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使文言文教學的比重加大,應該如何有效的實施文言教學,成為時下討論的熱點。本文從激發(fā)興趣,靈活處理教材,自主學習,重視課后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文言文 自主學習 興趣
新課程改革使文言文教學的比重加大,對于文言文教學的研究和探討也隨之升溫??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位老師都有自己教學的獨特之處。但是無論是經驗老到的老教師還是初出茅廬的新教師都深深的感受到教好文言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謔語“文言文,想說愛你不容易;想說教你更不容易”。學生甚至感嘆,稱文言文是語文中的外語。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筆者認為這是由于文言文離我們時代太久遠,學生學起來會有距離感,二則筆者也曾經遭遇到這樣的尷尬:根據江蘇新課程教學模式,高二語文上半學期期中就已經結束了所有的必修課程,進入選修部分,其中有一門選修就是《史記選修》,也是選修課程中首先開設的一門。猶記得學生拿出課本的表情,宛如進入地獄般似的唉聲嘆氣。第一節(jié)課后,一位學生跟著我到辦公室,說想和我交流交流,不曾想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覺得學文言文沒什么用,他離我們太遠了,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不會用文言文,寫作表達的時候更不會之乎者也?!惫识毯梦难晕?,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那么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實施文言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 指導誦讀,激發(fā)興趣
巴班斯基曾指出:“有的教師上課非常努力,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另一些教師好像并沒有特別努力,但得到了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后者的教學和教育活動都符合學生心理,很協(xié)調,一切活動都考慮學生的長處和短處,考慮到他們的興趣?!边@就告訴我們,后者教法能激起學生美感而引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潛心學習,定會有較好的收獲。文言文要采用朗讀法教學也正是欲符合學生心理,激起美感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
二、 熟讀教材,靈活處理
進入高中,文言文比重加大,篇幅也越來越長,特別是選修還有《史記選讀》、《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論語><孟子>選讀》、《唐詩宋詞選讀》等等,短短的一年半時間根本不可能全面兼顧,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熟讀教材,靈活處理,大膽取舍。
三、 強化預習,初識文本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對于文言文而言,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有難度,就更有必要在課前花時間去預習,筆者在教授每一篇文言文時都會預留三項課前預習:1、結合頁下注釋以及工具書疏通文意,并把疑難之處勾畫出來,留待課堂師生共同解決。如此教師對學生的總體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課堂講解也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沒有重點,學生學習也較有針對性。2、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誦讀課文,把情感難以把握之處做出記號,課堂交流。3、嘗試歸納文言現(xiàn)象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當然,學生的歸納多數時候必是不完全的,這就需要課堂上教師的指導。
四、 放手課堂,自主學習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中國古代早就有人指出“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而教人以漁,則將終身受用無窮?!钡聡逃业谒苟嗷菀矘O有見地地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除了傳授學生文化知識之外,還要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架好“橋”,備好“船”,提供“鑰匙”,語文課堂應該成為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也應把加強學法指導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否則,即使傳授了知識,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只能成為杜勃羅波夫所說“有學問的猿猴”,而決不會是能自主學習的人。大量實踐證明: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所以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學過程中要將主動權教給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應服從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文言文教學也是一樣。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只能是一名“指揮”,演奏交響樂的任務卻是課堂上的每一位“樂手”。你的指揮棒上發(fā)出的指令應該是有價值的提問,是引導學生去閱讀、思考、理解、探索的信號。
五、 引進寫作,古為今用
很多文言文作品,都蘊涵豐富的寫作空間,如能適當引導消化,可以激活整篇文章的學習。比如教《淮陰侯列傳》,可以挖掘的材料就太多了,譬如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和“人格”可以用韓信胯下之辱材料;話題“用人之道”可以用韓信亡楚投汗材料等等 。教《燭之武退秦師》,可以利用文章中未顯示的信息非常豐富的特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這些潛在的信息,想象燭之武夜辭鄭伯的情景,聯(lián)想鄭伯苦苦等待的焦慮,模擬燭之武到秦營時的受冷落的處境等等。這樣的指導與訓練,既領會了文章內核,又鍛煉了寫作,還培養(yǎng)了想象力,一石多鳥,何樂而不為?所以在平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材料的充分積累,對課文中的成語典故、名言佳句、優(yōu)秀詩、詞、文的篇段,均要學生熟記背誦,鼓勵他們在口語、習作、生活中靈活應用。
六、 及時鞏固,重視課后
“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要深刻領悟這句話。學生的課堂所學得到鞏固、得以延伸、拓展,并形成能力,才是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論語》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因此,注重課后的遷移拓展尤為重要。讓學生的課內所學在課外得以延伸拓展,以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總之,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確定地位是無可爭議的,我們必須根據時代發(fā)展方向,融會素質教育的要求,尋求文言文教學的最佳方式,探求文言書面語與現(xiàn)代語的最佳結合點,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p>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朱慕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