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峰
【摘要】 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無數(shù)中國人。但在實際的古詩文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不少的誤區(qū):重應試,輕課標;重講解,輕朗讀;重背誦,輕個體;重課內,輕課外;重積累,輕運用。針對教學中的這些誤區(qū),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應對策略,目的就是引起同仁們的重視,從而更好的進行古詩文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古詩文、誤區(qū)、應對策略
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無數(shù)中國人。三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經(jīng)說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在積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這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活動。事實證明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熏陶等方面都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在實際的古詩文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不少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重應試,輕課標。在課堂教學中, 不是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體會詩文中蘊含的無限的自然美、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熏陶以及學生在藝術素養(yǎng)、審美情趣等方面教育。而是有的教師還是遵循著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則,一味讓學生硬性識記知識點、強化背誦有關篇章。這些做法固然提高了教學成績,卻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墩Z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睂τ谌鎸嵤┧刭|教育的今天來說,這樣的教育無疑是殘缺的。
應對策略: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新課標,充分調動一切教學手段,在讓學生獲取新知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詩文的教育功能。初中教材中編排的古詩文都是精挑細選的:或抒寫個人抱負、或抒發(fā)愛國之志、或頌揚親情、或弘揚正義、或贊美祖國山川,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發(fā)展思維等方式,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育、審美的訓練;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多角度、多層次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使他們成為德才俱佳的新輩。
誤區(qū)二:重講解,輕朗讀?,F(xiàn)行一節(jié)詩文課的流程不外乎是教師介紹作者、寫作背景(5分鐘)-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3-5分鐘)——學生自由讀(最多5分鐘)-教師講解小結(25分鐘左右),在時間的分配上學生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用時最少的。眾多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依然還在采用“死摳字詞——理解句意——總結思想”的老三套做法,他們粗淺地以為,學生能解釋加點的字詞,會翻譯句子,能明白作者在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就已經(jīng)完成了教學任務,應付考試自然不在話下。由此出現(xiàn)了教師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闡述,學生似懂非懂地認真加以記錄,完美的意境,優(yōu)美的韻律就這樣被支解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可言。
應對策略: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古詩文的文意并不是教師所能講述盡的,相反學生在朗讀中憑著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手頭上的參考資料和工具書,通過領會、感悟、想像,照樣對文意理解的很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古文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老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側重讀法的指導,如句子的停頓、重音、感情,切忌越俎代庖。
誤區(qū)三:重背誦,輕個體。誦讀是學習古詩文最好的途徑,這已得到公認。不少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全班同學必須全部會背誦。固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這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挫傷了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應對策略:教師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一樣,導致他們在認知水平和智力發(fā)展上也會不同,語文老師要求詩文誦讀時不宜一刀切,對那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習速度相對較慢的學生,要允許其暫時落后,或適當減少誦讀內容。或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背誦。
誤區(qū)四:重課內,輕課外。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課內的幾篇文章中,對這些文章既講又評,抑制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應對策略:把課內古詩文的學習和課外古詩文閱讀結合起來,利用課堂上學習到的古詩文的知識和方法指導課外詩文閱讀,如可以利用通過設立詩文牌和舉辦詩文長廊、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拓展學生對我國古籍經(jīng)典的學習的知識面,也可以通過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編排一些情景劇、課本劇,從而加深對古詩文的領悟,提高古詩文的素養(yǎng)水平。
誤區(qū)五:重積累,輕運用。學習古詩文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多次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古詩文:“行事見于當時,是非公于后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從中我們看出作為政治家的溫總理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F(xiàn)在一些老師染上了“近視眼”,雖然也讓學生分門別類的總結積累了一定量的經(jīng)典古詩文和名言警句,但那是為應試而作的準備。
應對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古詩文并進行詩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在寫作時靈活運用經(jīng)典詩句、描寫方法、借鑒其思想內容,鼓勵學生學著寫一些絕句、律詩、簡短的文言形式的段落。
總之,要走出古詩文教學中的誤區(qū), 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讀結合起來,既重理解又重背誦,既重課內又重課外,積累與運用并重,才能更好的進行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2]《經(jīng)典古詩美讀篇》遼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3]《教育心理學》張大均 主編重慶西南師大出版社
[4]《教育原理》金一鳴 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