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余秋里,1914年11月5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坪里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他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創(chuàng)建者,經濟工作的杰出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他在工作中,有膽略,有魄力,有干勁,有堅強的毅力,有不斷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處事堅決果斷,善于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
困難之時受命石油部長
1952年,中央制定了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絕大多數(shù)都提前和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唯有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影響的石油工業(yè)沒有完成。1958年初,周恩來請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推薦一名高級將領出任石油工業(yè)部部長。彭德懷推薦了余秋里。
李井泉回憶:有一次開政治局會議時,毛主席問一位同志,余秋里這個人怎么樣?我想讓他當石油部長,你看行不行?那位同志說,恐怕嫩了點。毛主席說,嫩點不要緊,鍛煉嘛!提起來吧。
1958年1月下旬的一天,毛澤東找余秋里談話,讓他出任石油部長。余秋里說:“我從來沒有搞過工業(yè),石油在地下,情況更復雜,這個任務我恐怕?lián)摬涣??!?/p>
毛澤東說:“我們軍隊的高級將領,很多是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成了我軍的優(yōu)秀指揮員和政治工作干部的。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打仗、搞經濟建設都是如此。”
毛澤東還說:“你是不是不愿脫軍裝啊?部長以上干部調動,是中央決定,不是轉業(yè)?!苯又χf:“你如果轉業(yè),要發(fā)一筆財呢!”
余秋里聽了毛澤東的話后說:“主席,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在實踐中去學習,努力把工作做好?!?/p>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定,任命余秋里為石油工業(yè)部部長。
2月27日、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中南海聽取石油部匯報,余秋里參加了會議。鄧小平在聽了匯報后說:“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要天然油和人造油并舉,以天然油為主。石油勘探要選擇突擊方向,在建設西部天然石油基地的同時,要把石油勘探的重點放到東部地區(qū)?!彼€說:“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qū)能夠搞出油來就很好。”
余秋里立刻組織傳達貫徹鄧小平的指示,具體研究如何把石油勘探的戰(zhàn)略重點轉移到東部地區(qū)。余秋里在黨組會上說:“小平同志的指示,給我們明確了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道路、方針、布局、辦法。道路就是天然油、人造油并舉,以天然油為主;方針就是把石油勘探的戰(zhàn)略、戰(zhàn)役、戰(zhàn)術結合起來,選擇好突擊方向,實行戰(zhàn)略東移;布局就是把地質條件與經濟地理條件結合起來考慮,合理安排石油勘探的輕重緩急和先后主次;辦法就是采取科學的、革命的辦法搞石油勘探,不能用舊觀點、舊辦法看待和解決問題?!?/p>
為了實行戰(zhàn)略東移,經過黨組討論,決定從西北老油田和石油部抽調人力、物力,組建松遼石油勘探局和華東石油勘探局。
在石油工業(yè)系統(tǒng),有些同志受西方國家一些學者散布的“中國貧油論”的影響,對在東部地區(qū)找油感到信心不足。為了順利實現(xiàn)戰(zhàn)略東移,必須消除“中國貧油論”的影響。余秋里多次拜訪地質部部長、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和其他專家學者,虛心向他們求教。李四光等人向余秋里介紹了石油地質理論知識,介紹了松遼平原等地區(qū)開展地質勘探的一些成果。他們指出,從航空磁測的資料看,松遼盆地存在著適于儲油的隆起。余秋里還多次和石油部的專家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些活動,余秋里初步學到了一些石油地質知識,堅定了在東部地區(qū)找油的信心。
1958年3月中旬,四川石油管理局向石油部報告:在川中南充、蓬萊鎮(zhèn)、龍女寺3個構造上,各有一口探井在鉆井過程中噴出大量原油。當時,石油部不少人都認為在川中發(fā)現(xiàn)了大油田,余秋里也認為可能抱了一個“金娃娃”。石油部黨組決定,4月份在南充召開石油工業(yè)現(xiàn)場會議,部署加強川中地區(qū)的勘探工作。
4月中旬,余秋里和石油部副部長康世恩到達四川南充。21日,余秋里在南充石油工業(yè)現(xiàn)場會議上講話,提出“要加大川中和川南的勘探任務,尤其是要把川中的南充、龍女寺、蓬萊鎮(zhèn)地區(qū)的勘探任務當作一個戰(zhàn)役來打,今年冬天要基本上把這三個點拿下來?!睍h決定從玉門抽調3000多人的鉆井、采油技術隊伍支援川中地區(qū)。10月份,石油部決定進一步調集力量,在川中進行石油大會戰(zhàn)。
經過兩個多月的會戰(zhàn),在鉆井過程中噴油和試抽過程中出油的有37口井。但這些井產量低,下降快,經分析含油部分是石灰?guī)r的裂縫和晶洞,屬裂縫藏油,沒有找到連片的油田。1959年1月,余秋里和石油部黨組研究后,決定結束川中會戰(zhàn)。
1959年4月2日至5日,黨中央在上海召開八屆七中全會。有一天,毛澤東問余秋里:“四川的情況怎么樣啊?”
