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強
歷史是一門覆蓋面極廣的學科,它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文學、音樂、繪畫等等。而每一個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也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加強對這些信息的解讀,有助于我們還原歷史面貌,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授歷史學科時,不能只是講述過去所發(fā)生的事,從而把它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而應該如新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的那樣:加強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也就是說,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
一、構(gòu)建聯(lián)系的知識體系
正如世間萬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一樣,歷史與其他學科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歷史涉及文學藝術(shù)等各領(lǐng)域,而各學科也無法割裂它們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注重學科整合,有利于構(gòu)建歷史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授唐代開元盛世時,筆者先向?qū)W生出示了杜甫《憶昔》一詩全文,讓學生通過朗誦詩句,從中感悟到開元年間盛世繁華的景象。再如,講到抗日戰(zhàn)爭《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時,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保衛(wèi)黃河》,讓學生從激昂的旋律和唱詞中感受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保衛(wèi)祖國的氣魄。通過這樣一些簡單的教學手段,可讓學生把歷史與所學的其他知識結(jié)合起來,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這段歷史的印象。
二、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習慣
首先要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樹立不怕“班門弄斧”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學生原有的僵化思維,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習慣,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變化,激發(fā)他們的智慧潛能。當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科知識整合起來的時候,學生也會感受到歷史知識不是孤立的,若處處留心的話,隨時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脈搏。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訓練他們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歷史問題,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習慣。事實上,經(jīng)過課堂的訓練后,學生在課后看到一段評書、讀到一篇文學作品時,都會探討其蘊含的歷史知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師生間的互動不只在課堂上,在課后也能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
三、增強課堂的生動性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方法之一。歷史知識包羅萬象,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趣味性、聯(lián)系性和過去性等特點。因而歷史教學不該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設計,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等手段,加入一些學生喜愛并樂于接受的方式,把不能重演的歷史現(xiàn)象再現(xiàn)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受到感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形象鮮明,那課堂將會生動許多。如筆者在教學“神奇的編鐘”時,會讓學生在模型編鐘上親自演繹一番;講授唐代樂舞時,會讓學生傾聽《霓裳羽衣曲》的飄逸與《秦王破陣樂》的大氣;在學習長征經(jīng)過時,會讓學生從毛澤東詩詞和電影中去感悟紅軍的無畏與壯烈……通過這些學生比較感興趣又較簡單的整合,既能讓學生獲得藝術(shù)的感受,又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活躍課堂氛圍。
四、進行整合應注意的問題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多年的課改實驗中,筆者始終貫穿了學科整合的思想。而在具體的操作中,筆者覺得以下幾方面是應該要注意的:
首先,是目的性。所謂目的性,就是在進行學科整合時要達到什么目的。沒有目的的整合好比無的放矢,將會偏離軌道,就還原不了歷史的真面目、真原因、真影響和規(guī)律,就不能給學生以啟迪,不能為其今后處理分析類似事件提供理論上和經(jīng)驗方法上的幫助。一般來說,歷史教學中的整合就是要讓學生從其他學科中提煉出其中所包含的歷史背景或歷史現(xiàn)象,以獲得更加直觀、生動的結(jié)論。當然,要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還應根據(jù)所要整合的學科設計貼切的問題,注意啟發(fā)、引導學生。
其次,是可行性。可行性,即課堂的可操作性。在很多時候,由于教學手段的缺乏,常常會限制教師在課堂上的發(fā)揮。有時可能有很好的設計,卻由于工程過于龐大無法操作而被迫放棄;有時可能是資料無處可尋而陷于流產(chǎn)。因此,在進行學科整合時,教師應考慮到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及獲取資料途徑的方便易得,切實將它變成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非教學的負擔。此外,在選取相關(guān)整合資料時也要注意緊扣教材,要明確整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本歷史知識的理解,是在教材基礎(chǔ)上的拓展。
最后,是實效性。學科整合的預期目的是否可行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檢驗,才能看出它是否收到實效。真正行之有效的學科整合應該是對學生具有啟發(fā)性的,能活躍學生思維的。如果教學活動達不到預期目的,那教師就應該重新思考這種整合可不可行,或是在整合過程中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沒有。
總之,新課標提出的加強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既對教師注重加強綜合素質(zhì)提出了要求,同時也為我們活躍課堂、豐富教學手段指出了一條道路。注重學科整合,貫徹課改理念。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提高的過程。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