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平英
[摘要] 目的:探討溶血對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測定的影響。方法:采用ELISA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乙肝表面抗原。結果:100例溶血標本中,76例標本乙肝表面抗原陰性,10例乙肝表面抗原假陽性,14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結論:溶血影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的測定結果,而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無影響。
[關鍵詞] 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聯(lián)免疫法
[中圖分類號] R373.2+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a)-160-01
溶血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和影響因素。除常見的紅細胞破壞外,血小板、白細胞等血細胞破壞釋放的某些胞內成分也可干擾或影響臨床檢驗結果的判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檢測是診斷乙肝的主要指標,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酶聯(lián)免疫法因其簡便,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不需要特殊設備的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溶血,非特異性物質對試驗造成影響,致使檢驗結果出現(xiàn)假陽性,現(xiàn)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健康人體檢,乙肝患者檢查。
1.2試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診斷試劑盒(酶聯(lián)免疫法),上海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方法
溶血血清制備,將待測血清放置于低溫冰箱(-40℃)內凍結20 min后,取出融化,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溶血血清。溶血和不溶血各1份。
從冰箱取出試劑盒室溫放置30 min,微孔反應條中每孔加入待測標本50 μl,設陰陽性對照各2孔,每孔加入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各1滴,并設空白對照1孔。然后每孔加入酶結合物1滴(空白對照除外),充分混勻,封板,置37℃避光孵育30 min。棄孔內液體,洗板5次后拍干。每孔加顯色劑A和B各1滴,充分混勻,封板,置37℃避光孵育15 min,目測比色,肉眼判斷結果:顯藍色為陽性(+),無色為陰性(-)。
2結果
①14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結果完全一致。②10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結果不一致,出現(xiàn)假陽性。經(jīng)二步法:從冰箱取出試劑盒室溫放置30 min,微孔反應條中每孔加入待測標本50 μl,設陰陽性對照各2孔,每孔加入陰性對照(或陽性對照)各1滴,并設空白對照1孔。37℃避光孵育30 min,棄孔內液體、洗板5次拍干,每孔加酶結合物1滴(空白對照除外),充分混勻,封板,然后在37℃避光孵育30 min,棄孔內液體,洗板5次拍干,加顯色劑A和B各1滴,充分混勻,封板,37℃避光孵育15min,目測比色,肉眼判斷結果:HBsAg顯藍色為陽性(+),無色為陰性(-),其結果均為陰性。③76例溶血和不溶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結果完全一致。
溶血對陰性標本檢測易出現(xiàn)假陽性,陽性標本無影響。
3討論
3.1避免使用溶血標本及溶血的原因
①主要有體外溶血和體內溶血兩種。體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機械性破壞、冰凍)、化學因素(如血樣接觸表面活性劑)和代謝性因素(如遺傳病引起的血細胞脆性增加)引起。體內溶血則可由物理因素(人工心臟瓣膜或大血管手術后)、生物因素(如惡性瘧疾)和藥物毒性反應等因素引起。②采血過程中混入酒精、碘伏致使紅細胞破壞引起的溶血。③由于病人嚴重脫水、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導致穿刺困難造成的溶血。④由于抽血器具質量不合格,如真空管負壓不夠或塑料試管質量較差導致的溶血。⑤用干燥管采血,為了盡快分離血清,用竹簽攪拌不當引起的溶血等。為了排除溶血對臨床檢驗的干擾和影響,要熟練操作,避免人為因素導致溶血的發(fā)生。
3.2 溶血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易出現(xiàn)假陽性,分析原因,可能是溶血血清中含有過氧化酶物質(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中的亞鐵血紅素)同辣根過氧化物酶作用相似,能與聚乙烯孔內預包被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在洗滌過程難以完全洗脫,其可使過氧化氫釋放出原生態(tài)氧,從而催化底物甲聯(lián)苯胺生成可溶性物質顯色,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易出現(xiàn)假陽性。由于一步法洗滌步驟往往難以完全洗脫,殘留的過氧化物酶催化底物四甲基聯(lián)苯胺顯藍色,使乙肝標志物HBsAg產(chǎn)生假陽性。二步法首先將血清洗掉,殘留的過氧化物酶含量極微,溫育過程中不會與酶結合物所含抗原與抗體結合,再經(jīng)第二次洗滌,大大降低了殘留的可能性,保證了結果的準確無誤。
3.3對待結果要嚴謹
對于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溶血標本,其結果一定要慎重,做到準確無誤,否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造成極大的經(jīng)濟和精神壓力。
[參考文獻]
[1]孫正偉,薛瑞賢,王鍵.酶聯(lián)免疫法一步法檢測乙肝表面抗原前帶現(xiàn)象的初步探討[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2003,2:25.
[2]張小潔,劉建芝.真空采血標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 (3):11.
[3]李穗芬.標本溶血對乙肝表面抗原的影響[J].廣州醫(yī)藥,2003,32(5):65.
[4]許彬,朱虎定.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乙肝表面抗原影響因素的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2001,18:20.
[5]張子學,潘竟鏘.溶血標本的對乙肝標志物檢測影響[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5,2:7.
[6]龍憲和,童華誠.溶血對乙型肝炎五項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6,19(1):4.
(收稿日期: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