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陽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并時刻運用于生活。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已有幾年,以下是對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幾點淺略感悟。
一、“只緣身在此山中”——激活生活經驗,用生活的方式思考
一位專家作過調查:一個學習成績差、基本不會解應用題的二年級學生,給他10元錢讓他去附近的小店購買單價為1.5元的筆記本3本。不一會兒,他回來了,并且對思考過程敘述得有條不紊:每本1.5元,3本4.5元,付出10元錢,應找回5.5元。但把同樣的“買東西”問題轉化成文字,這位學生就不知從何做起了,這就是學生的應用題學習沒有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的結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注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用生活的方式思考數學問題。
例如,“有一本故事書,小明已經看了20頁,還有18頁沒有看,求這本書原來有多少頁?”這是一道逆向思維用加法計算的題目,而低年級學生都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樣的題目顯然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同桌交流,在交流時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最后,我拿起數學書翻看,并演示這是已經看了的20頁,然后捏著剩下的部分說還剩18頁沒看,怎樣知道這整本書共有多少頁呢?同時順手把看了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作一個合起來的動作,問:“整本書有幾頁,可以怎樣想呢?”這一簡單的動作演示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馬上就領悟到了是把看了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合起來就是原來的頁數。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數學問題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讓學生理解就覺得容易很多。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經歷知識“再創(chuàng)造”,從“經驗”走向“理論”
其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白屔钭哌M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從“經驗”走向“理論”,從而經歷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
例如,在教學“循環(huán)小數”時。我先請學生聽火車行進時車輪滾動重復發(fā)出“轟隆、轟隆”的聲音;再請學生看日歷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不斷變化,出現不斷重復的效果。接著啟發(fā)學生舉出相似的事例,然后讓學生試算5÷3、28,4÷11等,看看數學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huán)現象。這樣從學生生活經驗引入新知,并聯系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現象,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
三、“自在嬌鶯恰恰啼”——尋找生活樂趣,感受數學的情趣價值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和引導學生尋找生活的樂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情趣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結合教學內容,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唐僧分餅”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三個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4塊,分給孫悟空1塊。沙和尚見了說:“太少了,我要2塊?!碧粕桶训诙K餅平均切成8塊,分給沙和尚2塊。可豬八戒更貪心,他說:“不行,2塊我吃不飽,我要3塊?!庇谑牵粕职训谌龎K餅平均切成12塊。分給豬八戒3塊,豬八戒感到很滿意。故事講完后。我問:“你們知道是誰分得多嗎?”學生饒有興趣,紛紛舉手回答。我再問:“唐僧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而又保持公平的?”學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紛呈,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生享受著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絕知此事須躬行”-——拓展生活實踐,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小學數學不僅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所必需的日常生活工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拓展數學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例如,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問:“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如茶杯、油桶、熱水瓶等,為什么都要設計成圓柱體呢?”學生有的說:“這樣設計比較美觀?!庇械恼f:“這樣設計不易打碎,比較實用。”也有的說:“設計成圓柱體可能比其他形狀更省材料?!痹诖嘶A上,我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證明。然后出示:王師傅設計兩種密封鐵盒,一種是棱長9cm的正方體,另一種是底面直徑和高都是10cm的圓柱體。請你幫王師傅選擇,做哪種盒既省材料,又可以使盛的東西多?學生計算后得出:正方體盒所需材料9×9×6=86(平方厘米),容積為9×9×9=729(立方厘米);圓柱體盒所需材料3.14×10×10+3.14×5×5×2=71(平方厘米),容積為3.14×5×5×10=785(立方厘米)。最后,得出結論:圓柱體既省材料,盛的東西又多。通過實際應用,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并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價值和實踐意義,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