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師需要“三慧”
匡小蘭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師應該具有“三慧”——一雙智慧的眼睛、一對靈慧的耳朵、一個聰慧的頭腦。
一、一雙智慧的眼睛
1教師的眼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
“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敝挥邪l(fā)現(xiàn),才有欣賞,只有欣賞,我們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教師是“真、善、美的化身”,因而教師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美。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愛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閃光的一面,關鍵是看老師有沒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2教師的眼睛要會說話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蔽覀兘處煹难劬摮蔀楹⒆觽冃撵`的窗戶。當孩子取得成功時,教師的眼睛要向?qū)W生傳遞喜悅與贊揚;當孩子上課不聽講時,教師眼睛要向?qū)W生傳達批評的信息。有時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足以讓孩子感受到幸福與關愛,一個指責的眼神遠遠勝過幾句嚴厲的批評。因而教師的眼神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能在不同的時候傳達許多不同的信息。
二、一對靈慧的耳朵
1教師的耳朵要耐心傾聽
我們教師常常要求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聽教師的提問,聽同學的發(fā)言??上У氖?,我們教師卻常常不夠認真地或是不夠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尤其是在上課時,很多教師都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心里總在想著自己的教學進度與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而常常是沒有聽清楚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就盲目表揚學生。試想一下,一個沒有耐心去聽學生發(fā)言的教師,怎么能要求學生去耐心傾聽自己的提問或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呢?
2教師的耳朵要善于捕捉信息
教師的耳朵僅僅做到耐心聽還遠遠不夠,教師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還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去捕捉學生發(fā)言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正確引領,從而生成精彩的教育資源。
三、一個聰慧的頭腦
1一個會學習的頭腦
有人說:教師應該是個博學之士,是個雜家,他們應該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他們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書卷氣。看來人們對教師的學識定位是非常高的。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笨梢妼W習對于教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一定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應該廣泛地閱讀、學習,專業(yè)書籍、文學書籍、科普書籍等教師都要讀。
2一個會思考的頭腦
“一個教師沒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沒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并不可怕。一個教師最可怕的是沒有思想?!睕]有思想的教師是麻木的,就好比魯迅筆下的“阿Q”。他們的教學如同一潭死水,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進步;他們的頭腦每天都是空蕩蕩的。當前,有關課改的理念解讀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因而在課改的大潮中,教師要保持清醒頭腦,對教學改革有著自己的理解,這顯得尤其重要。
讓孩子學會自理
陳雪芬
孩子自理能力是從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開始的。有的家長認為,這些瑣事讓孩子做太勞神,不如替他們做來得更省心、省事。看起來似乎如此,其實不然。孩子將來要走向社會,要參加各種活動,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各種能力,而生活自理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須了解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特點,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采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一、放手讓孩子去做,珍惜孩子每個有益的嘗試性舉動
孩子都喜歡自己試著做事情,什么都想“我自己來”,他不會考慮自己會不會做、能不能做和該不該做。例如,成人給孩子穿衣,他會奪過衣服,執(zhí)意要自己穿,雖然穿得歪歪扭扭,他卻很高興,若成人不允許,他會大哭大鬧。孩子試著自己做事情,其實是他們學習料理自己生活的開始,家長要珍惜這樣的機會,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否則,孩子長期得不到練習的機會,將漸漸失去做事的興趣,結果不但自理能力差,還可能養(yǎng)成不愿做事、事事依賴成人的不良習慣。
二、善于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耐心
孩子什么事都樂意自己做,但愿望和能力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吃飯時把飯撒得到處都是,洗手時弄濕衣服等,而且他們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邊做邊玩,甚至忘記正在從事的活動,索性玩起來,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從不會到會有個學習的過程,家長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更不要因孩子學不會、做不好而過多地批評、埋怨,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持之以恒,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的方法要靈活
孩子學做事時往往只是對做事的動作、過程感興趣,而不追求結果,常常難以堅持做到底。如果成人放松要求,往往會半途而廢。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如鼓勵孩子的進步,要求他們做得比昨天更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欲望,也可利用講故事、唱兒歌等方式向孩子進行教育。親切的口吻、游戲的方法是孩子易于接受的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應使其了解一些粗淺的道理,以增強其有意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