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富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是在人類交際中產(chǎn)生、存在和發(fā)展的。語文教學的途徑并非只有一條,而指導義務(wù)教育階段學生在語文交際實踐中學習語文必然是直接而不間接、簡便而不繁難、高效而不高耗的第一途徑。
教學過程與交際過程相統(tǒng)一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一個過程,正確認識和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是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的保證。語文教學從前重“語言記憶”,如今重“語言解說”,與“語言交際”相脫離,因而導致不少人雖對書中語言背誦如流,雖能說寫出靜態(tài)語言含義,但走上社會卻不能熟練運用它交流思想,傳承文化。教學與交際過程相統(tǒng)一不僅可以避免上述弊端,同時,學習語言的進程也可以大大加快。交際有對象、有內(nèi)容、有場所、有目的,教學也必須重視這四個要素。
一、重對象,學生既當接受者又當表達者
交際過程是一個多重矛盾的統(tǒng)一體,最突出的是交際雙方的互動性。交際是交流,不是交給;是對話,而不僅是說話;是對文,也不僅是作文。把教學變成對話、對文過程,可以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
(一)教師用“講問文”和課文與學生交流
交際始于表達者,受之于接受者。一堂課,教師首先當表達者,把對課文的精講和提問組合成一篇“講問文”,表達時一氣呵成。如教《音樂巨人貝多芬》宣布課題后,略去“開場白”,直接作“講問文”,拉開交際的序幕:
今天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貝多芬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的音樂成就無人可及,他和苦難作斗爭令人崇敬。這篇課文是記述他耳聾之后在家里會見客人時的情形。文章開篇寫客人敲開了他家的門,當女傭得知客人是來拜訪主人時顯得很為難,女傭為什么會感到為難?
由于客人的苦苦要求,女傭還是把客人領(lǐng)進了貝多芬的工作室。面對耳聾打擊,貝多芬不向厄運低頭,從工作室的情形就能看出他仍在堅持工作。這個工作室有什么特殊?……
學生耳聽腦記,不作記錄不翻書,聽后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二)學生用口頭和書面“答問文”與教師同學交流
交際的過程中,交際雙方互為表達者和接受者,學生換位當表達者:用準確、通順的話作答,并組合成篇(不說題目,答案里反映題目要求),不定框框,讓大家各抒己見。他們可這樣表達: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寫貝多芬耳聾之后在家里會見客人時的情形,文章開頭寫客人來訪。靠聲音進行活動的音樂家,失去聽力成了聾子之后厭惡別人來打擾。一邊是苦苦要求的客人,一邊是不肯會客的主人,所以女傭感到很為難。
貝多芬的工作室很特別,有兩架鋼琴,分別為彈奏和工作用。雖然耳聾了,又常不舒服,他的工作卻沒有停止過。整理好的房間,不一下子就零亂不堪。他還要自己做飯,自己料理自己。……
“答問文”形成后,先說給自己聽,再說給全班聽(教師指名二三人上臺說,結(jié)合評講,糾正差錯),后在“四人組”或“兩人對”上輪流說,接受檢查(不達標的要重說),最后各自作書面“答問文”。對話對文都要求脫本脫稿,獨立完成。一次活動可在一堂課里完成,也可在兩節(jié)連排90分鐘完成。
交際使課堂教學任務(wù)具體化,學生在限定時間里完成:(1)帶著任務(wù)聽好話,(2)帶著問題讀好文,(3)回應(yīng)對方說好話,(4)回應(yīng)對方寫好文;學習要求數(shù)字化:對話對文包涵多少個相關(guān)問題,遺漏、回答不完善的各多少。
二、重內(nèi)容,師生圍繞課文對話對文
交際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存在適合雙方交際的內(nèi)容。交際內(nèi)容往往與接受者心理需要、身份特征、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相關(guān),否則接受者就不愿接受、不認真接受。一篇篇選文,無論是記敘、議論、還是說明,任何一種文體都是最規(guī)范的語言,是作者借助語言工具交換信息,溝通感情的物質(zhì)材料,是當然的交際內(nèi)容。如果只作為教師講解語言的例子,教材在學生心中便會成為一種靜態(tài)語言、備用材料;如果把教材作為交際的內(nèi)容,圍繞課文進行對話對文,教材在學生心中就成了一種動態(tài)語言、現(xiàn)用材料。
