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升
到大理鶴慶縣游覽,新華村當然不能不去。
經(jīng)過一道雄偉的牌坊,沿著一條兩旁柳條飄飄的寬闊柏油路,就可進入新華村。途中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面積達1600多畝的草海,在這里你會被草海風景所陶醉。
草海是鶴慶壩子中的一顆明珠,它不僅水域?qū)掗煟宄喝珑R,而且水草豐茂,湖邊盛產(chǎn)菱角、蓮藕,適宜養(yǎng)魚。盛夏時節(jié),幾百畝荷花爭相怒放,野鴨飛禽不時飛起,景色頗為優(yōu)美。
草海與漾弓江一帶湖河相通,溝渠縱橫,湖岸村居錯落有致,好似一幅水鄉(xiāng)風情畫。如趕上農(nóng)歷六月十五“耍海節(jié)”這天,草海附近的各族群眾早早來到這里,或乘舟游覽水鄉(xiāng)風光,或一展歌喉來上一段白族“對歌”。這時草海人頭攢動,木舟穿梭,歌海如潮。是這草海的綠水消解了喧嘩?還是這草海的綠水洗卻了纖塵?夕陽下,草海演繹著另一個神秘的世界。
告別草海,領(lǐng)略完草海的風景與風情,目光自然投向了新華村。
新華村是一個古老而典型的白族村寨,4800多人中白族占了98%,從建筑到生活習俗盡顯白族特色。新華村原名石寨子村,依山傍水、古老純樸,山形地貌酷似一只飲水后振翅欲飛的鳳凰,故其名鳳凰山。鳳頭下有一村落名綱常村,其左右兩翼下各有一個村,名南翼、北翼村,人們現(xiàn)在出于方便將其寫為南邑、北邑村。村口有個由地下噴泉形成的黑龍?zhí)?,清澈的泉水長年不斷。古時,這一帶乃水鄉(xiāng)澤國,時有眾多仙鶴在此游戲。60年代初,曾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期的古人類遺址遺物。山下村旁有3眼常年不涸的龍泉:黑龍?zhí)?、星子龍?zhí)?、寺莊龍?zhí)?,龍?zhí)兑荒晁募居克肯喈敵渑妫诿棵?.4立方米左右。涌出的泉水蓄積成一個水面達20余畝的池塘,塘水最后通過一條小河流向遠方。相傳,遠古時候,潭中有一條性情暴戾的黑龍,不時興風作浪,禍害鄉(xiāng)民,激起一位力大無比的天神義憤,下凡來到新華村,收集村民家中的廢銅爛鐵,煅打成一條鏈子,最終把黑龍制服、拴住。以后,這位天神每年都要來到新華村,察看拴黑龍的鏈子是否牢固。使其驚異無比的是,不久新華村的村民都學會了打鏈子的技藝,打出的鐵鏈、銅鏈、銀鏈、金鏈,或大或小,牢固精美。原來,這里的白族群眾不僅勤勞無比,而且聰明過人,他們觀看天神操作后便心領(lǐng)神會。從此,這位天神愧感自己技藝粗陋,羞見新華村人了。
新華村全村有3個自然村,1000多戶,4700多人。這些自然村已有著500多年民族工藝品的生產(chǎn)加工歷史。在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的情況下,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當“小爐匠”,靠手藝吃飯。據(jù)《鶴慶縣志》載,早在明朝中葉,這里便開始制造民間手工藝品,世代相傳,沿襲至今。
按照祖輩傳下的習俗,村里通常是女子下地干農(nóng)活,男子留在家中制作手工藝品。他們以一家一戶小作坊為組織形式,在長期的生產(chǎn)過程中,不斷改進加工工藝,用金、銀、銅為主要原料,一錘一錘地打磨、雕琢,制成手鐲、戒指、銀碗、銅壺、藏刀等各種手工藝品,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新疆、青海、內(nèi)蒙古、四川、貴州等地,還出口到緬甸、印度、尼泊爾、日本、泰國等國家,供不應求。
新華村從事手工藝品制作的已有800多戶,從業(yè)人員1200多人,分別占總戶數(shù)的73%,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藝村。1998年,被定為省級民族旅游村;2000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評定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shù)之鄉(xiāng)”。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使得新華村成為全縣第一個州級小康示范村和省級文明示范村。
