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應用到圖像、音樂、語言、手勢等其它符號資源上,因為它們也參與語篇意義的生成,同樣具有系統(tǒng)性、功能性(即同時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及層次性,并提供了一套同時分析圖像、音樂和文字相互兼容的術語,具有跨學科、應用性強特點,能在新媒介時代對電影戲劇、廣告、網(wǎng)站頁面設計、大型演出及舞臺表演、排版、音樂、教科書設計、教學等多領域發(fā)揮指導作用,與傳媒學、批評話語分析等有緊密聯(lián)系。本文嘗試運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為范例,初步探討其對于大型廣場表演的應用性。
OHalloran(2004)提出一個分析電影視覺圖象與聲響的分析模式:先從電影的類型、形式及風格區(qū)分,再從級階角度:電影情節(jié)、程序、場景、場面調(diào)度、畫面、人物、元素去分析電影。
模態(tài)選擇因素
從圖2可看出有個元語言,分為三部分:語音(主要是聽覺),圖形(主要是視覺上),圖示(主要有空間上),它們最終由語境決定。模態(tài)選擇因素是出于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意義選擇、模態(tài)形式、媒體實體。
Kress(2001),所有的模態(tài) (視覺的、姿態(tài)的、動作的、聲音的) ,像語言一樣,在社會使用過程中形成社會資源的模態(tài),具有意義潛勢。當符號制造者在這些意義網(wǎng)絡中進行選擇。設計者根據(jù)多模態(tài)符號 的信息, 選擇它們意義潛力來吸引訪問者的興趣。對訪問者來說,“信息是選擇的過程,經(jīng)他們轉(zhuǎn)換成為知識 ”。Kress(2004)認為設計,是在一定語境下進行的,由設計者的利益動機驅(qū)使的,符號經(jīng)過生產(chǎn)、(分配)、理解一系列轉(zhuǎn)換。如果表達信息時有多種方法,就要傳遞的內(nèi)容或意義來說,哪一種模態(tài)最好,哪一種模態(tài)在塑造信息時最能符合設計者、使用者需要,要考慮每一個模態(tài)如何被用來與其他模態(tài)一起產(chǎn)生意義。Jewitt(2006),模態(tài)的選擇與模態(tài)本身的功能專業(yè)性、模態(tài)負荷、模態(tài)可供性緊密相關,用哪種模式是出于歷史和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也是出于模態(tài)本身特性而加以選擇的。
二、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類型、主題及風格
對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采用的文本是CCTV版。首先此次開幕式基本風格是現(xiàn)代感的夢幻、浪漫的,展示民族自信,如同中國寫意畫和筆墨意境。主題是“禮之用,和為貴”。類型是大型的多媒體廣場儀式,具有奧運會開幕式的一些特定功能和程序。意識形態(tài)(即文化語境)決定開幕式表現(xiàn)人性、和諧特點:整齊和個體相結(jié)合,以整體感覺為主,也強調(diào)細節(jié)和個人。媒體實體模態(tài)決定特點是人多、整齊,運用大量煙花和多媒體技術。情景語境(語域):語場上要安排奧運的特定儀式和展示中華文化;語旨上要拉近與世界人民的關系,是平等、友好的;語場是晚上的大型廣場表演,并運用高科技多媒體如燈光。
情節(jié)
整個開幕式以歷史為線索來結(jié)構(gòu),通過畫卷模態(tài)的時間流動感,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儀式部分,包括歡迎儀式、展示奧運五環(huán)、中國國旗入場、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這部分約14分鐘。第二部分文藝表演《美麗的奧林匹克》分為《燦爛文明》、《輝煌時代》兩篇,約50分鐘。第三部分儀式部分,包括運動員入場式、北京奧組委主席致辭、國際奧委會主席致辭、中國國家主席宣布開幕、會旗入場、奏會歌、升會旗、運動員代表宣誓、裁判員代表宣誓、放飛和平鴿、場內(nèi)火炬?zhèn)鬟f及最終的點火儀式,以及到最后的歡慶焰火。這部分將近兩個半小時。
場景、場面調(diào)度、畫格、
本文分析的重點是開場(畫卷的打開、歷史的腳?。?,文藝表演。
開篇的畫面是一個從空中俯視視角,瀏覽者地位高于客體視角,有回溯歷史的感覺,一個卷軸打開在廣場中間打開,鏡頭5秒鐘以上,讓人回味無窮。根據(jù)Kress(1996),權勢關系則由觀察者與客體的垂直關系來體現(xiàn):如果客體比瀏覽者更具權勢,瀏覽者需要仰望它, 客體給人以一種居高臨下壓抑的感覺;否則, 瀏覽者與客體地位平等,可平視;瀏覽者地位高于客體視角可為俯視。29個巨大的焰火腳印以俯視的視角,沿北京中軸線從南城門永定門一步步邁向鳥巢,一串“歷史的腳印”映上北京的夜空。蔡國強說:“想象一個看不見的巨人,在地球上走過去。鳥巢和奧運村在中軸線,從時間和空間上,都與過去的歷史發(fā)生關系。”