余秋里心情沉重地說:“報告主席,四川情況不好!經過勘探,發(fā)現(xiàn)那里油層薄,產量低,下降快,沒有找到大的油田?!?/p>
毛澤東鼓勵說:“那里沒有找到,就到別處找,‘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這么大,總會找到油的。”
川中石油會戰(zhàn),使余秋里碰了釘子,但也從中學到了知識。他在總結經驗時說:“實踐證明: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整個構造能出油,一時出油不等于能長期出油,一時高產不等于能穩(wěn)定高產?!彼€說:“石油是深埋地下、看不見、摸不著的流體礦物,因地而異,情況復雜,必須在不斷實踐中,取得大量的、能反映地下真實情況的第一手資料,經過反復試驗研究,才能對地質情況、油層性質、油藏類型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是有效地勘探石油、開發(fā)油田的基礎?!?/p>
在1958年和1959年,余秋里還集中力量加強了西北石油工業(yè)基地的建設,一是力爭多生產一些石油,滿足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急需;二是把西北建成鞏固的后方和前進的基地。他走遍了西北廠礦,每到一地,就深入車間、鉆井隊,和干部工人座談,了解生產、生活情況,發(fā)現(xiàn)好的經驗及時推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研究解決。1958年,石油部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年共找到油氣田22個,超過了以往歷史上發(fā)現(xiàn)的油氣田的總和。全年共生產原油226.5萬噸,比1957年增長55%。
組織領導大慶石油會戰(zhàn)
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鎮(zhèn)附近的松遼盆地第三口標準井(簡稱松基3井)噴出了棕褐色的原油。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
1959年12月2日,余秋里來到了肇州縣大同鎮(zhèn)。他多次召集干部、專家進行座談,研究如何進一步搞清大慶長垣的含油面積和油氣富集區(qū)。有的地質技術干部提出,從地質部在長垣上打的一些淺井資料分析,發(fā)現(xiàn)薩爾圖的地層逐漸變淺,沙層逐漸增厚,由此推斷,薩爾圖地區(qū)的油層可能比南部更多、更厚,薩爾圖一帶可能是大慶長垣上的油氣富集帶,是否可把鉆探的步子向北甩得更大一些。余秋里感到這個分析很有道理,便和專家們研究,決定在松基3井以北幾十公里處的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子3個構造的高點上各定1口預探井。幾個月后,這3口井都噴出了高產工業(yè)油流,產油量明顯高于松基3井。事實證明這里是油氣富集區(qū)。
1960年1月7日,余秋里到上海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問余秋里:“你那里有沒有一點好消息啊?”
余秋里說:“從目前勘探情況看,松遼有大油田?!?/p>
毛澤東驚喜地說:“啊!有大油田。”
余秋里說:“是的,主席!我剛從黑龍江回來,留有余地地說,有可能找到大油田;如果不留余地,大膽地說,大油田已經找到了。我們正在加緊勘探,半年左右就有眉目了?!?/p>
毛澤東高興地說:“好哇!有可能的。能在半年內找到也好啊!”
2月1日至8日,余秋里主持召開石油部黨組擴大會議,研究分析松遼盆地的石油勘探情況,研究下一步工作部署。會上,石油部派往大慶的專家工作組匯報說:到1月底,已經有13口井噴油,已控制的油田面積有200平方公里,初步估算地質儲量在1億噸以上。
面對這樣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大油田,如何進行進一步的勘探開發(fā)建設呢?
