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摘要:案例教學在組織行為學課程的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從案例教學的理論內(nèi)涵、案例教學的作用及課堂實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旨在通過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持久性,有效推動、保證教學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案例教學;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1-0233-02
組織行為學是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課,作為行為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它著重向?qū)W生們提供對組織環(huán)境中的個體、群體乃至整個組織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的認識。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因此,在組織行為學教學中,除了用有限的課時力求將其理論體系完整地分析、解釋透徹之外,還應該立足理論重點,積極嘗試運用案例教學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與教學案例的理論認識
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景的描述,在這個情景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教學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相關案例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論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實踐中有關的典型事例、領會某些理論觀念及道德兩難問題、掌握某些教學及管理策略、擴大學生的想象力和視野,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過程。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達到特定的目標而采用的分析和討論案例的一系列方法,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被描述為“蘇格拉底式”方法的一個分支或變體,蘇式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的別稱,這種方法主要采用提問與回答的形式。教師的提問是教師將要傳授的學習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提示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相矛盾的事實、指出學生知識的漏洞等方式來打破學生原有思維的內(nèi)部平衡,迫使學生嘗試重新恢復思維平衡的過程。
教學案例是一個描述或基于真實事件和情景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它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學習者經(jīng)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后會從中有所收獲。教學案例不同于一般案例,它是一種將真實世界引人課堂的方式,這樣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處理這些真實或現(xiàn)實問題,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像從業(yè)人員一樣進行思考和行動。因此,要求教學案例必須具有教學價值。具體應該表現(xiàn)為:第一。應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或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案例都需要一種理論的支撐,通過學習案例,使學生掌握、理解理論;第二,案例要能引起爭論,通過不同觀點的思考、爭論,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對決策分析起重要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圍繞決策問題來進行的,案例提出了管理者或政策分析人員面臨的選擇或必須做出的決定,但不把實際上采取了什么行動或行動結(jié)果告訴讀者,迫使學習者做出抉擇;第四,要有概括性,要將現(xiàn)實中較大的管理問題加以提煉,把案例中關鍵點展示給讀者。
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好的教學案例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根本保障,因此,選擇優(yōu)秀的、適合的案例成為案例教學的關鍵。
二、案例教學在組織行為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如果不能獨立地運用事實、觀念和概念要點去解決問題,學生就不會真正掌握知識。概念的應用涉及較高層次(等級)的分析技巧,而這些是能夠在一個教育與培訓的環(huán)境中學到的。使用案例教學就是一種激勵學生掌握知識并加以運用的手段。如教學案例中的“應用題式案例”。這種案例的案情與學習中的某一知識點有明確的對應關系,情節(jié)比較簡單,篇幅一般在數(shù)百至千余字,一般是圍繞主題展開表述,沒有冗余或干擾性信息,有明確的、唯一的答案,多用于教師對該知識點的例證或檢驗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這種案例對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技巧具有較好效果。
組織行為學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經(jīng)由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概念發(fā)展而來,包括直接面向社會生活實際、直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觀點,這些觀點的形成均是建立在大量翔實、權威的第一手資料上。因此,這些理論觀點都很抽象。而案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一般都是圍繞特定的理論內(nèi)容展開,案例中所提供的信息是現(xiàn)實問題或現(xiàn)實情境的再現(xiàn),其中既包含了明確的理論知識點,也包含了有關組織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等方面的知識或深刻見解,而且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觀等特點,帶有很強的解剖性,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組織行為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案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案例問題的分析、討論,使得枯燥單調(diào)的理論知識變成解決真實問題的公開討論,個人的思路成為集體的智慧,戰(zhàn)略性的束之高閣的理論知識成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可操作實踐。通過反復思考、討論、爭論,課本理論知識與技巧不斷得到強化,對復雜的、抽象的組織行為理論獲得了比較清晰、感性的認識。
