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蘭 陳 楨
孩子一邊哭,一邊緊緊抱住媽媽的脖子,不肯松手。
孩子拿著和媽媽的合影,邊看邊哭,不停地念叨著:“媽媽,快來接我。”
孩子神情呆滯地坐在椅子上,對周圍的一切沒有絲毫興趣。
孩子哭,媽媽也哭。
家長躲在活動室外或大樹后悄悄觀察孩子在園的情況。
在孩子入園初期,我們經??梢钥吹揭陨锨榫?,從中可以看出,托班孩子的焦慮狀態(tài)也引起了部分家長的焦慮。其實入園焦慮是托班孩子入園初期離開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人后表現出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但如果聽之任之或強行壓制,則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我園在分析孩子入園焦慮原因的基礎上,根據多年的經驗提出并實行了梯度適應方案。主要分為入園前的準備和入園過程兩個方面,對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建立安全感,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見到你真高興——入團前的準備
新生見面會
6月中旬招生,我們和孩子第一次見面。我們通常會在戶外投放大量適合托班孩子玩耍的戶外玩具,在活動室里投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操作材料、小玩具等。
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園,負責接待的教師會主動向孩子介紹自己是這所幼兒園的老師,歡迎他們將來到幼兒園學習、生活,并陪伴他們玩一些簡單、有趣的游戲。
在見面會上。教師積極主動地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互動,目的是引起孩子對教師這一角色的關注,進而對教師和幼兒園產生初步印象。與此同時,教師也對孩子進行觀察和初步的評價,并在活動結束后記錄孩子的基本情況。為今后班主任老師與幼兒展開進一步互動提供依據。
新生家長會
新生見面會不久,幼兒園會舉行新生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園長不僅會介紹幼兒園的總體情況,還會針對新生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和存在的疑惑作出詳盡的解答。與此同時,幼兒園還專門為家長和孩子準備了兩份“錦囊”。一份是以文本形式呈現的《幼兒手冊》、《入園手冊》和《家長手冊》;男一份是專門為孩子準備的光碟《上幼兒園了》。
《入園手冊》針對初入園孩子在園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讓家長根據其中提供的多種解決方案和策略,與孩子一起進行入園準備。其中包括入園的心理準備、生活準備、語言準備、交往準備、入園程序、入園物品準備,入園焦慮的類型分析、分離的適應模式、減輕入園焦慮的策略等。
《家長手冊》向家長全面介紹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未來家園共建的情況,傳遞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入園前要做的一系列準備工作,還通過分析孩子入園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讓家長對幼兒園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從而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幼兒手冊》主要介紹孩子在集體環(huán)境中應該養(yǎng)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有禮貌、和同伴友好相處、講究衛(wèi)生、富有愛心、有自我保護意識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圖文并茂的介紹讓孩子對良好的行為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日常行為學習提供了藍本,為順利適應集體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碟片《上幼兒園了》將生動的動漫形象和幼兒園的場景實拍相結合,展示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其中包括:我上幼兒園、早上好、一起做早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課了、操場上的游戲、吃飯了、甜甜的午睡、回家了。在短片中,展現在孩子面前的是未來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場景,讓孩子通過反復觀看,逐漸熟悉并喜歡幼兒園。如果孩子通過碟片認識了園長、老師,熟悉了操場、活動室、盥洗室等環(huán)境,甚至早操也學會了,孩子第一天來園就會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有利于緩解入園焦慮。
電話交談
在家長會后半個月,班主任會主動通過電話和孩子進行交流,告訴孩子即將進入哪個班級,介紹自己和另一位老師將成為他(她)的老師,然后根據新生見面會時教師記錄的相關情況,圍繞光碟中的內容與孩子進行愉快的交流。在電話中,教師親切的話語常常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有些孩子甚至希望和教師進行更多的電話交流。
