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梅
一、關于移情
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移情就是一種投射。弗洛伊德說過,人類總是把過去生活中對某些人的感知和體驗安到新接近相識的人身上,這就是“移情”。今天,雖然在精神分析領域里對“移情”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一般認為,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由對過去的記憶激活的。也就是說,過去生活經(jīng)歷中某些重要的人際關系在現(xiàn)今的人際關系中無意識地表現(xiàn)了出來。更通俗的來說,“移情”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著想,體會到與他人類似的情感,其實就是“換位思考”。
二、在德育工作中為什么要“移情”
傳統(tǒng)道德教育高耗低效的癥結在哪里?筆者認為,就在于過于工具化、理性化、知識化的教育過多占領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傳統(tǒng)道德教育認為,知識、認知才是道德發(fā)展的基礎,所以它注重認知,忽略情感,從而導致了道德教育的狹隘性、封閉性,影響了道德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而情感缺乏已經(jīng)成為道德教育的頑癥。
“育人以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離開了“育人以情”,那么“育德”就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乃至生命世界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本源性力量,是青少年思想意識、道德行為的發(fā)動者和鼓舞者。傳統(tǒng)道德教育認為,只有“曉之以理”才能“動之以情”。筆者的觀點與此相反,認為道德教育必須重視從“動情”到“曉理”的過渡,以真正發(fā)揮情感的紐帶作用。
至于如何“動情”,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青少年學會“關心”,而關心的心理本質(zhì)則是“移情”。
德育要使學生成為情感經(jīng)驗豐富的人、內(nèi)心世界豐富的人,就不能僅僅停留在關注學生是否有多少道德知識,而更應關注的是人是否有體驗,體驗到什么,追求什么樣的體驗,以及如何感受自己的體驗。對這種目標的實現(xiàn),“移情”起著核心作用。那究竟怎樣進行“移情”呢?
三、如何進行德育工作中的“移情”
如何進行德育工作中的“移情”,這是問題的重點。以本人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移情”工程。
1.教師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
在很多時候,教師做不到這一點,例子很多。有的教師對學生遲到的現(xiàn)象難以接受,尤其是班主任。他(她)往往認為我老師不能遲到,你學生也就一定不能遲到;我老師都能克服,為什么你就不能克服呢?所以一旦有學生遲到,這些老師就會數(shù)落個不停,也不聽學生的任何解釋,甚至讓遲到的學生在走廊上或教室門口站著以示懲罰?!胺凑憔褪遣荒苓t到!”接下來,學生的遭遇就有可能是在教室門口或是教室最后面站一節(jié)課,而他(她)的內(nèi)心深處,無人知曉,也無人愿意知曉。每當這樣的時候,教師難道就不能靜下心來聽聽這個學生遲到的原因嗎?也許他(她)真的是情有可原呢?在筆者的實踐中,由于老師的“移情”和理解,所以,學生如果是因為偷懶懶床而遲到,他們會主動承認錯誤,基本上,第二天也會改正錯誤;如果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如等不到公交車或者自行車壞了,學生首先會向我主動承認錯誤,然后再解釋原因,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是會接受他們遲到的正當理由的。
浙江電視臺的“談話”節(jié)目有一次介紹,一位老師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精神不集中,原來是在看信,于是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信給沒收了。下課后把該生叫到辦公室,屁股一沾凳子,就不分清紅皂白地對這名學生進行“教育”,還要求該生把這件事情轉告其父母,并讓他父母親自到學校來把信取走。最后,該生竟然從老師手中搶過信件,張口吞下,最終不幸噎死了……
這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什么這些教師要采取這么過激的行為?難道他們就不能保持冷靜,就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好好體會一下學生的感受嗎?就不能換一種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難道一定要等到事情發(fā)生了,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可以不這樣做嗎?更可悲的是,有些教師到最終還是想不通自己究竟錯在哪里。比如沒收學生信件這件事,那位教師明明可以對該生稍作提醒,然后繼續(xù)上課,課后可以單獨進行朋友似的交流。在這個基礎上,教育該生應當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并以學業(yè)為重。我想這樣的方式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接受的。