當你來到緊靠黑龍?zhí)哆?、占?5畝的手工藝品交易市場,你會看到這里有設(shè)施完備的手工藝品展覽廳、手工作坊、娛樂廳、民族風味餐廳、停車場等。在這里你可以觀賞到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制作的整個過程,可以買到10余元到上萬元一件不同檔次的手工藝品和各種土特產(chǎn)品,還可以欣賞到民族歌舞表演。
當你沿著用青石板鋪成的村間小路走進新華村時,你會被這里的古老和純樸所感動。這里,到處是“叮叮當當……”的敲打聲?;蜉p緩,或鏗鏘,像一首首古老的曲子從各家各戶傳出來。尋聲而去,隨意走進一戶農(nóng)家,你都可以看到,“家家有手藝,戶戶是工廠”,而且“戶戶不重樣”的家庭制作手工藝品的場景。更令人興奮的是不少人家院里仍有天然泉眼;進了院子可清楚地看到三面相圍的水塘里,地下泉水咕嘟咕嘟地往上冒著。
如今的新華村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它的出名,不僅在山奇、水秀,更在于人靈。走近“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驕子”、“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shù)師”、“大理州農(nóng)村拔尖人才”、曾為大理州政府加工制作送給金庸先生“金鑰匙”的白族民間藝人寸發(fā)標家時,只見房檐下幾名工匠僅用木墩、小手錘、小鑿子等簡單的工具,憑著熟練的技藝,打制了出一件件精致美觀的手工藝品?!熬琵埍笔谴绨l(fā)標的專利,在壺的四周,9條龍呈纏繞、撕打狀,但每條龍都神態(tài)各異,龍須、龍爪、龍身,乃至龍身上的鱗片都栩栩如生。最奇特的是“九龍壺”里倒出的酒,一滴不多,一滴不少,剛好裝滿8個銀盅。待鍋內(nèi)湯水沸騰時,9條龍嘴中頓時吞云吐霧,令人稱奇。寸發(fā)標只是新華村從事工藝品加工的1200多人中技藝超群者的上百人中的一個。在新華村還有許多工藝品加工制作的行家、名家,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專,各有絕活。
新華村民的高超技藝從何而來?師承祖輩的傳統(tǒng)手藝是原因之一。新華村地處滇、川、藏三省區(qū)交界之地,歷史上又是“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南來北往的眾多客商給村民帶來了眾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致富的機遇。據(jù)歷史考證,早在明代,村民們就開始瞄準藏區(qū)群眾所需生產(chǎn)生活用品和裝飾用品,以后供應對象逐漸擴大到云南境內(nèi)的眾多少數(shù)民族。博采眾長,善于學習肯于鉆研是匠人們技藝錦上添花的重要原因。白族是一個眼界開闊、廣博吸納的民族。新華村民充分發(fā)揮了自己民族的特長,新華村的匠人一般是從15歲左右開始在村中拜師學藝,3年師滿后便外出周游全國各地,依顧客要求搞來材料加工。在外出過程中,他們廣泛吸納各族群眾的工藝技術(shù),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目前,在全村匠人中有80%常年在外,全國各個省市區(qū)乃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均有新華村匠人的足跡,因而,白族匠人素有“技驚天宇”的稱法。
感受了新華村的獨特魅力,參觀了手工藝品加工制作場景,也買到了稱心如意的手工藝品之后,如有興致,還可以沿著曲折的云芒小路登上鳳凰山,一覽新華村全貌。半山腰的玉皇閣內(nèi),古樹成蔭,佛香繚繞,顯得古樸肅穆。
如今的新華村已是游人如織;今后的新華村將形成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旅游產(chǎn)品集散中心,成為一個民族旅游的名牌村。新華村五彩斑斕的各式民族工藝品、恬靜優(yōu)美的民居環(huán)境、古老純樸的民族風俗不斷吸引著遠方來客。游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富于無限潛力、充滿良好發(fā)展前景的新華村。
新華村——一個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