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石 晶 孫興奇
摘要 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不僅關系到其個人的學業(yè),而且還會對其將來步入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主要就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兩個方面對大學生人際關系失諧原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問題失諧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所謂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指在校大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中,通過交往與其老師、同學、朋友以及其他社會成員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相互關系。這種關系不僅能影響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及其身心發(fā)展,而且還會對大學生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和諧的人際氛圍是當代大學生學業(yè)有成的基礎;同樣,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相反,人際關系中呈現的不和諧現象也非常令人堪憂的。
1 外界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競爭的日益加劇,文化觀念上的沖突也日益加劇,再加上就業(yè)壓力的進一步加大,這些現象無疑都會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觀念和模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1.1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
當今的中國社會正處在高速發(fā)展時期,在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各個層面上都將產生傳統(tǒng)與現代二者的沖突和交織,使社會生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消極的、不良的現象。同時一些腐化思想慢慢地潛入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極大地妨礙了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出現了各種問題。
1.2 交際方式的改變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當代大學生的交際方式也變得豐富多樣,近期在網上對當代大學生交際方式的調查,電話、短信和網絡早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聯絡感情的主要途徑,而其中通過網絡進行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而這種面對面交流機會的減少則會對大學生的主動交往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使得年輕人之間的直接交流變得困難。
2 自身因素
當代的大學生不僅思想活躍,觀念開放,還有著強烈的交往需求,然而,是哪些個體因素妨礙了他們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呢?
2.1 認知不完善
主要表現為缺乏人際交往認知意向,人際交往認知過于理想化,交際過程中過于自我。當代大學生在中學時期以學習為首要任務,平時與他人接觸極少,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huán)境,導致他們缺乏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能力,以至于無法形成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法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另外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期望值太高或用理想化的尺度來衡量現實。對大學生活充滿信心和期待,表現出很強的參與意識以及對集體活動的熱情。但是慢慢地由于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變大,他們在人際交往上產生了偏見,造成了對現實人際關系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反過來又對他們的人際交往帶來消極影響,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同時,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使得他們在交往中更多地注重自己的需求,自尊心強,敏感性高,喜歡爭強好勝,總是強化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地位、自我形象以及行為表現,而且缺乏一種坦誠的心態(tài)。
2.2 心理問題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1)自閉心理。自閉心理可以說是阻礙人際交往的重要枷鎖,也是人際關系形成中最重要的障礙之一。有自閉心理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中更喜歡單干,自我封閉,不擅長與人合作。自閉心理不僅會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還會導致抑郁癥,甚至產生輕生念頭。(2)自卑心理。在具有較嚴重的自卑心理的大學生中,大多來自農村和貧困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或因長相和身高等原因,在與人交往中過于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阻礙著他們的人際交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與來自城鎮(zhèn)大學生相比,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人際交往的障礙也多一些。(3)嫉妒心理。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嫉賢妒能,對別人的某個方面的長處或成績心懷不滿,甚至進行詆毀、諷刺和攻擊破壞,在別人遭遇挫折和不利時,幸災樂禍,加劇雙方的矛盾,造成人際關系的惡化。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群體,他們的人際關系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個人的發(fā)展甚至國家的建設。深刻了解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的現狀及深入分析其失諧原因,如何幫助當代大學生構建起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其把握成功交往的原則和方法、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增強大學生的人際魅力,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方位的合格人才,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周建國.緊縮圈層結構論:一項中國人際關系的結構與功能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
[2] 張偉.試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J], 2005.23(5).
[3] 李振榮,彭志宏,梁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6:68~74.
[4] 朱麗芬,代祖良,李志宏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研究.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J].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