教學的立足點、學生的注意力是放在課文的句子或大段上,還是放在句段之間的小層上,這直接關(guān)系到教學內(nèi)容作用的發(fā)揮,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一篇課文一般包括三四段十來層百十來句,少則五六層,多則十一二層。一層集中寫一個內(nèi)容,比大段的內(nèi)容單一,比句的內(nèi)容豐富。層的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拆層是句,連層成段、成篇。
對話對文以層為單位,一層一問答?!兑魳肪奕素惗喾摇啡陌?段7層55句,如果立足于3大段,很可能因內(nèi)容寬泛難抓實;如果立足55句,就會因內(nèi)容繁多抓不了。圍繞7層7個要點進行吸收與表達,經(jīng)過訓練,學生是不會感到困難的。
三、重場所,為人人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
交際離不開時空及特定的背景,交際需要適合交際的場所,并受場所的制約。目前的教學形式主要是大班,從交際角度考慮,光有大班(“一對多”)是不夠的,還需要小組和對子(“一對一”)形式。
組建四人小組交際場。學習小組是大班的“細胞”,將原來十幾人的大組縮小為前后兩桌的四人組,前面兩人轉(zhuǎn)過身子,便可在一張桌上活動。強弱搭配,以強帶弱,共同進步。
組建兩人對子交際場。四人組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對子,是“一對一”的基本交流形式,也為弱勢學生“請”上一位不離左右的良師益友。
強化全體參與的大班交際場。大班有利于大面積培養(yǎng)人才,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有利于發(fā)揮集體教育作用,交際也需要這種“一對多”的形式。班里“分組結(jié)對”對班級組織起著揚長補短的作用。大班由十多個“四人組”,二十多個“兩人對”所組成,從而滿足了每人對話的需要。
四、重目的,學會交際提高素養(yǎng)
目的是活動的出發(fā)點和終極目標,對活動具有定向作用,它給活動指明努力方向,也為活動提供了客觀的評價標準。
長期以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一直寫在原來的教學大綱目的要求里,各種考試也對這兩方面進行檢查。不少人認為要正確運用應(yīng)先正確理解,于是有限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理解,大講解”的滿堂灌之中,然而理解的目的并未達到。語言只有在交際中才能真正理解,交際是接觸、熟悉、運用、體驗、理解、積累語言的綜合過程。
“良好的交際能力——讀、寫、聽、說——是人類經(jīng)驗的核心。語言技能是基本工具,不僅是進一步學習和事業(yè)的基礎(chǔ),而且能豐富人的心靈,培養(yǎng)負責的公民,形成國家的一個集體觀念?!?美國加洲《英語課程標準》)我們應(yīng)看到語文素養(yǎng)不是外加的,是離不開聽讀說寫的,是學習者在大量語文實踐中形成并在語文交際實踐中表現(xiàn)反映出來的。以對話對文為基本內(nèi)容的交際課,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運用語文,而且有利于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口語交際與書面交際相統(tǒng)一
事物都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組成部分或要素結(jié)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谡Z與書面文雖各自獨立,但彼此依存,合二為一就能收互促互補,難度降低,事半功倍之效。
一、語與文并重連動
(一)語與文不可分割