勘探開發(fā)一個大油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時國家正處于經濟困難時期,一些建設工程已開始下馬。如果向國家申請增加投資,顯然沒有可能。面對這種情況,余秋里以非凡的膽略和氣魄,果斷地提出要調集全國石油系統(tǒng)的人力、物力,在大慶組織石油大會戰(zhàn)。
余秋里說:“現(xiàn)在國家迫切需要石油,松遼的資源比較可靠,地質情況也搞得比較清楚,應該下決心,從全國石油系統(tǒng)調集力量,組織石油大會戰(zhàn)。改變石油工業(yè)的落后面貌就在此一舉。”接著,他堅定地說:“松遼石油會戰(zhàn),只能上,不能下,只準前進,不準后退;就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要硬著頭皮頂住。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這個大油田勘探、開發(fā)建設好,把石油工業(yè)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p>
經過討論,大家都同意余秋里的意見。會議決定,從全國石油系統(tǒng)調集人員、設備,組織松遼石油會戰(zhàn)。會戰(zhàn)由石油部黨組直接領導,余秋里和副部長孫敬文、康世恩到前線指揮。
康世恩后來回憶說:“‘工業(yè)會戰(zhàn),這在當時是新名詞,余秋里下決心大會戰(zhàn),表現(xiàn)了他思想的敏銳、果斷和工作的魄力?!?/p>
2月中旬,余秋里向鄧小平匯報了松遼石油勘探情況,提出準備在松遼開展一場勘探開發(fā)石油的大會戰(zhàn)。鄧小平表示同意,讓石油部給中央寫個報告。石油部黨組于2月13日寫了《關于東北松遼地區(qū)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后工作部署的報告》,上報黨中央、國務院。
2月20日,中共中央批轉了石油部黨組的報告。中央在批示中說:“石油部為了加快松遼地區(qū)石油勘探和開發(fā)工作,準備抽調各方面的部分力量,進行一次‘大會戰(zhàn),這一辦法是好的,請各地在不太妨礙本地的勘探任務的條件下,予以支援。”
也在此時,余秋里在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工作時談到,要進行會戰(zhàn),突出的困難是人力不足,請中央批準在轉業(yè)退伍軍人中給石油部撥二三萬人。周恩來說:“這個想法很好嘛!毛主席正在廣州召開軍委擴大會議,你快到廣州去!”
余秋里到廣州向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領導人簡要匯報了松遼勘探情況。毛澤東聽著,不時地點頭說:“好嘛,好嘛!聽說你們有個報告,要搞會戰(zhàn)。好哇,準備上陣嘍!”
2月22日,中共中央下達了“決定動員3萬名退伍兵給石油部”的指示。
3月,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的各路大軍,從全國各地紛紛向大慶開進。正當會戰(zhàn)隊伍向大同鎮(zhèn)周圍集中時,3月10日,位于大慶長垣北部薩爾圖地區(qū)的薩彷井噴出了高產油流。14日、20日、21日,余秋里連續(xù)主持召開黨組會議,研究工作部署。他說:“薩66井出油,說明大慶長垣北部的油層比南部厚,產量比南部高。形勢變了,我們要當機立斷,重新調整部署,把勘探重點從以大同鎮(zhèn)為中心的南部地區(qū),轉移到以薩爾圖為中心的北部地區(qū)?!?/p>
有人說,在大同鎮(zhèn)的附近已修了一些公路和輔助生產設施,后勤方面也作了一些準備,而薩爾圖地區(qū)則是青天一頂、草原一片,一下子把隊伍從南部調到北部,困難很大。針對這種意見,余秋里指出:既然主攻方向明確了,就要堅決上,趁著會戰(zhàn)剛剛部署,隊伍剛剛調動,把主戰(zhàn)場從大同鎮(zhèn)附近轉移到薩爾圖地區(qū),比較有利。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立即調整部署,揮師北上。這個決斷大大加快了大慶油田開發(fā)建設的進度。
4月29日,在薩爾圖草原上,召開了“石油大會戰(zhàn)萬人誓師大會”,余秋里做了動員報告。他號召廣大職工“發(fā)揚黨和毛主席教導的敢想、敢說、敢做,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刻苦耐勞、艱苦奮斗、頑強克服困難的精神,去奪取勝利”。
1963年,大慶石油會戰(zhàn)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僅在大慶長垣北部的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子3個油田,就探明含油面積865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2.68億噸。1960年至1963年累計生產原油1166萬噸,占同期全國石油產量的51.3%,4年間共向國家上繳利潤和折舊10.6億元,除收回國家全部投資外,還為國家積累了3.5億元。
1963年12月,石油部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關于大慶石油會戰(zhàn)情況的匯報提綱》,黨中央、毛澤東充分肯定了大慶石油會戰(zhàn)所取得的成果。1964年1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fā)出“工業(yè)學大慶”的號召。在這以后,全國掀起了一個宣傳、學習大慶的熱潮。(題圖為1958年2月,石油工業(yè)部部長余秋里在四川川中地區(qū)觀看油田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