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梅
詩歌中的“笑”字,往往是一面透視人物心靈的鏡子。白居易的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簡單樸素,卻勝過千言萬語。“回眸一笑”把楊貴妃的美麗寫到了極致,寫出了笑時回眸的神姿——那剪水雙眸的顧盼神韻。
歐陽修《南歌子》寫一對新婚夫婦的愛情生活,深刻地透視出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鄉(xiāng)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這首詞,用了兩個“笑”字。第一次“笑”,見出兩情融和,這句承上啟下:若不是“去來窗下笑相扶”,這位新嫁娘也許不會梳起美麗的“鳳髻”,還配上金泥帶和龍紋的玉掌梳;若不是“去來窗下笑相扶”這樣的感情,也就不會低下頭來深情地問一句:“畫眉深淺”合時筆也好,“描花”也好,顯然都心不在焉。你看也描花不成,把刺繡工夫空空耽擱,卻回過頭來似嬌似癡地“笑”了;鴛鴦兩個字怎樣寫呀?這位新嫁娘共講了兩句話,一是關(guān)心她的畫眉合不合時樣,一是鴛鴦兩字怎樣寫。前者是發(fā)自真心的探問,是真關(guān)心;后者是別有用心,意在言外:鴛鴦成雙成對在一起,朝夕不離。這真是自己美好的愿望啊。所以這個“笑”字更傳出了人的“神”,透視出人的心靈奧秘。
如果說這位新婚少婦的笑還可以讓人一眼看穿,能了解到她此刻的內(nèi)心情愫,那么下面詞里的這位少女的笑,就不那么一望可見而頗耐人尋味了。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高綰綠云,金簇小蜻蜓。好是問她來的么?和笑道:“莫我情?!?/p>
在浣花溪上,他見到一位可愛的少女,她那雙明亮的眼睛,眼波如水,微微閃動;蛾眉輕描,高綰的黑發(fā)髻上,別著金飾小蜻蜓。他問:“你肯到我這里來么?”她回答:“莫多情?!边@含笑的回答,似有點(diǎn)兒含嗔,半真半假。這嫣然一笑,透露出她內(nèi)心的情愫,頗耐咀嚼。
再看看李清照《浣溪沙·閨情》: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里的“笑”是隨著“繡幕芙蓉”的打開呈現(xiàn)在人眼前。他看見她笑著掀開繡有芙蓉花的帷帳,又看到她斜偎著鴨形的香爐,手托著香腮。從“斜”字傳出她的嬌慵,她擔(dān)心自己的心事,只要眼波一轉(zhuǎn),便會引起人的猜疑。下片說她一見鐘情,寫信給他,表達(dá)自己的幽懷,約他月移花影時再來相會。詞寫了她的神情與心理活動。此處的笑,既不同歐陽修詞里的新婚少婦的笑,也不同于那浣衣鄰女的笑。她“笑”里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心喜悅,更強(qiáng)烈熱情、更洋溢,包含著對初戀生活的矜持與自得。
“笑”是個顯示動態(tài)的字。同樣情境,不用這個字,往往是靜態(tài);用了這個字往往變靜為動,使情境活躍起來。
同樣情境,“笑”字還可以加深人的感情分量。張貴《壺中天》“楊令萬里,笑當(dāng)年底事,中分南北?!薄靶Α弊直憩F(xiàn)出對國土淪亡無可奈何的慨嘆,且加重了慨嘆的感情。
“笑”字,在通常情況下,總表歡樂。但是,“笑”有時也表不歡悅的凄苦情懷。蘇軾初貶黃州時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詩人面對赤壁古戰(zhàn)場,緬懷當(dāng)時只有三十四歲的周瑜,雄姿英發(fā),建立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而自己比他大十多歲,卻身遭貶謫,未能建功立業(yè),心中怎么會沒有感觸?然而,這種自作多情,又是多么可笑。這自嘲的“笑”,包含著多少難言之痛啊。周邦彥《應(yīng)長天·寒食》:“條風(fēng)布暖,霏霏弄晴,池塘遍滿春色。正是夜臺無月,沉沉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迸L(fēng)晴霧,池塘春滿,夜臺無月,寒食節(jié)日,一片孤寂情景。但詩人卻不肯正面說,而托這只梁燕。由燕子眼中看出,說這無知的梁燕“似笑我,閉門愁寂”。這一“笑”字,一反其原來的字義,比由人直說“愁寂”效果好多了。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電大樂亭分校