2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建立適應復雜工作環(huán)境的心理條件和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
當前,社會對大學畢業(yè)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信息和技術設備被引入到工作中。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希望學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希望學生具備較好的實踐操作能力,能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為組織創(chuàng)造價值。這些擇人標準的提出,對大學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需要高校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作為教育重點。
案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教師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剖析,使學生充分認識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復雜性、現(xiàn)實問題的不可控制,體驗實踐運行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壓力和困境,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交流、互動,教師引導學生從案例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使學生學會用現(xiàn)實的眼光審視問題,做出抉擇。因此,現(xiàn)實案例的系統(tǒng)性學習與討論為準備參加專業(yè)性和實踐性工作的從業(yè)者提供了間接經(jīng)驗,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建芷適應復雜工作環(huán)境的心理條件和解決困難問題的心態(tài)。
三、案例教學在組織行為學教學中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一)案例教學前提—選取適合的案例
選取適合的案例是課堂案例教學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典型的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了特定情景,其中涉及《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或幾個理論知識點,這類案例是對企業(yè)和有關部門進行實際調(diào)查之后的客觀書面描述,是管理中遇到的難題,能夠幫助缺乏實際工作經(jīng)驗的大學生理解案例中的問題,抓住潛在的學習機會。威廉姆·克利夫說:“完全開放的案例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因為他們在尋找一個問題的解決方式時可以考慮相反的或替代的方案。盡管如此,如果學生不具備適應這種開放性方法所必需的智力成熟度,這樣一種設計也可能造成混亂和認識上的障礙。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直接的案例分析對部分較為弱勢的學生來說是必要的,應該準備給缺乏經(jīng)驗的學習者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反饋信息。”
因此,一個好的教學案例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提出一個沒有明顯正確答案的問題。案例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
情感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并通過充分挖掘使得這些能力得以加強,而且應當提供多種合理答案以激發(fā)學生批判性的思考;第二,案例中必須有一位特定的、可辨認的關鍵人物,否則案例分析可能會模糊不清過分理想化;第三,需要學生運用案例中的信息去思考、評價、運用問題;第四,需要學生進行批判性、分析性思考,以便對問題及潛在的解決方式進行評估。
(二)案例教學實施——課堂教學
案例教學方式設計的目標,是學生參與程度的最大化。參與程度的高低絕不是形式的要求,是決定案例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師要能激起學生投入案例學習的熱情。有經(jīng)驗的教師把學生分為三類:俘虜型,這類學生的學習是被要求或被強制的;好奇型,這類學生對課堂持觀望態(tài)度,如果認為符合他們的興趣,將會傾注很大精力;投入型,這類學生準備充分,愿意并具備相應的能力,自發(fā)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對于前兩類學生有必要通過案例的趣味性和外在的驅(qū)動手段來轉(zhuǎn)變或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課堂評分是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外在激勵手段,特別是學生面對不喜歡的資料時更為有效。
其次。教師的課前準備與課堂引導對學生深入研討案例至關重要。教師課前一定要精通案例材料,對案例事件要有一個完整的掌握,想象案例討論的進程情景或細節(jié),預料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反映。
最后,實施案例討論,一般應遵循以下基本方式:從某個單獨事件的討論出發(fā),通過分析,形成一般的見解或結(jié)論;從一般的對策出發(fā);從某個提前準備好的書面材料出發(fā),其中既包含對學生的反應或解決方案的討論,也包含對他們的結(jié)論或主張為什么存在差異的分析。
(三)案例教學評價——教學評價
案例教學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熱情,教師外在的教學評價也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制訂與成績掛鉤的合理考核標準,旨在從正面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持久性,有效推動、保證教學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根據(jù)課程性質(zhì)分配課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者酌情加分,以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未認真準備的學生應酌情減分。當然,這些細致的工作會增加教師的負擔,但是,唯有如此,課堂案例教學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這本身也是對《組織行為學》相關觀點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