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軍
【摘要】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知識的探究與獲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不僅獲得一定的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讓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收這些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求得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理念;轉變;失敗;成功;學生主體;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求知欲望;學習能力;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research with student common growth
Li Xue-jun
【Abstract】Society at progress, education at development, Be an educator should continuously renewal education principle, exaltation teaching level, take student as corpus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rry on to the student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investigation with obtain the proces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development.Make student not only acquire certain of firm foundation knowledge, also in the meantime development student mightiness of seek knowledge desire, and let the student have ability oneself study, there is ability finding out knowledge for need, have ability absorption these knowledges.The teacher i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student aggressive interaction, beg common development.
【Key words】Education principle;Change;Failure;Success;Student's corpus;Problem;Investigate;The innovation seek knowledge desire;Study ability;The interac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Common development
在參加課題組之前,我已經是一個有著教齡16年的成熟教師了。熟悉教材的重難點,能熟練運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課堂上也能自如的駕馭學生,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總覺得自己的教學越來越乏味,不少學生厭學、呆板、缺乏想象力和激情,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強,學習表現和成績也平平。而每次我都將原因歸結為:學生基礎差,學習水平低,能教到這樣的成績已經不錯了。
自從參加了課題組的學習和研究,我才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對造成上述局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以前的教學基本上是教師為主,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過多地強調知識的接受記憶和掌握,忽視學生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過多地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忽視了知識的探究與獲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是有限的,有時影響甚至抹殺了學生主體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著名學者徐惟誠先生在給《愛心與教育》的序言中寫到:“(教育者)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里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扎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p>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有兩個誤區(qū)要特別注意。一是穿新鞋走老路,二是重形式改革而不重實質。記得有一次,我和另一位老師分別在普通班和平行班試教“乙酸”,我設計了許多問題,把知識面拓寬了不少,學生在課堂也很配合,熱熱鬧鬧的把課上了下來??陕犃肆硪晃焕蠋煹膶W生自主性學習課后,我馬上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教育理念上的差距。課題組同志們評課時也提到:兩位老師的課不同之處在觀念上的差距。我的課基本上是傳統的教法,仍然是學生在圍繞著教師設計的問題在進行學習活動,沒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沒有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解決問題??磥?教師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武裝頭腦,只有認真領會了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想、新視覺。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努力學習,經常與同志們交流,盡力把先進的教育思想貫徹實踐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之中去。
在金屬鈉的教學中,我們開始設計思路是:因為教科書寫得通俗易懂,又有初中基礎,先讓學生自學后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再來設計教案,這樣似乎符合學生實際或許還能發(fā)現以前備課中未發(fā)現的一些新問題??墒菑膶W生反饋的信息來看,提出的問題并不多,開放性有價值的問題幾乎沒有。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們在研究會上分析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高中一年級普通班的多數學生的提問層次尚處于簡單模仿階段,還需要老師的悉心培養(yǎng)。另外“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化學實驗現象紛繁復雜,有目的、有條理的敏銳觀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從復雜的化學實驗現象中發(fā)現問題,這一節(jié)教材有許多實驗,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在親身體驗中一定會有發(fā)現問題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捕捉到一些機會,引導學生設計以化學實驗探究自己的假說或猜想就更好了。在課題組教師的幫助下,我重新設計金屬鈉的課堂教學: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在學生預習研讀課本的基礎上,課堂上組織學生邊做實驗邊記錄,邊討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發(fā)現的問題。教師巡回答疑,在了解學生疑難問題后,對重點、難點進行點撥,或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用實驗探究證實假設,學生在“做”中互教互學,在“做”中系統地把前人積累下來的化學基礎知識轉化成自己頭腦中新的知識結構,在“做”中即創(chuàng)造中學習。
這樣的課堂設計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熟悉相關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而且還要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中盡可能多的從各個方面估計學生能提出哪些問題?應當怎樣處理?怎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完成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教材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及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和探索能力,完成教學目標,的確不是一件易事。教師既要進行必要引導和宏觀控制,使學生不能偏離主題討論,但是又不能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不能拉著學生走。這對教師的宏觀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無論是知識還是課堂紀律管理上)都提出了挑戰(zhàn)。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經過充分準備后,利用兩節(jié)課時間,實施了課堂教學(具體教學過程見教學個案例),很好的完成了教學計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東西。課堂設計中讓學生報告實驗現象我認為是件很簡單的事,可實際上學生七嘴八舌的幾個人才將實驗現象補充完整,這說明學生的觀察能力確實需要細心培養(yǎng),也說明教師這方面的工作還需改進和加強。
我學會了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并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例如,我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回憶、對比、實驗并討論,提出了“鈉與鹽酸反應是先與水反應,還是先與鹽酸反應?”我又進一步根據學生化學知識的增長,引導他們去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們先分小組討論,氣氛非常熱烈,最后干脆全班一起爭論,逐漸形成了兩種具有代表性意見。其一先與鹽酸反應;其二先與水反應。我要求兩種意見的同學各選一名代表闡述本派觀點,理論依據,在闡述過程中,學生提出了探究性實驗來證明白己的觀點,并拿出了實驗設計方案,上講臺演示講解,由于學生知識有限,實驗方案有不嚴密之處。還未等老師引導,立即就被對方同學提出了質疑,并拿出了新的實驗方案,可實驗方案也有缺陷,又立即被同學否認,于是有同學又立即提出新的解釋。你來我往,爭得面紅耳赤,就這樣不斷提出方案、解釋、否定、再完善,最后終于大家達成了共識。課堂上學生的發(fā)現問題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實驗能力、辯論水平都得到提高,特別是學生們做自己設計的實驗時,往往不像做教材中實驗那樣順利,面對的往往是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一旦找到則往往是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我在備課時未想到的情況,而且我對學生估計也不足,我沒有想到學生有那么高的學習熱情和那么強的質疑能力,說明我的教育思想還沒有很好的轉變。教學中我還增強了應變能力,學會了在學生討論陷入僵局或走入歧路時,怎樣巧妙的將他們拉回主題。
在教研實踐中我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知識和能力的建構過程,學習者的知識應該是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構的,而不是灌輸的。學習者只有真正掌握所學內容之后才能形成可靠的知識結構,也只有可靠的知識結構才是追加新知識單元的基礎。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問題。在基礎教育階段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進一步發(fā)展的強烈愿望,以及學會科學思維方法,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我認為:為了多給學生一點發(fā)展能力、興趣和個性的空間,寧愿讓學生少學一點,但讓他們學得更主動一點,生動一點,扎實一點,實踐體驗更深刻、更豐富一點,讓學生更多一些自主選擇學習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最大可能地得到發(fā)展我還發(fā)現以前怕回答不了學生問題的擔心是多余的,老師不可能回答上所有學生的問題,學生更需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老師教會他們怎樣通過各種途徑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是學生的同行者,決不是無所不能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處理好跟學生的關系,與學生積極互動,求得共同發(fā)展。
“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體驗和了解了科學探索過程,養(yǎng)成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習慣,形成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獨立性、好奇心、堅韌性等創(chuàng)新人格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鍛煉改變提高自己的舞臺,有利于教師從單純的“教書”發(fā)展成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在參加課題組的這段時間里,我系統的學習了教育論、教學論,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更新了教育觀念,鍛煉了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學會了“研究”,并且“研究”能力得到提高。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我和學生一樣都是教育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收稿日期:2009-03-17
作者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qū)育才路雅安中學625000
——參加全國教育教學規(guī)劃重點研究課題《中學化學“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