所以,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學會經(jīng)常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體會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多理解學生,多聽聽學生的說法,這樣,肯定對我們的德育工作是有益的。
2.正確地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在德育工作中,不僅我們自己要做到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也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譬如,引導學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通過這樣的“移情”,讓學生明白并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增進對父母的尊敬和愛戴,正確處理所謂的“代溝”問題。在筆者如今任教的班上,有一個名叫小潮(化名)的學生,來自一戶單親家庭,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已經(jīng)在上大學。小潮的父母離異后,兄弟倆都跟著媽媽生活。個中的緣由雖然不方便打聽,但是我知道,小潮的媽媽很艱辛,很不容易。而小潮本是一名聰明伶俐的學生,剛進五中時還是在實驗班,后來不知為什么(以前不是由筆者任教,我是在高三時接班的),小潮不僅學業(yè)退步,而且品行也越來越差。有一次學校收考試費用,明明他只需要交60元就夠了,但是他拿著學校的通知書騙媽媽說要交90元。媽媽相信了他,給了他100元整。但是當媽媽半夜起來上廁所時,發(fā)現(xiàn)小潮正要偷偷溜出門去。媽媽猜想兒子可能是要去通宵上網(wǎng),當場制止并沒收了那100元。第二天,媽媽親自來到學校繳費,并把一切告訴了我。當時我百感交集,尤其覺得,這位母親太不容易了。媽媽走了以后,我找到小潮,委婉地告訴他我知道的一切,然后給他講了一個相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自己的母親,也是一位單身母親,因為在我18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了,在我下面還有一個小我兩歲的弟弟。正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地將我和弟弟撫養(yǎng)成人……事后,小潮的行為果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一些讓人心暖的變化!
再比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看問題。通過“移情”使學生明白,每一位人民教師,他(她)的心肯定是善良的,只不過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對待老師也一定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老師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學生也要平心靜氣地要求老師聽自己解釋說明。這樣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聽的。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朋友、同學的立場上看問題。我相信,通過這些“移情”,不僅可以消除同學、朋友間的誤會,更可以增進友誼。因為,“理解萬歲”。
四、“移情”效果例談
采用“移情”的方法開展德育工作,雖然也有失效的時候,但總的來說,讓我收獲不少。
某一天的下午,我找到班里有早戀問題學生小軍談話。因為他平時偏內(nèi)向,所以談話開始前,我估計今天的談話難度較大。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小軍在一開始就對我表現(xiàn)出不信任的態(tài)度,首先是不愿意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其次是說話的過程中經(jīng)常流露“怎么說呢”,或者“我不知道”這樣的話語。我明顯感覺到了交談的阻力,這就是一種所謂的“阻抗”。于是我決定調(diào)整交流方式,首先與他建立一種信任的關系。
“我和你曾有過一樣的經(jīng)歷?!蔽覍⒆约航?jīng)歷的類似故事說給他聽,直接地給他心理暗示:你的問題不是孤立的,是普遍的現(xiàn)象,不用害怕。于是,我們之間障礙開始消除,學生也開始安靜下來仔細聽我的講話,問題的癥結終于解開了。并且,我們之間從此也建立起一種彼此的信任。目前小軍情緒穩(wěn)定,逐漸開朗,學習也越來越投入,并正確處理了早戀問題。之后,每次一見我,就是那種含羞的微笑,實在非??蓯邸?/p>
當然,筆者在這里也許把事情描述得過于簡單了些,不過意思很明確,“移情”確實有其獨特的效果,這是其他方法所難以達到的。“移情”也確實為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和成績。
記著,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中,或是在生活中,尤其對于德育工作者來說,要善于運用“移情”,多站在德育對象的角度看問題。我想,結果一定會“師生間更美好”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五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魯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