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春
前不久,由北京師范大學勞凱聲教授和中國少年兒童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共同主持完成的“當代中國少年兒童人身傷害問題研究”課題,對校園中少年兒童的隱性傷害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北京、上海、重慶、山西、山東、湖北、陜西、廣東、浙江、遼寧等10省市近6000名小學五年級至初中二年級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事實證明,隱性人身傷害在校園中如家常便飯,要讓隱性人身傷害遠離我們的孩子。就得看清隱性人身傷害的真面目,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預防對策。下面就隱性人身傷害的認識和預防作—探討。
一、認識隱性人身傷害
要認識清楚隱性人身傷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弄清隱性人身傷害的類型
隱性人身傷害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人為的對身體和精神所造成的傷害;另一種則是由于外在物質設施的不當而引起的身體或精神的傷害。發(fā)生在學校中的隱性人身傷害主要是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當?shù)纫稹?/p>
2明白哪些群體易受隱性人身傷害
易受隱性人身傷害的學生大致屬于以下幾類:
成績較差、上課時小動作較多、愛說話或者愛與老師對著干的學生。
性格內向、較為內斂、孤僻的學生。
家庭條件差,父母或本人有身體缺陷的學生。
不懂禮貌,不講衛(wèi)生的學生。
3了解學生隱性人身傷害的表現(xiàn)形式
(1)教師對學生的身心懲罰
身心懲罰包括身體懲罰和心理懲罰。身體懲罰是一種有意識地造成學生身體的痛苦來制止和預防學生某些問題行為的懲罰方式,多以罰站、罰跑、罰抄課文或作業(yè)、放學后留校、打罵等為代表形式,在傳統(tǒng)教育中一直被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被廣泛地使用。直到今天,盡管有關教育法規(guī)早已明確禁止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體罰或變相體罰。但在現(xiàn)實的教育生活中仍然被許多教師廣泛地使用。某學校就曾發(fā)生一起一名老師給了學生一個耳光,導致學生耳膜穿孔的事故。
心理懲罰是一種并不以明顯的身體傷害為目的的懲罰方式,旨在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威懾,使他們不敢違背老師的任何規(guī)定。學校中的心理懲罰一般包括諷刺、挖苦、嘲笑、責罵、冷落、孤立、排斥,拒絕學生進教室聽課或學習,公開學生的個人隱私或秘密并加以宣傳、渲染,任意公布、肆意評說學生的考試成績等等。與體罰相比,心理懲罰給少年兒童的心靈造成的傷害更大,其影響也更深遠。
(2)來自學生之間的互相傷害
①校園欺負:在學校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現(xiàn)象并不少見。與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負;而父母學歷水平較低的少年兒童,受同伴欺負的可能性更高,特別是那些家庭貧困又長年與父母分離的殘障留守學生,更易受到不同類型的隱性人身傷害。
②起綽號:大部分學生有“老師和同學給其他同學起難聽的外號”的經歷。在一次標題為《我的煩惱》的作文寫作訓練中。有82%的學生寫的煩惱來自于“外號”,這些根據個人缺陷所取的外號諸如:矮冬瓜、胖面包、蘿卜條等,讓許多學生難以接受。特別是女生,外號讓她們內心極度難堪和痛苦。這說明綽號現(xiàn)象在校園生活中并不少見。
(3)學習壓力帶來的隱性人身傷害
這類傷害往往是因為學習時間過長、課業(yè)負擔過重、老師和父母對他們施加了過高的期望而造成的,如果學生自己對自身也有較高的成就期待,就更容易產生隱性傷害。
二、預防少年兒童隱性傷害的對策
學生隱性人身傷害是當前無法回避且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少少年兒童面臨隱性傷害的危險,真正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
筆者認為達到這個目的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防范。
1實施人文精神的學校教育
現(xiàn)代課改的目標是樹立全新的教育觀、教師觀和人才觀。全新的教育觀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撃艿娜瞬拧?/p>
(1)教育是“人”的教育
尊重不僅能使人愉悅,而且能使人聰明。一個孩子別人說他好,他就好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差異是教育的前提,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應該尊重學生作為“人”的權利和尊嚴,體現(xiàn)對“人”自身的關注,強調對“人”的發(fā)展的促進功能。
(2)教師應確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是教育中的“人”,是平等的教育活動參與者。教師不應處于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要求學生絕對服從于自己的安排的位置,而應當細心地、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學生進入知識的海洋,探索世界。更應當懂得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盀榱嗣恳粋€學生的發(fā)展”是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宗旨,教師應積極配合新課程改革,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3)學校制度安排和常規(guī)管理應以“人”為本
學校任何規(guī)章制度與安排,都應該以“人”為基礎,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人”所應享有的一切權利,作為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者,應當了解學生的世界,遵循學生世界的規(guī)律和方法。真正做到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為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
2切實變革教育理念
(1)改變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
由應試教育為主的學習和考試壓力仍是當前少年兒童心頭的最大隱憂。盡管長期以來不斷在強調“減輕學生負擔”,也確實作了一些努力,但少年兒童所受的此類心理壓力并沒有得到根本的緩解,許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學習焦慮或考慮焦慮。減少少年兒童的學習和考試壓力,把學習的快樂還給他們,使學校不至于成為“學習地獄”、“考試地獄”。
(2)切實落實新課改下的評價機制
新課改下的任何對師生的評價,都是服務于學生發(fā)展的,以促進學生發(fā)展作為最終目的。它不僅用來確定學生的學業(yè)情況,還可以檢查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育目標,但在現(xiàn)實教育生活中。這種理念并未實施。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以升學率和學生成績作為衡量標準,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在于學生成績的好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就順勢地以成績來衡量。每次考完后,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人與人之間都會有名次。特別是教師,許多相關的東西都會與考試緊扣在一起。從而導致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在教育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隱性人身傷害。因此,要徹底落實新課改提出的師生評價機制,學生在學習上受到的隱性人身傷害才會得到改變。
3正確對待學校中的特殊群體
在學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體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包括學習成績較落后的學生,比較調皮、淘氣的男生,家庭條件較差、父母下崗或離異的學生,有親屬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學生,以及那些性格內向、怯懦、寡言少語的學生等等。這些學生因生活中一些不盡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教師或同學的歧視,受到隱性傷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學生大得多。對這類學生群體,必須在生活上、心理上、學習上關心和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鼓起勇氣積極面對人生,防止他們在隱性傷害中過早地對社會和自己喪失信心,“破罐子破摔”,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4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個人修養(yǎng)。用具體的事例,切身的體會,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起綽號、欺負弱小同學是錯誤的行為,從而自覺地關心和幫助弱勢同學,形成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健康生活氛圍,達到減少學生之間的互相傷害的目的。
5建立健全學校心理教育機制
針對隱性傷害的來源和成因,學校應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機制,對學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予以必要的改革。切實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具體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傷害和挫折;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
總之,隱性人身傷害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竭盡所能地實施“人”的教育,積極努力地創(chuàng)造人文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身心快樂的氛圍中健康茁壯地成長,真正地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潛能的人才。
(責任編輯付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