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平
摘要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實踐角度出發(fā),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氣氛、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生活化幾方面實踐,來探究數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生活實際生活化
所謂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數學教學,讓數學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小學數學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如何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讓學生樂學活用,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其實小學數學的教學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老師要找準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1 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氣氛
1.1 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
課堂上教師要力求改變優(yōu)等生和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教師可以把提問分成幾個層次,較難的題目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一般的題目讓普通學生回答,容易的題目讓能力差的學生回答,也可以讓他們把別人的回答重復一遍,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1.2 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教師,必然也喜歡這個教師上的課,形成教師越喜歡我,我越喜歡這位教師上的課,我越學越起勁的良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象主持人一樣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有“向師性”。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在無形中縮短師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師應摒棄:“師道尊嚴,教師權威”的思想,倡導師生人格平等。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fā)現矛盾的學習伙伴。
1.3 課堂氛圍要生活化
過于整齊劃一的限制,必然會分散學生的精力,不利于學生積極思維。在課堂上可以不對學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學生可以站著聽,也可以直接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我們也要正確對待愛插嘴的學生,因為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不會插嘴,膽小的學生不敢插嘴,不動腦筋的學生無法插嘴,只有上課精神集中,思維敏捷的學生才會。雖然插嘴有時會擾亂課堂秩序,有時還會讓你難堪,但畢竟插嘴的學生在思考,與其擾亂課堂紀律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不如順水推舟,讓他當回老師,說不定他會有更新穎的想法,讓他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
2 教學內容要生活化
2.1 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以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經驗為學習背景,倡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對所建的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多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再現生活,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社會多方面的實踐活動,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有了熟悉的經驗,有了探個究竟的心理存在,學習興趣必然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必然貫于整個學習過程。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形式上接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知生動有趣,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真正成為他們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
2.2 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人們總是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感興趣,所以教學中如果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設一種模擬生活的情境,能使學生感到數學是可親可近的,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逐步產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冊“統計”單元,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聚會情境提出問題,體現了生活里需要統計,以便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使整堂課圍繞過生日這一內容展開,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時,家里來了哪些客人,并說說當時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話鋒一轉,大象今天也過生日,看看它的家里來了哪些客人?這時學生興趣高漲,爭著說自己的發(fā)現。我抓住時機問: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顯然正是由于學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僅學得主動,而且興趣盎然。
2.3 運用生活實物,數學探究具體化
在數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作用更多地在于點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首先運用身邊的經常接觸的實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樂中的飲料等等,給學生講清體積的概念。接著要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時,我取出一排4個棱長是1厘(下轉第73頁)(上接第69頁)米的正方體拼成長方體,要求學生觀察并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體積,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樣的長方體擺三排一層,得出長是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體積是12立方厘米,緊接著再取六排同樣的長方體擺三排兩層,請學生仔細觀察,得出最終的結論。經過以上操作,觀察思考,學生發(fā)現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寬、高的乘積。這一過程,我邊指導學生操作,邊指導學生觀察和有意識的板書,這就是對活動主體的服務,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體現。這樣能有利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2.4 利用生活經驗,數學探究生活化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現實。教學中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于理解,更能體會出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可以利用學生買東西的生活經驗去發(fā)現和理解算法。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球鞋,身上有123元,每雙球鞋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其中有的借鑒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123-100+1的算式。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探究出算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建立數學中湊整簡算的思想,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總之,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數學教學內容源于學生生活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手段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學習活動應用、驗證于日常生活,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長此以往,不斷深化,就能逐步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從而促進學生教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協同發(fā)展,最終達到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