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華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正處在轉型時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實施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已成為當今教育發(fā)展的主題,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必須徹底更新教育觀念,轉變管理方式,堅決杜絕過去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做法,主要以說服教育和引導為主。那么,廣大教師如何在新形勢下有效地管理好班級、管理好學生?作為多年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唯有將愛融入學生,用愛心管理班級,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愛心去引導和鼓勵他們健康成長,才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鳛橐幻嘀魅?,要對本班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要把學生引向健康成長之路,僅靠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地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學生施之以愛,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因此,班主任要想把班級管理得有條不紊,不能沒有愛的。下面就這個問題,結合工作經驗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談談具體的看法:
一、要善于走進學生生活,了解學生
愛學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教育的動力,更是教師的天職,對學生有愛,就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接手一個班級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切實、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性格習慣、興趣愛好、思想品德、家庭狀況等多方面信息。其次,要建立學生基本情況手冊(有很多班主任做過,但并不完善),根據(jù)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狀況分門別類地做好記錄,對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如指掌,并有側重地做好標注,以便于因材施教。再次,班主任要長期地跟蹤了解學生,因為學生的有些特點是隨著外界環(huán)境和成長規(guī)律而變化發(fā)展的。班主任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只有深刻地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從而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了解學生的過程本身就包含著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對教育的愛,正是這種愛才是教育的基礎,才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紐帶,才是學生快樂成長的前提。
二、處事要客觀公正,不偏不袒
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有生理或心理殘疾的學生,使他們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權利。前蘇聯(lián)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弊隼蠋煹木蛻摴降貙Υ恳粋€學生,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平等的權利。我班里有一個學生叫李洋,先天性白內障,幾乎雙眼失明,只能斜著眼睛向左看一條縫,因家庭條件不好,一直未能得到治療。當我了解到他的情況后,把他安排在最前排靠右邊的位置,而且選了一個很熱心的同學作為他的同桌幫助他。為了不讓他掉隊,我總是在講課結束后,再對他進行耐心地講解和輔導,直到他聽明白為止。
在班級事務管理中,班主任會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有學生間的,有師生間的,有班級間的,有年級間的。作為班主任,在處理這些矛盾時,就特別需要冷靜思考,注意分寸。班主任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孰是孰非,要客觀公正地做出評價,做到事事有依據(jù),件件有憑證,不能武斷地下結論,不能憑印象定好壞。特別是在處理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與后進生之間的矛盾時,要一視同仁,不能袒護優(yōu)秀生,而一味地責怪后進生:在處理老師與學生間矛盾時,更要體現(xiàn)人性化、平等化,不能為了維護教師的顏面,而不顧學生的心理感受,把責任全都推給學生:在處理班級和年級間的矛盾時,要在維護自身班級和年紀正當利益的同時,顧全大局,團結好其他教師。
三、要善于鼓勵學生。注重尊重其人格
學生有自己的人格,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尊重、肯定和贊許。因此,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從尊重學生開始。要做到尊重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個性特點、志向抱負,尊重他們的選擇判斷和個人意愿:就必須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他們進行“心理位置互換”,做他們的“大朋友”,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些朋友式的建議供其抉擇。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明白教師的教育意圖。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用肯定、贊賞和贊美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要處處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引導學生,時時以情感人,以言“誘”人,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氛圍。俗話說:“好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半歲寒?!绷己玫恼Z言交流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潤滑劑,不管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都絕不能說挫傷他們自尊心和積極性的語言,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后進生,絕對不要挖苦他們,更不能說他們是“笨蛋”、“調皮搗蛋”或“道德敗壞”,否則會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甚至會導致他們的自卑、逃避和反抗。其實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關鍵是看教師能不能用心去發(fā)現(xiàn)它。
我班有個叫張良的學生,他父親三年前因為搶劫罪被判了無期徒刑,母親帶著他改嫁到本地,但他與繼父關系一直不和。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他對生活失去信心,墮落不堪,整天打架斗毆、逃課、抽煙喝酒、上網成癮、夜不歸宿、勒索錢財,成了全校人人皆知的“壞學生”,老師們對他毫無辦法。去年我接手該班后,在學校舉行運動會時,我經過對張良的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他非常關心班級榮譽,為了班級能取得好成績,他不但積極主動地參加比賽,而且還跑前跑后地照顧其他運動員、組織啦啦隊,最終我們班取得了本年級第一的好成績。賽后,我對他的良好表現(xiàn)進行了充分肯定,對他的集體榮譽感進行了高度贊揚,并號召全班同學學習他的這些優(yōu)點,對他的肯定和贊揚使他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并深受鼓舞。我趁熱打鐵,在接下來召開的幾次學生代表座談會上,我特意吸收他參加,并就如何珍愛班級榮譽、熱愛班集體、如何提高自身素質、應該建立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對他進行鼓勵和引導。我的愛心使他的內心起了很大的震動,其思想和行動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進步,今年他已經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里的體育委員,往日的“壞學生”一躍成為了班里的“好學生”。我也感到莫大的榮耀和欣慰。張良的成功轉變又一次證實了愛心在學生管理中是何等的重要。
事實證明: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關鍵是看老師能不能用心去發(fā)現(xiàn)它,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且還要合理利用,用心去加以引導和鼓勵,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勇氣,促使他們健康成長,老師對學生的愛也正在于此。
四、要樂于付出,關愛學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歌頌了教師無私的胸懷。熱衷于自己事業(yè)的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而且是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的無私的愛,是廣泛的沒有血緣的博大的愛。特別是對那些后進生和需要心靈“救助”的學生。更需要班主任付出心血,他們要有父母般的細心和愛心,去關照學生的生活起居,關懷學生的冷暖溫飽,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時時激勵他們成長。我們班有個叫劉慶云的學生,經常遲到,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學習成績差。后來我經了解得知:她的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全家就靠體弱多病的母親支撐。為此,我非常同情她的處境,于是逐漸接近她、關心她,課外安排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幫她補課;課堂上多照顧她,指導她;在我的倡議下,班上同學還自發(fā)捐資,為她解決學習費用。為此,她很受感動,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由此看出老師愛學生不能只是掛在嘴上,而是真正要把學生放在心上,細心地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要用真情實意去關懷撫慰他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使他們處處感到有親情、有溫暖。
總之,對學生真摯的愛是班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班主任事業(yè)的“活水”,它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溝通師生情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且它將使教育教學效果得以有效的提升,從而促使廣大學生在友愛、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