸崖。在他看來,野獸是個兇殘的獸類,可他實際上比獸類還狠毒。他認為野獸不應(yīng)獲得人的愛,但是他卻采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威脅貝兒嫁給他。相比之下,人不如獸,正如仙女所說,判斷一個人不應(yīng)只看外表,更應(yīng)看重內(nèi)在。加斯頓自始至終停留在本我層面,缺少自我的約束和超我的凈化,當然看到的只是獸,做的事也不是人該做的,又何嘗能體味到野獸的仁善之美呢!最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皆有因,善惡皆有果,人獸輪回,或許這些就是這個神話故事想要人們參悟的人生哲理吧。
四、結(jié)語
動畫片《美女與野獸》寓含的善與美是世間永恒的主題,而野獸的人格美也正是這個古老的民間傳說亙古持久的魅力所在。王子心無善意,被咒為野獸,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心靈洗滌,人格提升,終返人性和人形。從貝兒對野獸的恐懼、接近、相知到相愛的心路歷程,表明了貝兒對人的本質(zhì)的認識和理解。也見證了野獸從獸到人的飛躍的全過程。本我、自我和超我在野獸身上形成完美的統(tǒng)一。無論是人,還是獸,都有這三者的體現(xiàn)。野獸展現(xiàn)的不僅是人格之美,而且是生命之美,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