文藝表演展示中國悠久歷史,突出歷史上中國對世界文明所作的貢獻和現(xiàn)代風貌,其中《燦爛文明》包括文字、活字模和竹簡、戲曲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禮樂。開篇片中有片,通過屏幕投射關系引出紙張歷史。“畫卷”是視覺暗喻,是張藝謀在整個開幕式中的核心創(chuàng)意,而且貫穿始終,如畫卷上展開九段表演,既有概括性,又有包容量,獨舞的演員在紙上,孩子給它著色,運動員入場會在紙上踏出七彩的足跡,最后羅格站在這張畫卷上講話。選那些最有代表性如四大發(fā)明表現(xiàn)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部分:紙和火藥,分別體現(xiàn)在高科技的LTD上和煙花上,指南針在海上絲綢之路以道具形象出現(xiàn),活字印刷術以897個能夠自如升降的框架,動靜起伏組成圖形、文字和動態(tài)效果的機械化活字模表現(xiàn)?!昂汀弊痔幱诋嬈林虚g,處于信息中心;并且書畫同形,“和”既是字又是畫,充分利用了漢字形象的特點;并且孔子三千弟子朗誦“和為貴”,聲音模態(tài)與視覺模態(tài)形成了呼應。Kress & Leeuwen 特別指出,構(gòu)圖意義必須遵循信息價值、突出度和取景三個原則。其中信息價值指在視覺語篇中各種成份因為所占位置不同,從而擁有不同的價值。如左右代表舊新信息的區(qū)分,其中左邊代表已知信息,右邊代表新信息;上下是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區(qū)別;中央/邊緣位置分別排列主要信息和次要位置。如奧運五環(huán)徐徐升起,處于構(gòu)圖中的上方表示一種理想,而下方的人們表示一種現(xiàn)實,體現(xiàn)人全世界人民追求奧運精神。活字模謝幕時用近鏡頭,拉近了人際關系,表現(xiàn)活字模下面的表演者,在表現(xiàn)團體力量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尊敬人性、個體。方形常常表示無機物、科技;而圓形、弧形常表示生物,如活字模常常以方形出現(xiàn),表示其科技性;而《輝煌時代》中表現(xiàn)自然時打太極的表演者形成的是圓形。
《輝煌時代》分這三場景,從《星光》到《自然》,再到《夢想》,使下篇展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代中國?!缎枪狻罚嬀硗耆氰踩盒切纬傻漠嬀?,彈鋼琴的朗朗和小女孩處于畫面中心,是用光亮預示著中國的光明現(xiàn)代,人群匯集成一只鴿子的形狀,鴿子化成一個綠色的鳥巢,到一個孩子在空中放風箏,通過慢速來表達飛翔感、浪漫感?!蹲匀弧繁硌莸奶珮O,以及一群孩子和老師在上課,運用了自然的聲音、自然的影像,孩子們上課在講自然、這些各種具體符號直觀表達了抽象符號太極,人與自然天人合一之意?!秹粝搿钒l(fā)光的太空人,一個地球冉冉升起,唱起主題歌,“笑臉”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視覺模態(tài)與音樂模態(tài)同現(xiàn),加強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和諧世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愿望。
三、結(jié)論
現(xiàn)代技術條件下模態(tài)選擇的程序是由以下因素決定: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意義選擇、模態(tài)形式、媒體實體模態(tài)。選擇的主導因素是由思想、體裁、語域及模態(tài)的功能專業(yè)性而決定的。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經(jīng)過符號的生產(chǎn)、(分配)、理解一系列轉(zhuǎn)換,通過主題選擇模態(tài),用典型的形象,來透射更多內(nèi)在的含義,體現(xiàn)了和諧的意識形態(tài)。張藝謀導演結(jié)合科技手段、造型、人的表演、文化符號,以視覺模態(tài)為主,聲覺模態(tài)、動作模態(tài)、文字等模態(tài)為輔,完成奧運會開幕式既定的儀式功能,又能折射出中國獨特的和諧文化。
參考文獻
1. Kress , Gunther & Theo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 M ] . London And Newyork : Routledge. 1996.
2.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M].London: Arnold. 2001
3. Kress, G. R.Reading Images: Multimodality, Representation and New Media. 2004
4. Jewitt, C.Technology, Literacy, Learning[M]. London: Routledge. 2006
5. Matthiessen Christian M.I.M., ‘The Multimodal Page: A Systemic Functional Exploration[C],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M], Terry D. Royce, Wendy L. Bowcher, Mahwah, 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2007
6. OHALLORAN, Visual semiosis in film [A], OHalloran, K.(ed.),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Continuum, 2004.
7. 張英&夏辰,張藝謀兩萬言細述開幕式幕后故事[N],南方周末, 2008-08-14
李妙睛:廣東商學院外語學院
責任編輯: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