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世界發(fā)展日新月異,國際間競爭尤為激烈,而人才是競爭的關鍵。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要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懂得守時、守信,做到堅定、迅捷,學會合作,促進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生;誠信;全面發(fā)展
作者簡介:蔣曉雷(1963-),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4-0044-02
新世紀,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多極化趨勢帶來的國際和平環(huán)境和日趨激烈的世界經濟競爭,實際上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必將更加激烈。面對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要,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群體,在理想與現實,誠實守信與道德缺失等諸多矛盾與沖突面前,存在著困惑和問題,這些問題日益突出,就大學生誠信而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一、誠信的涵義
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誠”主要是講誠實、誠懇,指胸懷坦蕩,真實無偽。孟子曰:“誠者,無之道也,思誠者,人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離婁上》)荀子曰:“天地為大,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不誠則疏;君上為尊,不誠則卑,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至誠則無他事”。(《荀子·不茍》)“惟天下之誠為能化,君子誠之為貴”。(《中庸》)“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學》)周敦頤說:“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誠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通書·城下》)由此可見,古人把“誠”作為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準則,認為“誠”乃為人之本。
“信”主要是指講信用、信任,原指誠實、不欺?!靶牛\也,從人言”。(《說文解字》)信是與誠相伴而生的,是古代的道德規(guī)范,以后又成為儒家著重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之一。《國語·周語上》說:“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信所以守也?!笨鬃影选靶拧弊鳛椤叭省钡闹匾憩F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謹而信?!保ā墩撜Z·學而》)孟子曰:“可欲之為善,有諸已之為信”。(《孟子·盡心下》)司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則反之,欺其鄰國,欺其面姓,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于敗”。(《資治通鑒》卷二)因此,在古人看來,“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之一,由“誠”而生“信”。
誠信,歷來被中國人視為為人處世之本。在傳統(tǒng)文化中,誠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基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與處世最珍貴最基本的品格。
二、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信用之邦,以守信義,講信用著稱于世。中國上下五千年,上有“君無戲言”約束帝王,下有“言必信,行必果”約束百姓,上下以守信為立身之本。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成為中國最正統(tǒng)、最經典的人生哲學。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fā)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焙椭C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社會必須是安全的社會,社會成員彼此信任、誠實友愛、和睦相處、坦誠相待、人與人的交往和交易具有普遍的安全感。可見,誠實守信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市場經濟是一種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運行體制,它不是一種單純的經濟活動,需要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的約束。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是維系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必須的準則。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一種公平競爭的經濟,也是一種法制經濟,還是一種信用經濟。信用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前提。當前,我國正處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級階段,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不可能很完善。體制上出現的欠缺和漏洞就給一些人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他們重利輕義,重金輕德、惟利是圖,從而導致人們的道德水準滑坡,誠信意識上受到沖擊。其表現為:坑蒙拐騙、欺詐勒索、欺客宰客、惡意逃廢債務、偷稅漏稅、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制假販假活動猖獗;不守信用,不踐成約等。凡此種種,嚴重影響了經濟有序運行和轉軌,污染了社會風氣,成為一大社會公言。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更需要重樹誠實守信。在實行依法治、以德治國、構建社會主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倡導誠實守信更具現實意義。
三、誠信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我們的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發(fā)展都是為了人,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發(fā)展而發(fā)展。發(fā)展的目的是人的素質的提高、人際關系的升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滿足。人也是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目的是人,發(fā)展的動力也是人,是人通過實踐活動不斷滿足著人們的需要,不斷推動著社會進步。實踐證明,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先做好人的工作。無論做什么工作,最終都要靠人去做,要依靠大多數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沒有人、沒有大多數人的努力,再簡單的工作、再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案,也不可能變成現實。以人為本,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終目的。人的發(fā)展越全面,一個國家或民族創(chuàng)造各種財富的能力就越強,由此將來的物質文化財富的增加又進一步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形成經濟社會和人的發(fā)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人的一生,沒有誰會否認別人的誠信對自己的重要,要在社會上生存更是如此。