“文本于語”,文對語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但是如果沒有文就會極大地延緩社會的發(fā)展,阻礙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文彌補了語受時空限制的不足,沒有文雖然也可以學習語,借助文則能更迅速、更精確地學好語。所以,葉圣陶先生提出“聽、說、讀、寫要并重”,“要把聽、說、讀、寫四個字連起來”的主張。聽說讀寫是四種不同的語言活動,使用耳口眼手四種不同的感官,具有吸收表達語音文字的四種不同功效。例如讀很重要,但讀只能輸入信息,完全沒有輸出功能,同時,輸入的也只是有形信息,有聲信息就無法接納。
(二)堅持語與文雙重交際
交際教學堅持口語與書面文雙重交際,其特點是:第一,一體化,聽說是口語交際,讀寫步是書面文交際,把兩種形式整合在一個框架里,語與文共存共依,就能產(chǎn)生共振共成作用;第二,簡約化,這既是閱讀教學,也是寫作教學,還是口語教學,一是即皆是,一成即皆成,學生不用四面出擊,疲于應(yīng)付;第三,自動化,上課即聽,聽后即讀,讀后即說,說后即寫,中間不停不換車,開直通車,“一教一學”發(fā)展為“一教一系列學”。
二、語為文開道解難
兩種語言從產(chǎn)生過程看,語早文晚;從個人學習經(jīng)歷看,學語在先,學文在后;從語言掌握情況看,學文較難、較慢,學語較易、較快。
(一)聽說為讀寫開道
讀文是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乃至創(chuàng)造信息的活動,讀前聽教師作有提示、有講解、有問題的“講問文”,激發(fā)了他們讀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增強了對問題具有自覺的敏感性。那種覺得閱讀只是念一念而已的虛過程,加進了問題解決后便實了起來。
說與寫之間有很多共同因素可以相互遷移。說話可“張口就來”,寫文一般人就難以“下筆成文”,因為寫文要求語言更合乎規(guī)范,邏輯更嚴密,條理更加清晰。學生在作書面“答問文”之前,安排口頭“答問文”,既可充分利用遷移,又能起著“試寫”的作用。
(二)聽讀說層層鋪墊解寫之難
寫文是現(xiàn)代人的生存方式,是信息社會個人或集體進行信息交換的形式。一個人學會了用筆頭表達意見、觀點、經(jīng)驗,乃至情感、感受,就能讓他人讓社會都接受這些信息,人們再利用它生產(chǎn)或派生出更為有益的信息或行為來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墒牵恍┤水斝枰\用書面語言時卻提不起筆,只能站在文字交往之外,這是人生的缺憾!交際教學把寫文安排在第四步,一二步從兩種渠道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的難題,第三步進行寫文“預(yù)演”,層層鋪墊,解寫文之難。
三、語文間互促互補
語、文,聽、說、讀、寫,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優(yōu)勢,同時也存在各自的短缺,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聯(lián)合作戰(zhàn),就能互連互促,互借互補。
以聽促讀說寫。課上,學生首先聽“講問文”,因為是帶著任務(wù)聽,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正如一位學生描述的那樣:“眼睛盯著老師的嘴,耳里聽清老師講述與問題,手指數(shù)著題目多少個,腦子加工作準備,像打仗,不能有閃失?!边@不僅訓練了聽力,同時起著導讀作用,知道如何讀一篇文章,本次任務(wù)是什么。通過聽還明確了說和寫的內(nèi)容,該對哪些問題作出回答。
以讀促說寫聽。由于帶著問題讀,在限定的時間里迅速抓住了文章中心,按照一連串問題捕捉讀物一連串信息內(nèi)容。把該體會的體會好,該思考的思考好,該記憶的記憶好。在完成讀本身任務(wù)的同時,把要說、要寫的內(nèi)容都“讀”出來,讀還對聽進行檢查與反思。
以說促寫聽讀?;顒佑汕筮M轉(zhuǎn)向求出,將內(nèi)部語言外化為有聲語言。這種說不是信馬由韁,要按具體要求去說,并接受檢查。說的過程涉及多方面 ,既為寫鋪平道路,又是對聽、讀的承接與發(fā)展。
以寫促聽讀說。聽讀說一路走來,發(fā)展成“白紙黑字”,學生有了成就感。寫似乎是最后一道工序,實際上只是學習鏈上的一環(huán)。寫得好壞實際是聽讀說得好壞的反映,在前進路上不斷“回頭看”,必然有利于“向前走”。
語與文互借互補。包括借形補聲,借聲補形;借“成語”快,補“成文”慢;借對文嚴,補對語寬。
[作者通聯(lián):江西南昌市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