家訪面談
在入園前夕,班里的兩位教師會對每一位孩子進行家訪。其中一位教師主要與孩子交流、游戲,了解孩子是否愿意與自己玩耍,孩子的表達能力如何;另一位教師則主要就《入園家訪表》與家長交談。
教師除了調查孩子日常的主要照顧人、主要接送人、是否會說普通話、喜歡的小動物、喜歡的玩具、喜歡的動畫片、喜歡做的事情、有無過敏史、有無參加過親子俱樂部或親子樂園等早教機構學習、孩子的健康情況等信息外,重點向家長了解與入園焦慮有關的孩子的個性特點及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如,孩子是否害怕陌生人?孩子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如第一次到別人家里做客會怎樣?孩子暫時離開最喜歡的人會怎樣?孩子是否經常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孩子有沒有同齡的好朋友?孩子用什么方式向小朋友表示友好?孩子發(fā)脾氣時的表現經常是怎樣的?家長在處理孩子發(fā)脾氣時的方法是什么?家長如何描述孩子的個性?此外,我們還了解孩子的入園生活準備情況,如孩子是否能獨立吃飯?孩子會自理大小便嗎?家庭中孩子對大小便的稱呼是什么?孩子會洗手嗎?孩子的午睡情況怎樣?孩子一般在幾點午睡?孩子平時睡覺時有特別的依戀物品嗎?孩子會穿脫鞋和衣褲嗎?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幼兒園了嗎?孩子對上幼兒園有怎樣的反應?從不同側面細致地了解孩子的入園準備情況和個性特點、生活習慣,作為有針對性地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與孩子交流、游戲,讓孩子熟悉教師,激發(fā)對教師的喜愛之情。家訪結束前,教師還會邀請孩子一起合影,并請家長把合影擺放在孩子能經??吹降奈恢茫詭椭⒆蛹由顚處煹挠∠?。
親子活動
正式入園前夕,為了讓孩子熟悉班級環(huán)境、教師、同伴,我們安排了兩個半天的親子活動。家長陪伴孩子到自己班里,通過游戲等方式幫助孩子熟悉班級環(huán)境,順利找到自己的生活用品,初步認識一些小伙伴。在親子活動中家長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園的一些情況,意識到孩子即將面臨的挑戰(zhàn)。
二、希望你喜歡這樣的生活——入園過程
盡管幼兒園和家庭為孩子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但在正式入園后,許多孩子還是會產生焦慮情緒。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孩子出現焦慮情緒主要集中在早晨入園、午餐及午睡這幾個時段。因此。我們在入園過程中提出了“四步階梯”策略,以分解孩子的焦慮源。
第一周:寶寶樂園
幼兒園一般要求家長在早上8點~9點將孩子送到幼兒園,11點左右接走,孩子在園時間約2個半小時。第一周如同“斷奶期”,是孩子焦慮情緒最為嚴重的階段,所以我們沒有安排孩子在園午餐及午睡。我們主要通過精彩紛呈的游戲吸引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快樂。同時讓孩子進一步熟悉教師、同伴、環(huán)境,初步了解集體活動的形式,并對教師產生信任感。
第二周:好吃的飯菜
在第一周的基礎上,本周孩子在園時間增加一小時的午餐時間。這一階段孩子已初步熟悉幼兒園的人和物,所以,這一周主要增加讓孩子在園進餐的環(huán)節(jié)。午餐后,家長把孩子接回家。如果發(fā)現孩子進餐情況不理想或不能在園進餐,可以繼續(xù)在家進餐。
第三周:我自己睡
在第二周的基礎上,本周孩子在園時間再增加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這一階段,孩子已基本熟悉幼兒園的人和物,家長和教師嘗試讓孩子在園午睡。
第四周:我喜歡幼兒園
本周孩子一艘全天入園。在這一階段,孩子已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規(guī)律,主要是鞏固前三周的成果。讓孩子進一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在上述四周的入園過程中,《入園焦慮調查表》是家長和教師必須完成的,它對教師全面了解孩子的入園焦慮情況,及時調整策略,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有重要作用。
《入園焦慮調查表》中的內容主要有:今天總體看來孩子是否存在入園焦慮?今天起床到來園之前表現如何?(①愿意上幼兒園;②快到幼兒園的時候哭鬧不愿意來;③出家門時候就開始哭鬧;④睜開眼睛就開始抵制上幼兒園;⑤其他。)今天孩子來園與家長分離時表現如何?(①愉快地和家長道別;②無奈地和家長道別;③哭著和家長道別;④哭鬧,不讓家長離開。)今天孩子回家后的表現如何?(①非常高興,愿意聊幼兒園的事情;②情緒跟以前差不多;③情緒比較低落,不能提幼兒園。)今天孩子晚上睡覺的情況如何?
孩子入園第一周,教師每天會給家長一張《入園焦慮調查表》,要求每天孩子來園時將填好的調查表交還教師,教師可以從中及時了解孩子入園焦慮情況,這對于了解家園表現不一致的孩子的情況尤其有效。這樣教師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孩子的入園狀態(tài),以便及時調整工作策略。第二周以后,隨著孩子入園焦慮的逐漸減輕,調查表改為每周填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