社會是公眾的社會,人是社會中的一員,人的根本屬性就是社會性。處在社會中的人,別人對其信任度的高低往往會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于人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慣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人們的品德,暴露出人們的本性,左右著人生的成敗。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說:“習慣就仿佛一條纜繩,我們每天為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得牢不可破?!绷晳T如同自然界所有力量一般,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能危害我們,關鍵看我們如何運用。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如此,大學生要樹立起自己的信譽,就必須對同學、對學校、對社會等做到誠信,并且堅持如一、養(yǎng)成習慣、靠習慣的巨大牽引力驅動著自己不斷向前發(fā)展,逐步完善自我?!罢\信”并不單單是以誠待人,以信服人,這只是交往中必須遵循的道德理念,要想真正將誠信落到行動上,還需要養(yǎng)成行為上的好習慣,人生旅途之中需遵守的很多,其中最基本的習慣有守時、守信、堅定、迅捷、合作。
1.守時。是最基本的規(guī)則,從道德層面來說,守時意味著對時間承諾,是最基本的承諾,是做人的基礎。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不講信譽,人的形象就立不起來,事業(yè)就難成功。在現實發(fā)展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按時上課、按時就寢、按時集合、按時還貸、誠信考試、說話算數……看一個人能否恪守信譽,不妨先看他是否守時,不守時就是不守禮,不守禮必然不守信。連起碼的禮貌都不懂,還談什么守信?社會交往中的惜時守時是現代人的基本德行之一。傳統(tǒng)社會的時間觀念極為淡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袋煙的功夫”是劃分時間的格式,而現代社會時間以分秒計算,珍惜時間,信守時間,是社會交往的前提和基本條件,這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珍惜時間,信守時間的人才能獲取別人的信任和愛戴。
2.守信。指的是遵守約定并履行行約定,無論是有形約定(書面合同)還是無形約定(口頭契約等),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都必須認真切實地對待。守信是不計損失,是想盡辦法遵守約定,而且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地遵守約定。在現代社會中,遵守契約,信守諾言,即守信成為判定一個人的人格高下的標尺之一,信條諾言,遵守契約更是現代社會生活得以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持續(xù)的基本原則。不論是人們的日常交往,還是生意往來,不論是地區(qū)和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合作,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往來,信用都是前提條件,沒有信用,任何交往都談不上。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僅無法受到人們的尊重,而且最終必將被排拆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守信的背后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守信的背后是一個人的信譽和綜合素質的體現。所以,守信是當代大學生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之一。
3.堅定。含著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堅守信念不動搖;二是堅決果斷的決策和執(zhí)行,不猶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什么有的人能夠在當今世界大潮中,成才成功,而有的人只是曇花一現?更有甚者是一事無成。并不是自己知識不扎實、能力不強,其關鍵是一個的誠信問題,是對自己的理想目標能夠堅守,朝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努力、奮斗的結果。有一個堅定的理念始終恪守著,并且能夠堅持不動搖,在瞬息萬變的大千社會之中巍然不動,保持住自己的信譽。誠信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之一,是個人自我完善的要求,也是自身價值實現的先決條件。一個的能力能否發(fā)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決于他是否為他人誠信,是否能持之以恒地恪守自己的信念而不斷努力。
4.迅捷。沒有迅捷的習慣,良機就會擦肩而過,可能永不再來。對于個人來說,遲疑不決,優(yōu)柔寡斷無論對成功還是對人格修養(yǎng)都有很大的傷害。優(yōu)柔寡斷的人遇到事情,總習慣于“先放一邊”,偶爾考慮到它時又反復權衡、左右思量,不到山窮水盡時不敢做出決定,久而久之,他不再相信自己。由于這一習慣,他原本的具有的一些能力也會跟著退化,性格也會受到消極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正值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這大好的學習時光應迅捷地把握住學習機會,及時充實自我,提高自我道德修養(yǎng),鑄造理想的道德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個性,在道德上自覺進行自我改造、自我鍛煉和自我提高。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你可以瞄準一只野鴨子,使之處在獵槍的瞄準線上,但野鴨子隨時在動,為了擊中野鴨子,你必須隨時移動你的槍才行。”
5、合作。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學會合作。當代大學生要具備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正確地認識環(huán)境以及處理個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敢于直面生活的挑戰(zhàn),善于使用積極主動的手段、方式,調整個人和社會現實的沖突,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協(xié)調。在觀念上、行為上和目標上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保持與社會的融合。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成長發(fā)展離不開群體,人的身心健康也離不開社會和他人。人際交往與人合作,貴在真誠,只有以誠待人,誠實守信,才能贏及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獲取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以誠實守信的態(tài)度與人合作,不僅能把事情辦好,還關系到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質量。因此,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待人接物之時,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互相接納,互相欣賞,互相幫助,以誠待人,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自己的合作意識,逐步完善自我,造就自己完善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徐峰.對大學生信用教育問題的思考[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張建中,陶知翔.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6(2).
[3]胡欽太.重構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J].道德與文明,2003(1).
[4]顧志勇.信用教育模式探究[J].社科縱橫,2004(5).
責任編輯: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